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黃鶺鴒
東方黃鶺鴒 |
---|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Motacilla tschutschensis 目/科/屬 雀形/鶺鴒/鶺鴒 遷徏狀態 過境鳥/台灣 普遍性 普遍 體長/體重 16-18cm/11-26g |
東方黃鶺鴒,雌雄相似,各亞種羽色有異。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腳黑褐色。
- 臺灣亞種(黃眉黃鶺鴒)taivana,臺灣最常見冬候鳥。雄鳥繁殖期:
- 眉線黃色,眼先至耳羽黑褐色。頭頂、背及腰欖黃或欖褐色。
- 翼暗褐具淡黃色羽緣,有2條淡黃色翼帶。尾羽暗褐,外側2對尾羽白色。
- 體下黃色。
- 雌鳥繁殖期:羽色較淡,黃色眉線較窄,耳羽顏色較淺(雄鳥較黑)。非繁殖期羽色轉淡,下嘴基略帶淡色。體背欖灰黃,翼帶及羽偏白色。腹面污白略帶黃色。
- 亞成鳥似非繁殖期,但下嘴基粉褐色明顯,眉線、翼帶、體下污白,幾乎無黃色。
- 指名亞種tschutschensis,包括過去的simillima堪察加亞種統稱白眉黃鶺鴒。
- 羽色似黃眉黃鶺鴒taivana,但雄鳥繁殖期頭及後項灰藍色,有很醒目的白色眉線。
- 體下黃,但頦白。雌鳥頭及後頸帶褐色,頦及喉白。亞成鳥非常類似黃眉黃鶺鴒幼鳥,極難區分,僅眉線稍細。
- 東北亞種(藍頭黃鶺鴒)macronys,似指名亞種,但雄鳥繁殖羽頭深灰藍色,無白眉線。
- 雌鳥眼上有窄細白眉線,頦及喉上半部白色。
- 極北亞種plexa雄鳥繁殖期似macronys,但眼後有一細短白眉紋。
棲地&習性
在水邊或浮水植物間行走覓食,啄地面植物及昆蟲。
採集各種各樣的陸地和水生無脊椎動物,以及一些種子和其他植物材料。
繁殖期
依緯度而不同,主要4月至8月。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許多繁殖範圍內,相當普遍到當地普遍。
鳴聲
於起飛時發出單聲響亮「 唧-」聲。
外觀相似性
黃頭鶺鴒雌鳥似taivana亞種,但額基黃,耳羽與項不相連,呈孤立之圓弧耳斑。體背鼠灰,2條翼帶較寬且白,尾下覆羽白色。
分佈
亞種分佈:
- M. t. plexa (Thayer & Bangs, 1914) –西伯利亞(R Khatanga E到R Kolyma);冬天越過東南亞,也許西至印度。
- M. t. tschutschensis J. F. Gmelin, 1789 – Eastern Yellow Wagtail–西伯利亞東北部和北美西北部(加拿大西北部和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部);冬季主要是東南亞(東至菲律賓,南至印度尼西亞)。
- M. t. simillima E. J. O. Hartert, 1905 – 堪察加半島,N千島群島和Commander Island,並可能Pribilofs和阿留申群島; 冬季,東南亞和菲律賓南至聖達斯和華萊士,以及北澳大利亞。
- M. t. angarensis (Sushkin, 1925) –西伯利亞和西伯利亞W西部至蒙古北部;冬季東南亞(緬甸和泰國E到中國東南)。
- M. t. macronyx (Stresemann, 1920) – Mongolian Yellow Wagtail –南美洲E Transbaikalia E至Amurland和Ussuriland,南至蒙古NE和中國NC&NE。南亞冬季到來半島和中國東南。
- M. t. taivana (Swinhoe, 1863) – Green-headed Wagtail – SE西伯利亞,Amurland,薩哈林島和日本北部(北海道);冬天越過緬甸,中國大陸和台灣,越過大聖達斯,菲律賓和華萊士。
- [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移至 ↑ eastern yellow Wagtail,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