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琪 ,女,一級演員。江蘇蘇州人,1963年7月5日出生。

1977年考入南京市越劇團工旦角,宗袁(雪芬)派。

15歲從蘇州考進南京越劇團,3年後畢業。越劇界一顆冉冉而起的旦角新星——陶琪,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省「三八」紅旗手,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且多才多藝的越劇旦角新星。

2015年2月,在江蘇省戲劇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當選副主席[1]

個人經歷

陶琪於1983年在電影《莫愁女》中首演丫環,留給觀眾清麗嫻靜的形象,數年後在此劇中改演女主角。之後又在全國首屆小百花越劇比賽中獲得金獎,繼而成為《侯門之女》的女主角,為了演好戲,陶琪一直刻苦學習,不但在業餘時間自學完成了大學本科的課程,還學習各種才藝。

演《劈山救母》,她借鑑京劇中的紅綢舞來表現天女散花的情景,並自學古箏在戲中自彈自唱;演《李清照》,她又學習古琴和書法,在舞台上當場揮毫,儼然一代才女,博得台下陣陣掌聲。就這樣,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進取,陶琪獲得了第16屆梅花獎的榜首。

藝術特色

南京市越劇團袁派花旦陶琪,從藝二十多年來,以清秀俊美的扮相、質樸無華的袁派唱腔和細膩入微的表演,廣獲好評。她不斷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覽詩卷、寫散文、習書法、練古箏,使她的氣質里平添了一抹奪目的光彩。在藝術的觸類旁通之中,她將濃厚的文化色彩融入表演藝術,形成了豐富的人物個性魅力與廣泛的知識積澱相糅合的獨特表演風格。日前,南京越劇團進京演出了「陶琪越劇折子戲專場」和陶琪領銜主演的《侯門之女》,受到首都觀眾青睞。

在《柳毅傳書·龍女牧羊》一折中,她那少女清純的扮相、舒緩的演唱,較多側重於陶琪的本色表演;在《洞房文武錯·偷鑰匙》輕鬆的笑聲里,陶琪用誇張的戲曲程式、舞蹈身段、眼神刻畫人物,特色鮮明,生活氣息濃郁;《寶蓮燈·劈山救母》中的華山聖母情深而彈唱,意切而舞蹈。這裡,陶琪將向京劇表演藝術家陳正薇老師學習的《天女散花》長綢舞,融入抒情柔曼的越劇,長綢飛舞,綢花騰空,躍動着迷人的藝術魅力。

陶琪平日愛讀文學名著,悟性也高,她反覆研讀了魯迅原著,分析了作品的社會意義以及祥林嫂的悲劇命運,觸摸到了祥林嫂的靈魂。舞台上,她白髮蒼顏、目光呆滯、步態蹣跚,在風雪中踽踽而行,大段低徊深沉、跌宕有致的唱腔富有濃郁的袁派韻味,把祥林嫂向蒼天發出控訴的悲憤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在《侯門之女》中,她扮演的慧雯心地純潔善良,被勢利的父親誘逼入宮後,被迫嫁給傻太子。年輕的皇后不甘坐等紅顏衰老,欲與心上人遠走天涯,由此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命運壓迫、大膽追求愛情的皇后形象。她形神兼備的表演,把一個被剝奪了人生幸福的苦命女子形象刻畫得生動傳神,許多唱段不時贏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1998年,由陶琪推出的「陶琪折子戲專場」晉京演出,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實現了南京市屬文藝表演團體零的突破,為南京市贏得了聲譽。

2001年由她擔綱主演的新編大型越劇《李清照》在南寧第七屆中國戲劇節上一舉奪得中國曹禺戲劇獎的「優秀表演獎」。

2002年陶琪赴香港、台灣演出,取得了很大反響。同年又榮獲第十四屆「白玉蘭」主演獎。

2003年,塵封四十年的《柳毅傳書》復排,陶琪在劇中扮演「龍女三娘」,獲得江蘇省首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2004年,她又在上海成功舉辦了《東方戲劇之星:陶琪舞台藝術展示》專場演出,受到新老觀眾的交口稱讚。

2005年她和范派弟子合作把袁雪芬、范瑞娟的經典電影《梁山泊與祝英台》呈現在越劇舞台上,並首次在上海大劇院成功演出。

由於她貢獻突出,被授予江蘇省德藝雙馨藝術家、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江蘇省優秀中青年藝術工作者,南京市勞動模範,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2006年5月,陶琪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

主要作品

《漢宮怨》、《侯門之女》、《李清照》、新版《柳毅傳書》 、《莫愁女》

騰訊視頻

詳情點擊 27 VIP可關閉廣告 2.1萬次播放 分享 下載 手機看 舉報 熱評 彈 登錄 後可以參與彈幕 發表 越劇《西廂記》選段,演唱:陶琪

;

參考文獻

  1. 柯軍當選江蘇省劇協主席網易新聞.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