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彭佳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彭佳屿

图片来自ettoday

彭佳屿,又名草莱屿大峙山屿,当地渔民也称之为大屿,是台湾附属岛屿之一,也是台湾北方三岛中唯一有派员驻在的岛屿[1],行政上隶属于中华民国基隆市中正区管辖。彭佳屿距离台湾北部基隆港约56公里,航程约2.5小时;距离钓鱼台约140公里,使其作为中华民国宣示对钓鱼台列屿主权的象征。

介绍

目前彭佳屿仍然是军事管制区,尚未开放一般人登岛观光。中华民国内政部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计画把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北方三岛)附近海域划为“海洋国家公园”。

2005年8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巡视彭佳屿,为岛上“海疆屏障”纪念碑主持揭碑仪式,成为首位登上彭佳屿的中华民国总统。

2012年9月7日,总统马英九巡视彭佳屿,除宣慰岛上官兵,并与驻扎于东沙南沙海巡署部队视讯连线。

2016年4月9日,总统马英九巡视彭佳屿,为彭佳屿气象站的“和平东海、国疆永固”纪念碑主持揭碑仪式。[2]

名称来源

据日本仙台藩人林子平所撰写的《三国通览图说》之《琉球国全图》中显示,彭佳屿当时被称作彭佳山。

彭佳屿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一说为有一户彭姓人家为避开械斗而举家躲避至此,而被称“彭家屿”。另说则从中国古籍记载为瓶架山推断“彭佳”应为“瓶架”之音转。

台湾日治时期普遍将彭佳屿称为“アジンコート”(Agincourt)。

地质地形

彭佳屿、花瓶屿棉花屿合称北方三岛,同时也是三岛中面积最大、地势较平坦的岛屿。该岛为海底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岛屿,因为强烈的海蚀作用,目前仅剩西半部。东、南、北三侧海岸都是断崖,有许多海蚀凹壁与海蚀洞,西侧倾斜稍缓。地势东高西低,灯塔的位置在岛的中央偏东,是火山口附近的高点,办公室与房舍则建在火山口上。

气候风力

冬天岛上东北季风强劲,阵风达11级风,台风时岛上风力最高纪录每秒80公尺,超过17级风。

生态资源

植物

彭佳屿风多且强,非常不适合高大的树木生长,自然植被都是草原物种,大多是芒草仅在灯塔围墙内背风处有少数几株灌木丛。每年四至五月间是岛上的铁炮百合的花季,有时成片开放热闹缤纷,为孤岛增添几许美景。铁炮百合的野外族群只分布在台湾岛北部、东部及离岛。

岛上另一种特别的植物是俗称“海芙蓉”的蕲艾,属于蓝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海岸线边缘的岩石上,是一种稀有的名贵药材,用来治疗气喘肺结核高血压及背脊酸痛。

动物

  • 蛇类:王锦蛇(学名:Elaphe carinata)为黄颔蛇科锦蛇属的爬行动物,亦称棱鳞锦蛇、臭青公、臭青母。
  • 鸟类:早期文献(伊能嘉矩彭佳屿调查报告书’)记载,彭佳屿有信天翁的栖息地,可能因为灯塔的兴建与人为干扰,目前已不存在。
  • 鱼类:附近的海域也是良好渔场。

岛上状况

  • 水源:除了饮用水仍靠补给舰运补,其他生活用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利用房舍的屋顶及集水坪,水管和雨水沟导引到储水槽。储水槽有两个,第一个先将杂质沉淀后,较干净的水再流到第二个储水槽供水。彭佳屿各月份降雨大致平均,春季与台风时雨水稍多,虽然总体雨量不多(气象观测站资料),但因人员也少,用水不虞匮乏。
  • 电力:各单位都备有发电机组,除供应灯塔发光所需,也供应人员的生活电。
  • 建筑:灯塔、气象观测站,并有直升机场,南方海岸有人工码头可上岸。而彭佳屿灯塔自1909年9月20日开始点火至今,每15秒闪白光一次,为台湾海拔第三高的灯塔。
  • 人口:过去岛上有居民居住,目前有灯塔和气象站作业人员、海巡署人员,为北方三岛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岛屿,平均不到40人。而气象站和灯塔的作业人员,在岛上工作短则2年、长则25年。[3]
    原有海军陆战队及海军近程雷达站,分别于海巡署成立及国防部精进案后移交海巡署[4]
  • 运补:岛上生活物资、油料与器材使用船只进行运补。航港局的巡补舰“运星舰”半个月一次的运补作业,运补时须靠小艇接驳人员和物资。气象站与海巡署则由渔船定期运补。有时风浪太大,小船不能下海,只好被迫折返,所以物资都需有额外的贮备。

岛上景点

对外通讯

参考文献

  1. 记者卢贤秀,"北方三岛小档案"存档副本.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 ,自由时报,2010-8-30.
  2. 总统将视察彭佳屿发表东海和平谈话
  3. 记者卢贤秀、刘信德/彭佳屿采访报导,"他们,孤守国境之北"存档副本. [201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 ,[ 自由时报],2010-8-30.
  4. 汤曜明吁中国 勿再武吓台湾存档副本. [201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1-15). ,[ 自由时报]20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