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柳毅传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柳毅传书
图片来自中国神话故事

柳毅传书,也作柳毅奇缘,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起源于唐代高宗年间由李朝威所著的传奇小说《柳毅传》。

柳毅传书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民间爱情传说故事。依据李朝威《柳毅传》改编的戏剧经典剧目,也是越剧流派——“竺派”艺术的代表性剧目。柳毅传书叙述:秀才柳毅赴京应试,途经泾河畔,见一牧羊女悲啼,询知为洞庭龙女三娘,遣嫁泾河小龙,遭受虐待,乃仗义为三娘传送家书,入海会见洞庭龙王。叔钱塘君惊悉侄女被囚,赶奔泾河,杀死泾河小龙,救回龙女。三娘得救后,深感柳毅传书之义,请叔钱塘君作伐求配。柳毅为避施恩图报之嫌,拒婚而归。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渔家父女同柳家邻里相处,与柳毅感情日笃,遂以真情相告。柳毅难辞,遂订齐眉之约,结为伉俪。

故事概要

故事讲述湖北人柳毅在前往长安赴考落榜归途中,在泾阳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中牧羊。多次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对方乃是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可惜小龙王生性风流,娶妻之后不单没有洞过房,连碰也没有碰过她。三公主独守空房之馀,又被翁姑欺凌,带负责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边放牧。周遭水族禽鸟慑于龙王声威,都不敢为三公主传书回家求救。柳毅义愤填膺,答应放弃科举的机会返回家乡送信。

柳毅回到洞庭湖畔,为三公主送信往龙宫。洞庭君听闻哀恸不已,然碍于与泾阳君的多代姻缘,想息事宁人,洞庭君的弟弟钱塘君则大表气愤,并带同水军前往解救三公主,杀了泾水十太子。三公主回宫后,为柳毅奉酒答谢。钱塘君见二人眉目传情,欲撮合二人。但柳毅碍于没有媒人作中介,以及介怀自己间接杀了三公主的丈夫,所以拒绝了婚事。

柳毅回到地面之后,经常望湖兴叹;而三公主亦对柳毅日夜挂念。双方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而大然思量。柳毅的母亲决意为柳毅寻找媳妇;而钱塘君由于错手杀了三公主的丈夫而耿耿于怀,决意化身为媒婆前往柳家说媒。二人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1]

演出纪录

  • 1952年云华越剧团首演于上海,导演韩义
  • 1954年由竺水招、商芳臣,筱水招担纲首演。剧团归属南京后,由计大为重新改编,杨颀导演,竺水招饰柳毅,筱水招饰龙女三娘,商芳臣饰洞庭君,张玉琴饰洞庭夫人,蒋鸿鳌饰钱塘君,季雅芳饰泾河小龙,周福香饰柳母,扈鸣凤饰巡潮将军,俞韵饰紫绢
  • 1956年赴京汇报演出。剧本于1959年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江苏省卷》。
  • 1961年

计大为叶至诚改编为戏曲电影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片。

考证

柳毅山,坐落在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亓家庄村,村里以柳姓居多,据《柳氏祖谱》记载,这个柳毅即是这里柳姓的先祖,村里有柳毅墓,并流传有与李朝威《柳毅传》有关联的《柳毅传》残本。《柳毅传书》又名《水晶宫》,也称《柳毅奇缘》,是依据传奇故事原由宗华、韩义改编的越剧剧目。取材于唐·李朝威小说《柳毅传》、元尚仲贤杂剧《柳毅传书》及平襟亚改编的传奇小说《女画传》。《柳毅传书》是中国戏曲越剧的一出经典剧目,也是越剧流派——“竺派”艺术的代表性剧目。体现了梦想与虚无,是一部浪漫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戏剧名作。

改编

明末清初李渔《蜃中楼》改编自《柳毅传书》与《张生煮海[2],由著名剧作家王仁杰改变剧本,竺小招将母亲的代表作重新搬上舞台,陶琪饰演龙女三娘。2003年8月12日,这本浸透了竺水招、竺小招母女俩心血的《柳毅传书》在绍兴登台。南京越剧团团长说,他们剧团20年前是从浙江走出去的,这次回来也像是回娘家一样,这是《柳毅传书》重排后第一次在浙江上演。竺小招不仅继承了母亲竺水招的演唱特色及表演风格,还适量地吸取了尹派唱腔来丰富自己。所以柳毅的唱腔中“竺中带尹”。

影片

柳毅传书

参考资料

  1. 香港上演经典越剧《柳毅传书》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8-31.,亚太日报,2013年8月28日
  2. 书名/手抄本名称: 蜃中楼. 昆曲古籍资料库. 上海朝记书庄. 1913-07-01. 收藏者: 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刊行出版日期: 民国12年7月 pdf(试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