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瑤族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東瑤族博物館連南瑤族自治縣縣委、縣人民政府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強省」戰略決策的重要舉措,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並被清遠市人民政府列入「十二五」重點建設規劃之中。廣東瑤族博物館坐落在連南瑤族自治縣高寒山區自願移民示範區內,占地面積47.75畝,建築面積14566㎡,於2009年規劃,2010年12月動工興建,2012年12月底全面完工,於2013年1月連南瑤族自治縣成立六十周年之際隆重開館。

廣東地區的瑤族文物除連南之外,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組織專家、學者幫忙徵集。截止2012年10月份,通過收購、調撥、捐贈等方式,徵集各類瑤族文物、實物共20541件。廣東瑤族博物館目前是全國瑤族文物最多、最系統、最齊全的專業博物館。

2018年9月,被確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中文名: 廣東瑤族博物館 類別: 歷史類
竣工時間: 2012年12月 所在地: 廣東省清遠市
占地面積: 47.75畝 請館藏精品: 戰國泥質灰陶水波紋雙耳蓋罐
著名景點: 遠古尋蹤、 瑤山春秋 地址: 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朝陽路113號

建築布局

廣東瑤族博物館以國家三級館標準興建,設計新穎,雄壯的外觀融入了瑤族紅頭巾、吊腳樓、長鼓等瑤族文化元素,以紅黑兩色為主調,整個外觀絢麗典雅而莊重,寓意瑤族文化的絢麗多彩和瑤族人民的歷久不衰、堅韌不拔的精神。正前門,是以長鼓造型的濕地生態公園為一體的《瑤族舞曲》音樂廣場,直通對面河邊公路。周邊是高寒山區自願移民新村示範區的特色民居和民族風情街,突顯濃郁的瑤族風情,營造瑤族文化氛圍的區域環境。以標誌性的建築,在提高和塑造城市民族文化品位的同時,努力打造獨特瑤族文化的旅遊風情線。

館藏文物

戰國泥質灰陶水波紋雙耳蓋罐

戰國泥質灰陶水波紋雙耳蓋罐,連南縣出土、出土地點明確,胎質堅硬,紋飾精美,器型完整,品相好。

西晉青釉細方格紋雞籠

西晉青釉細方格紋雞籠,出土地點香坪鎮塘其兒村,胎釉結合較好,造型完整精美,較少見。

牛角

牛角,瑤族宗教儀式中使用。此為廣西融水縣同練鄉和平村和平屯23號徵集。

排瑤師刀

排瑤師刀,其刀柄末端都接一大鐵環,大環中再穿以若干小鐵環。排瑤宗教儀式中的法器,瑤語發音為「sei dou」,用於殺鬼驅邪。

越南紅頭瑤新娘頭帕

越南紅頭瑤新娘頭帕,長82cm,寬40cm,越南老街省沙巴縣打奮村徵集。

陳列主題

廣東瑤族博物館陳列的主題為「瑤嶺長歌」,分為遠古尋蹤、瑤山春秋、古韻流芳、神工能匠及瑤繡工坊。以清晰的歷史脈絡、文博的視野全面和系統地展示全國瑤族四大支系三十個分支乃至世界瑤族的歷史文化。同時設有多功能演示廳、自治縣六十周年成就展示廳、自治縣城鄉建設規劃展示廳和兩個10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還沒有會議室,接待廳等綜合功能。掛設廣東瑤族文化研究基地、廣東瑤繡研發基地、連南瑤族自治縣青少年教育基地,承載着全國瑤族乃至世界瑤族歷史、社會、經濟、文化信息以及對瑤族文化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傳承。目的是打造全國極具影響力的瑤族歷史文化專業博物館,建成瑤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家園,為保護和傳承合理利用開發瑤族文化作出積極的貢獻。

招標建設

該館的建設工程由縣重點指揮部組織招標建設,分別由安徽水安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和廣東珠江影視公司中標負責主體工程建設和室內裝修及布展陳列工程。廣東瑤族博物館負責文物的調查徵集和布展工作。我館於2011年5月先後組隊奔赴廣西、貴州、雲南、湖南等地,深入瑤區,走村串戶,對瑤族四大支系三十個分支的歷史文化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和徵集工作。2012年3至4月份,奔赴越南泰國,開展瑤族文化的交流和調查研究。

2012年10月縣長鄭遠平親自帶隊遠赴法國,開展瑤族文化的交流和調查研究,增進了解,結下友誼,取得豐碩的成果。我們的瑤族文物徵集得到了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廣東、雲南貴州泰國法國美國等地瑤學會學者專家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所到各地民宗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陳列布覽工作得到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廣東省博物館專業的大力支持。

場館設備

廣東瑤族博物館設備先進,設施一流,以高科技的聲、光、電結合,實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安全防範、設備管理、信息通信、網絡應用和音視頻等智能系統。文物庫房和部分展館實行恆溫恆濕和氣體消防。

場館發展

廣東瑤族博物館立足廣東、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力爭成為廣東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瑤族文化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成為了解瑤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必將成為粵北山區一道亮麗的文化旅遊風景線,是連南瑤族自治縣文化事業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渠道,也是自治縣文化旅遊的報到中心,它將成為推動自治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支撐點,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為瑤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廣為傳播增添新的活力和光彩。

