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津市雷锋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天津市雷锋小学是我市唯一一所用雷锋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它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子牙河畔,毗邻平津战役纪念馆。学校占地约7亩,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整洁。

学校简介

拥有多媒体教室[1]、多功能报告厅、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舞蹈教室等多个专用教室,尤其是校园网的开通为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6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44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见习教师4人;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15人,大专学历的52人;其中有特级教师1人,区级名师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获得“成才杯”“希望杯”获奖者占青年教师的40%。校长侯立岷同志是一名年轻有为、务实、创新的好校长,她带领全校教职工,不畏艰难,拼命苦干,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跻身到我区国办校第一集团军行列。该校的办学理念: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办学特色:走雷锋路 做雷锋人。办学目标:让学校成为哺育、彰显雷锋精神的殿堂;让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合格接班人。

1961年,雷锋小学的前身西于庄小学的曹进财等9名同学与雷锋通信,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连同他那不朽的精神,深深地镌刻在每个雷锋人的心里。我们踏着雷锋走过的路,唱着雷锋留下的歌,向着雷锋追逐的目标奋进。

“鸿雁千里话雷锋”,雷锋校留下雷锋班战士的足迹,饱含学雷锋心得的鸿雁在抚顺与天津间飞传。雷锋园内班班设立雷锋角,在这里你可以读到《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你可以将自己的学雷锋体会记录在《续写雷锋日记》中;你能把伙伴的事迹刊登在《我身边的小雷锋》光荣册中;在这里保存着“小雷锋三件宝”---针线包、节约箱和储蓄罐。

学校环境

学校有优雅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育教学[2]设施。漂亮的网球场,自然教室、计算机房、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各专用教室设备齐全,配套完善了图书室、多功能报告厅,为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条件。

“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已成为雷锋校永恒的追求。学生入校第一眼看到的是雷锋塑像;第一节课是参观雷锋展室;听的第一个故事是党的好儿子“雷锋”;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是“续写雷锋日记”;身边的第一个榜样是雷锋花好少年,处身雷锋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雷锋小学的教师,处处成为学生行为的楷模。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践行着雷锋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雷锋热线”的开通,架起师生间、学校与家庭间的桥梁。

学雷锋活动与时代、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 “乘着雷锋号远航”,让学生为美丽的津河献一计;“科学抗非典,环保我先行”,向社会宣传科普知识;“探寻当代雷锋人”,引领学生发现、学习新时期的楷模;“与军体英雄手拉手”,共同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流动花园”种植的是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太空玉米”收获的是对科学的探索;“节约伴我行”伴随着学生们共建节约型校园;“人人争戴雷锋花”让人们看到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和谐社区”将雷锋精神成为引领全体居民共同前进的核心动力。尤其是该校的传统活动“续写雷锋日记”历时十载,经久不衰,日记中记录着学雷锋的感悟,记录着身边每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录着学雷锋的恒心。

学校荣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举国欢欣鼓舞迎奥运,人人争做文明东道主的今天,雷锋精神仍旧焕发着勃勃生机。为社区建立了“同在一方热土,共建和谐社区”宣传牌;将编有历届奥运群英榜,并全方位地介绍日常文明礼仪的《为中国加油,做文明东道主》宣传手册,赠送给社区居民和学生,将活动延伸到家庭、社会。

该校开展的这些活动,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天津卫视新闻节目、天津电台、《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城市快报》、《北京日报》、《天津教育报》、新华网、搜狐网、北方网等媒体以不同侧面予以报道。

多年来,雷锋小学的发展,得到了方方面面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帮助。学校还相继收到过原市委代书记、市长聂璧初、原市长李盛霖、市委书记张立昌等市区领导的来信肯定。2001年张立昌书记为该校题词“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更扬起我们学雷锋的风帆。另外,罗远鹏、邢元敏等市区领导还亲自参加过学校的学雷锋纪念大会……

学校曾获得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天津市义务教育示范校,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绿色学校,天津市红领巾示范校,全国红旗大队,天津市红十字达标校,天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学校六年级教学评估连续多年获得一、二等奖及特等奖。

学校活动

雷锋展室

是天津市唯一一个有关雷锋的展示,室内有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雷锋的生平故事展牌以及雷锋生前用品等实物。

学生作品展牌

期末时,将学生的成绩进行汇报,每组一块展牌,学生最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邀请家长到校,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

