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峨嵋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峨嵋龙属
图片来自easyatm

峨嵋龙属属名Omeisaurus,意为“峨嵋蜥蜴”)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侏㑩纪中晚期(巴通阶卡洛维阶)的中国。它们的属名来自于峨嵋山,峨嵋龙的化石最初在1939年由杨锺健等人在峨嵋山附近的荣县发现,属于沙溪庙组地层。

叙述

如同其他蜥脚下目恐龙,峨嵋龙是草食性动物,体型为中等大小的蜥脚类恐龙。它们身长10到15.2公尺,高度为4公尺,重量约4公吨。与其他蜥脚形亚目恐龙一样,峨嵋龙拥有典型的庞大身体与长颈部,头部成楔形。然而,不像许多蜥脚下目恐龙,峨嵋龙的鼻孔位于鼻部前端,而非头顶。由于后肢较长,峨嵋龙的背部最高点位在臀部,而非肩膀。

峨嵋龙的颈部长,颈椎数量多达17节,大于蜥脚下目的平均值。脊椎本身长且大。峨嵋龙可能是该时期中国最常见的蜥脚类恐龙。它们可能与沱江龙重庆龙等草食性恐龙,都是以群体方式生存。

发现及物种

峨嵋龙的第一个标本在1939年发现,大部分的化石则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才出土。目前已有七个种被命名,包含:模式种荣县峨嵋龙O. junghsiensis)、长寿峨嵋龙O. changshouensis)、斧溪峨嵋龙O. fuxiensis)、天府峨嵋龙O. tianfuensis)、罗泉峨嵋龙O. luoquanensis)、毛氏峨嵋龙O. maoianus)、以及焦氏峨嵋龙O. jiaoi),另有一批未定种化石在重庆云阳普安发现。

它们大多是以化石发现地为名。另焦氏峨眉龙以自贡恐龙博物馆筹建领导小组组长焦政命名。其中以斧溪峨嵋龙最小,只有11公尺(35呎)长;天府峨嵋龙的颈部最长,长度约达9.1公尺(30呎),目前只有马门溪龙超过这个数值。在一个化石挖掘地点,发现了一个尾棍,可能属于峨嵋龙,可能当作武器使用。但后来该化石已证实属于一个体型较大的蜀龙

分类

峨嵋龙一度被分类于鲸龙科,因为曾在同一个尸骨层发现了峨嵋龙化石与一个尾棒化石,这个尾棒化石现在被认为属于一个巨大的蜀龙个体。斧溪峨嵋龙(O. fuxiensis)有时会与斧溪自贡龙Zigongosaurus fuxiensis)产生混淆,这两种恐龙虽然有相同的种名,但其实是来自于不同化石材料。

峨嵋龙曾被归类于峨嵋龙科马门溪龙科盘足龙科。在1972年,杨锺健赵喜进马门溪龙研究中,曾提到了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而在2002年,Wilson建立了峨嵋龙科(Omeisauridae)来取代马门溪龙科,并包含峨嵋龙与马门溪龙两属。但科学文献中极少使用峨嵋龙科/马门溪龙科这名词。

有研究认为这两个属有许多特征,类似不属于马门溪龙科的中国真蜥脚类恐龙,例如头骨类似盘足龙,而应属于盘足龙科。目前对中国的侏罗纪白垩纪蜥脚类恐龙所知甚少,且大多都没有经过妥善的分类,因此没有共识它们是否形成一个演化支,目前无法确定盘足龙科是否仅包含盘足龙属、或是其他属[1]

参考文献

  1. Wilson, Jeffrey A.; and Upchurch, Paul. Redescription and reassessment of the phylogenetic affinities of Euhelopus zdanskyi (Dinosauria:Sauropod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09, 7 (2): 199–239. doi:10.1017/S147720190800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