常設展覽

魅力大堂

帶有瑤繡圖案的30個紅色方形條柱屹立在大堂前方,大氣而喜慶,代表瑤族各支系歡迎各位的到來。獨特的盤瓠托舉盤王印銅雕、寓意深遠的高山流水與瑤族各支系人物浮雕、栩栩如生的瑤族起源傳說《盤王的故事》、《密洛陀》牆體浮雕匯聚於大堂,瑤族文化氛圍濃郁深厚[1]。

遠古尋蹤

瑤族,起源於黃河、長江中下游,與古代九黎、三苗有着淵源。這是瑤族主體盤瑤支系各分支和布努瑤支系各分支瑤族的主要來源。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瑤族與其他民族不斷交往融合,形成瑤族兩個次來源:一是部分漢族與瑤族長期相處共融,自然同化形成瑤族;二是部分壯侗語族人們與瑤族共居同一地域,文化認同與瑤族,融入瑤族共同體。

瑤族源流可追溯距今約五六千年的蚩尤時期。當時蚩尤活動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之間的濟水、淮水流域,蚩尤部落集團與炎帝、黃帝戰敗後,大部分部族向南遷徙形成三苗,活動地域在江漢、江淮、長江中下游、洞庭彭蠡之間,禹與三苗爭戰,三苗敗走南遷洞庭彭蠡,形成荊蠻集團。先秦楚人在荊蠻地區崛起,一部分荊蠻成為楚國臣民,一部分荊蠻繼續南遷分別形成「長江武陵蠻」和「桂陽蠻」,主要活動於今湘江、資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一帶。魏晉南北朝部分長沙武陵蠻後裔被稱為「莫瑤蠻」,唐末宋初,「徭」之稱謂見於史籍。

此展廳主要展陳了瑤族源流及名稱來源、遷徙、人口分布、支系等。

瑤山春秋

瑤族是一個遷徙頻繁的民族,瑤族社會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組織,各自為政,分別由「瑤老制」、「石牌制」、「油鍋」、「社老」等社會組織管理。人口、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新中國成立以前,部分居住在深山密林的人口,由於歷史上各種原因,仍過着「吃盡一山過一山」、「不入版籍」的刀耕火種原始生活;部分與漢族交往廣泛的地區,逐步脫離原始社會狀態,向封建社會過渡。新中國成立以後,瑤族社會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此展陳展示了瑤族歷史上的主要社會組織形式及其社會生產經濟狀況。

古韻流芳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文明的積澱。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勤勞智慧的瑤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據史籍記載,漢代的瑤族就有着優美的故事傳說,唐、宋及元、明、清,民間詩歌體裁和其他形式的文學藝術相繼出現,瑤族文化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獨具民族風格,是祖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燦爛明珠。

該展廳通過瑤語、刺繡、服飾、飲食、醫藥等來展示其獨特文化;通過工藝、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瑤族歌舞等展示其精湛的藝術;通過神話傳說、節慶活動、婚姻生育、喪俗葬禮等來展示其獨具一格的民俗;通過圖騰、宗教儀式和宗教道具來展示其獨有魅力的宗教信仰。

神工能匠

瑤族文化歷史發展傳承幾千年,湧現出了一批批精英智才,推動本民族不斷向前發揚壯大。從古到今,各族各界民族精英、文化學者對瑤族文化的探索研究,又將瑤族文化推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通過瑤族名人錄、瑤學研究名人錄、瑤族研究成果、省級以上瑤學會及國外瑤協會等的展示來展示瑤族研究、瑤族人民將不斷向前發展。

瑤繡工坊

瑤族服飾刺繡,承載着歷史的記憶,蘊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瑤繡古老而傳統。早在漢代,就有「好五色衣裳」的記載,隋唐時期又有「斑布衣裙」,宋代瑤人「婦女上衣下裙,斑斕勃窣」,明清兩代,瑤繡技藝日益精湛,「用五色絨雜繡花卉」。

瑤繡「五彩斑斕」,濃郁與厚重並存,精細與典雅共澤。取材於天地自然,創作於生產生活。構思圖案繁多,刺繡手法獨特。傳統刺繡以黑色、深藍色、尚青色布料為底色,五彩絨線為配色,刺繡常用挑花、刺花、繡花三種針法,反面繡是瑤族獨有的刺繡工藝。瑤族婦女在衣裳褲裙、頭帕圍巾、披風綁腿上刺繡各種山河日月、田野樹木、花鳥蟲草、動物、人形等花紋圖案,把古老的歷史信息和生活的嚮往鑲嵌在繡品中,體現了瑤族人們的勤勞智慧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瑤繡的文化價值受到社會的認可,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瑤繡工坊內設連南瑤族服飾、瑤繡刺繡作品展及瑤繡互動。

機構設置

廣東瑤繡研發基地

廣東瑤族文化研究基地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暨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實習基地

保衛部

瑤繡研發部

展覽部

倉庫兼考古部

辦公室

票務信息

全國醫護工作者憑本人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的其他資格證件)免門票(至2020年12月31日)。[1]

參考文獻

  1. [http://www.gdqy.gov.cn/xxgk/zzjg/zfjg/qyswhgdlytyj/tzgg/content/mpost_1000264.html | 清遠市A級旅遊景區門票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優惠的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