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快铁B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区快铁B线(法语:Ligne B du RER d'Île-de-France),简称RER B, 是法兰西岛大区快铁的一条贯通巴黎市郊南北走向的线路,具有多个支线。该线路连接东北部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的二号航站楼高速列车站(B3支线)和米特里-克莱站(Mitry - Claye, B5支线),以及南部的罗班松站(Robinson, B2支线)和圣雷米-莱谢夫勒斯站 (Saint-Rémy-lès-Chevreuse, B4支线),通过巴黎市中心.
B线南部(巴黎北站以南)由巴黎大众运输公司(RATP)运营,北段由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运营。列车由两家公司共同拥有。当前,B线的客流量在各条快铁线中位列次席,仅次于A线。
历史
B线的前身是开往巴黎南方的索镇线(Ligne de Sceaux);以及开往巴黎北郊的机场线(Ligne de Roissy)和平原-伊尔松线(Ligne La Plaine - Hirson)的一部分. 后因RATP修建区域快铁,将索镇线向北延伸,在1977年成为快铁B线投入使用,1983年南北互通完成,机场线和平原-伊尔松线最南段被并入B线。
索镇线
索镇线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之间连接巴黎[1]和巴黎南郊的一条铁路,经过多次延伸,最终被选择作为区域快铁南北线的南半部。
1846年,自法兰西岛埃松省索镇站(Sceaux) 往当费尔-罗什罗站(Denfert-Rochereau) 的索镇线开通并投入使用,在当时由巴黎-奥尔良铁路公司(Compagnie du Chemin de fer de Paris à Orléans)经营。并且采用了当时最新的技术--Système Arnoux,用于列车之间的铰接。
索镇线开通后,由于只能在晴天吸引人们前往旅游,其余时刻客流量相当低,故财政上一直入不敷出。为了改善运营状况,兼方便南部郊区的物资快运,线路在皇后镇 (Bourg-la-Reine) 另开一条支线,向南延伸至帕莱索 (Palaiseau),之后又延伸至奥赛(Orsay - Ville),至今,奥赛在高峰时段作为一个节点存在。相关工程在1854年完工并对公众开放。1867年,南部支线又自奥赛经圣雷米-莱谢夫勒斯通过单轨铁路延长至利穆尔(Limours)。
1893年, 线路西南支线由索镇延长至罗班松,原有的铁轨被重置。而后的1895年,索镇线线路北端由当费尔延长至卢森堡 (Luxembourg)。至此索镇线基本成型。
1930年代,区域快铁的计划被首次提起,由于当时索镇线使用蒸汽机车, 通过巴黎地下隧道 (大区快铁的构想之一) 会带来污染问题, 另兼之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索镇线被迫停运, 奥尔良铁路公司亦陷入困境,只有线路电气化才可以解决当前的矛盾。经过1931年的两次协议, 1932年4月10日通过法案,奥尔良铁路公司将索镇线的经营权交付兼营巴黎地铁 [2]的巴黎城铁公司 (Compagnie du 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 de Paris, CMP). 1938年, 并购正式完成, CMP对索镇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 使用1500伏直流电, 此外还增高了月台高度,拆除平交道口,启用新车站,新信号系统,新列车,和4位数的列车班次编码系统。一年内,客流量就从800万飙升至1700万。但此次改造过后,圣雷米到利慕尔之间的铁路被弃用。
当时索镇线连接卢森堡和圣雷米/罗班松,而巴黎北郊亦有一条铁路,即平原-伊尔松线与之相对应: 1863年, 巴黎北站到塞夫朗-利夫里站 (Sevran - Livry) 的线路启用。1890年,线路延长至米特里-莫里及其东北部地段。
1930年代末,平原-伊尔松线由国家铁路运营,索镇线由CMP运营,两条线路相对独立。CMP此时开始计划要把索镇线和平原-伊尔松线合并成区域快铁路网,但二战爆发使得该计划被搁置。因此,战后索镇线仍然继续运行,直至1970年代开通区域快铁。
视频
大区快铁B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巴黎 无以伦比的时尚之都,搜狐,2010-04-29
- ↑ 关于巴黎地铁的10个秘密,你知道几个?,搜狐,201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