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坪林茶业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介

坪林茶业博物馆台湾唯一的茶业博物馆,馆内展出叶栽种的起源、品种、历史发展, 及茶叶制造、茗茶的方法等。

坪林区全区面积170.83平方公里, 为新北市之第3大区, 是一个地广人稀、高山森林环绕的山城, 山明水秀、自然资源丰富, 为大台北的美丽后花园, 距离都会区仅约30分钟车程, 为登山、健行、旅游、露营的好去处。

而文山包种茶的产制和销售, 为坪林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当地居民80%以上为茶农,茶园面积近千公顷, 让坪林具有独特茶区特色, 是一个充满丰富资源与观光潜力的美丽茶乡。

于民国86年成立的坪林茶业博物馆, 坐落于坪林区北势溪畔,占地近3公顷, 是一座闽南安溪风格的四合院建筑, 以婉约深遂的江南庭园之美, 结合当代建筑语汇, 架构这座雅致沉静的茶文化殿堂。 博物馆内含展示馆、体验馆、茶艺教室等空间, 并由馆方定期办理各式茶相关主题特展, 带领国人认识台湾茶产业与中、外茶文化, 同时举办丰富有趣的教育推广活动, 重新演绎“茶”在当代的无限可能, 述说一心二叶嫩芽下的无数动人故事, 带领大家在茶中发现自然与人文的美好, 看见茶乡中最美的文化风景。 [1]

李春生

李春生,福建厦门人, 同治年间才来到台湾从商,称他为“台湾茶叶之父”,似乎并不合理。同治以前,北台湾的山区,例如文山、 石碇等堡,早已栽种茶树数十年以上,李春生并非第一人。对照右侧的海报,我想较适切的说法, 应称李春生为“台湾茶叶外销之父”。

同治以前,台湾的茶叶,都运往福建内销。同治元年(1862),淡水开放为通商口岸,从此台湾的茶叶才逐渐转为直接外销。 同治四年(1865),英商陶德来台,发现台湾北部适合种茶,次年,自福建安溪引进茶苗,委请淡水附近茶农栽种, 并引进现代商业模式的产销方式,透过洋行贷款给茶农,然后再向茶农搜购茶叶。李春生自幼失学,受洗成为基督徒, 受教会教育,因而精通英语,后任职于厦门英商怡记洋行。这时,他受陶德之邀,前来台湾担任买办,协助陶德发展茶业商务。 同治六年,陶德将台茶试销澳门,获得成功。

同治八年(1869),陶德以“乌龙茶”(OOLONG  TEA)为品牌, 成功为台湾茶打开美国市场。

此后,“台湾制”的茶叶名声大噪,大批外商及闽南茶商纷纷来台设立茶叶洋行,经营茶叶外销,开启了台湾茶业外销的黄金时代。

李春生后来自立门户,成为茶商,又跨足他业,成为大稻埕的富商。

虎字碑

虎字碑,很多人都知道草岭古道的垭口附近有一块虎字碑,是清代同治六年(1867)台湾镇总兵刘明灯路过该地时所题, 为国家三级古迹,坪林虎字碑则默默无名,少有人知,曾经寂寥多时。

坪林的虎字碑,立于同治七年,也是刘明灯所题。这块古碑原立于北宜公路最高点石牌附近的古道上, 民国五十几年时(1960s),国军部队开辟山区战备道路时,将这块古碑迁移至今国防部后备司令部博爱园区保存。 因此长期以来,社会大众都不知道还有另一块虎字碑保存于军方的营区里。

直到民国94年(2005),台北县文化局基于坪林虎字碑为重要国家文化资产,乃促请国防部将古碑归还坪林乡, 存放茶业博物馆展示。同时另复制两座虎字碑,一放置于国防部后备司令部, 一放置于坪林北宜公路石牌原址。 [2]

视频

【坪林茶业博物馆.茶游记-茶的超时空壮游 特展】

新北市坪林茶业博物馆 - 形象宣传CF

【坪林茶业博物馆.2015全新开馆】

【 坪林茶业博物馆.“任意门-坪林.茶.故事”特展 】给山一首歌的时间


【坪林茶业博物馆.晓茶塾.茶树的一生】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 新北市坪林荼业博物馆网
  2. [2]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