《与雷锋同行》评选

该校编写了校本教材《与雷锋同行》,该教材深挖雷锋精神的内涵,提出“爱国、负责、守法、诚信、节俭、自律、好学、助人”等代表雷锋精神的教育点。该教材的编写遵循学生道德认识“知、情、意、行”的规律,内容上既有对雷锋的事迹的学习,又列举了身边的榜样,还设计了“实践乐园”,引领学生辨析身边的事例,参与道德实践,图文并茂,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学中感悟,动中体验,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教材紧贴学生生活,将多年来学生中涌现的自觉践行雷锋精神的事例做以介绍。学校在全体学生中提出“人人争戴雷锋花”的口号,各班每月进行评选,学校年末总评,评选出校级的雷锋花标兵,时刻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环境育人

我们努力创设具有天津雷锋小学特色的物质、精神相融合的学校文化。物质上,学校园区、人文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使每面墙、每条标语、每一扇门、每条小路、每个角落都具有文化品味,体现人文精神;精神上,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对师生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根据不同年级成长的特点,在学生区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教育主题,画面直观生动地展现雷锋精神的精粹。营造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激励场。

礼仪长廊---该校充分利用空间,为学生们建立了文明礼仪长廊。文明礼仪长廊中既有“文明礼仪三字歌”便于同学们背诵记忆,指导行动;又有文字图片相结合的“进校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交往礼仪”等,学生们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基本礼仪规范;更有古今中外“文明礼仪”方面的名人名言,让同学们在名人名言中感受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源源流长的民族精神。学校文明礼仪长廊的落成,为同学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道德习惯,用行动践行“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城市文明小使者,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明礼仪长廊落成后,同学们又在学校少先队的号召下踊跃报名,希望成为文明礼仪示范岗的小队员,使礼仪长廊成为孩子们心中喜爱的能实践、学体验的“活动乐园”,真正做到“小雷锋学礼仪,好习惯伴成长”。

特色活动

威风锣鼓、跆拳操、奥运操。在奥运的脚步逐步走进之时,结合学生实际,该校编排了《跆拳操》和《小雷锋迎奥运校操》,深受学生喜爱。跆拳操融合了跆拳道的基本动作要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运动精神;奥运操将奥运会比赛的部分项目进行儿童化的编排,既有陆地项目跑步、投掷,又有水中项目游泳、皮划艇,有我国强项乒乓球还有亟待加强的篮球,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伴随着英语口令,一会游泳,一会跑步,使奥运精神融入到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今晚报》、红桥有线电视台、各主流网站都对该校奥运操给予了报道。在全区大课间活动展示评比中该校荣获“最佳组织奖”。

深化校本教研

⑴该校抓住“有效教学对学生学习促进与影响的研究”的科研课题。要求每位教师承担一个专题,探索一种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一个课件,逐步建立起了雷锋小学教育教学课件库。教师们以自己的课堂为“实验田”,一起交流、一起研究,逐步落实新课程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的创新,逐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建立教学互助机制。针对该校实际情况---人少,班少。建立相邻学段的互助机制,互助教师每周听课一节,随时进行评课,研究,促进教师间的互助、提高。

“雷锋杯” 活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以“雷锋杯”教学研究为载体的活动中,我们对研究课的内容加以规定,同学科教师同上一个类型的课,同学科教师同评一节课,做课、说课、评课、再上课的系列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互相研究,倾听同伴的意见和建议,集集体智慧,在大家互相学习中教师学会了赏识,学会了反思,形成了民主、和谐的研究氛围。

教学研究课已经成为该校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挖掘了每个人的潜能,放飞了教师的思维,提供思维碰撞、合作研究的机会,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

家长开放日

一年来,我们利用家长会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专题讲座。每次家长会都要结合本学期工作重点与家长进行沟通。《从好习惯好人生》到《希望孩子成功,让我们从培养习惯开始》,从《家校共同担当起育人的责任》到《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及《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每一次家长会,我们都在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习惯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础;要使孩子走向成功,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家长开放日活动,我们将家长请进学校,请进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精彩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硬笔书法课

为了落实课程计划中的书法课,同时也是为培养学生特长,我们派专职教师在一、二年级中开设书法课。虽然学生的字体还有些稚嫩,但孩子们认真执着的态度,对书法的兴趣已经得到良好的培养。看我们每间教室里都配一个书法专用黑板,供学生练习书法,展示特长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