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吳道子 | |
---|---|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 |
出生 | 680年 |
逝世 | 759年 |
职业 |
《地狱变相》 《送子天王图》 《八十七神仙图》 |
知名作品 |
山水画、人物画、壁画 |
吴道子,又称吳道元(685年-758年:141),字道子,後改名為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千餘年來,被人們奉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
生平
吴道子幼年家境贫寒,初为民间画工,相传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年轻时即有画名。后来作了山东兖州瑕丘县尉,不久即辞职。漫游洛阳,从事壁画创作。时曾为将军裴旻作画,被当时人将张旭草书、裴旻舞剑、吴道子作画同时称为“三绝”。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唐玄宗召入宫中,历任供奉、中书省内教博士,改为道玄,后官宁王友(官名),此后一直为宫廷作画。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吴道子擅佛教、道教人物画,还有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繪于長安景云寺的《地狱变相》闻名于时:143。
書畫藝術
他擅長描繪道釋人物,也善於畫鳥獸、草木、台閣,據史書所載,他幾乎是無所不通,而被尊為「百代畫聖」,認為是「神人假手」。吳道子與楊惠之同學於張孝師,以繪畫、雕塑,維持生活。到了開元中,受召進入朝廷,作內教博士。
在人物畫的表現上,他早年行筆較細,沿襲六朝顧愷之與陸探微以來相傳的「高古游絲描」,到了中年,增加線條的速度和壓力,富有運動感,粗細相間,圓潤有如「蓴菜條」,在粗細之間,透過「方圓凹凸」,來表現衣紋帶褶。
由於吳道子對線條上的注重,相對地在用色上,色彩主要是輔助線條,他在線條之外,加上略分深淺的色彩,來表現凹凸之狀,襯托線條浮出畫面,即所謂的「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畫人物)朱粉厚薄皆見骨高下,而肉起陷處,此其自有得者。」歷來的畫史、畫家將他的風格稱作「吳裝」。吳道子師法張僧繇,後人把他與張僧繇並稱作「疏體」,以別於顧愷之、陸探微勁緊聯綿,較為古拙的「密體」。
除了在人物畫的造詣之外,吳道子在山水畫、釋道人物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在山水畫上,他將人物畫上的凹凸技法,運用到山水畫上,如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所說:「(吳道子)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畫上的景物,以「若可捫酌」來形容,足見作品的立體感十足。另外,吳道子在宗教畫,也有相當的成就,相傳他所作的「地獄變相圖」,使洛陽的屠戶、漁夫,「畏罪改業」,充份顯現宗教畫的教化功能。[1]
风格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早年笔法较细,风格稠密;中年变为遒劲,宋代画家米芾形容吴道子笔下圆润似“莼菜条”,滑溜细腻,波浪起伏,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和张僧繇并称“疏体”。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飘欲举,线条遒劲,潇洒秀逸,当时人将他和北朝齐时代著名画家曹仲达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因为曹仲达画中的人物,衣服常紧裹在躯体上;而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他利用线条的宽窄变化表现物体的凹凸,使线描的画面具有立体感。他喜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自然超出绢素,称为“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其山水画作蜀道之景,自为一家;又传曾于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作品
吴道子在史籍中富有盛名,但因为他大量的创作是壁画,所以很少有传世作品保留下来,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已经可以窥见吴道子笔法的精髓。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徐悲鸿曾经获得一幅残卷,经他和张大千鉴定,认为是吴道子真迹,可能是一幅壁画的草图,暂根据画中人物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此幅画气势磅礴,人物闲适秀丽,是中国古代画的精品。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所畫。 全圖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臺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2]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宋摹本)(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吳道子所畫佛像的衣褶,飄舉飛動,後人稱為「吳帶當風」。其畫喜用焦墨鉤線,然後略施淡彩於墨痕中,意態叢生,又稱「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