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西爾·阿拉法特
目錄[隱藏]亞西爾·阿拉法特 | |
---|---|
原圖鏈接 | |
原文名 | محمد ياسر عبد الرحمن عبد الرؤوف عرفات القدوة الحسيني |
出生 | 1929年8月24日 |
逝世 | 2004年11月11日 |
國籍 | 巴勒斯坦 |
民族 | 阿拉伯人 |
職業 | 政治家、軍事家 |
亞西爾·阿拉法特(阿拉伯語:محمد ياسر عبد الرحمن عبد الرؤوف عرفات القدوة الحسيني,1929年8月24日-2004年11月11日),全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烏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賽尼,遜尼派穆斯林,巴勒斯坦政治家,軍事家,巴勒斯坦前總統。[1]
1948年阿拉法特參加第一次阿以戰爭。1950年進入開羅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並當選為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開羅大學畢業後,進入埃及軍事學院學習。1956年在埃及參加第二次阿以戰爭。1957年到科威特公共工程部任工程師。1958年參與秘密籌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法塔赫」及其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1969年2月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1971年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1987年4月再次當選巴解執委會主席。1989年4月在巴解組織中央委員會會議上當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1991年9月蟬聯總統。 1994年5月被任命為巴自治領導機構主席。1996年4月再次當選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2004年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逝世。[2]
阿拉法特自青年時代起就投身於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業,為爭取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民族權利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1993年與以色列簽署《奧斯陸協議》而獲得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生平
1929年8月,阿拉法特出生於耶路撒冷。少年時期曾參加巴勒斯坦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活動,擔任過巴勒斯坦抵抗運動領導人阿卜杜勒·卡法爾·侯賽尼的私人秘書。
1948年,他參加第一次阿以戰爭。
1949年,他隨父母移居加沙,後去埃及,在開羅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學習。
1952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並在巴勒斯坦工會工作。大學畢業後,進埃及軍事學院學習,被授予中尉軍銜。
1956年,阿拉法特在塞得港參加抗擊英國、法國、以色列三國入侵埃及的戰爭。
1958年,阿拉法特參與秘密籌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法塔赫」。
1964年,他作為法塔赫代表參加在耶路撒冷舉行的第一屆巴勒斯坦全國代表大會。
1968年,他在卡拉邁戰役中指揮巴勒斯坦武裝力量抗擊以色列,同年當選為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主席。
1969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74年,阿拉法特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部隊總司令;同年,他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團出席第29屆聯合國大會,參與了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討論。
1982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84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87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89年,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國總統。
1991年9月,阿拉法特蟬聯總統。
1994年7月,阿拉法特結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
1996年1月,巴勒斯坦舉行歷史上首次大選,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2003年9月11日,以色列安全內閣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絆腳石」為由,決定「原則上」將阿拉法特驅逐出巴勒斯坦。
2004年11月11日,阿拉法特因病醫治無效,在法國貝爾西軍醫院病逝,享年75歲。[3]
為政舉措
政治方面
1973年,「十月戰爭」後,阿拉伯國家謀求通過和談解決阿以衝突的勢頭明顯發展,為了爭取國際上更多的支持和同情,阿拉法特改變了法塔赫武裝鬥爭的立場,加強了政治和外交領域的鬥爭。他提出了以色列撤離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在這裡建立一個「世俗民主國家」的小型巴勒斯坦的主張。[4]
1988年,巴勒斯坦國建立後,他正式聲明放棄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政策。
1991年,中東和平進程開始,阿拉法特領導巴方同以色列進行長而艱難的談判。
1993年9月13日,通過其他國家的幫助,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在華盛頓簽訂了《奧斯陸協議》(巴勒斯坦臨時自治宣言)。[5]
1994年5月4日,巴以雙方在開羅簽署最後執行協議。[6]
2003年3月,為了推動巴以和談,巴民族權力機構進行改革,設立了總理職位。[7]
軍事方面
1965年1月1日,阿拉法特及其領導「暴風部隊」游擊戰士打響了反對以色列侵略鬥爭的第一槍。
1967年,阿拉法特參加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六·五戰爭」)。在「六·五戰爭」過程中,阿拉法特領導「法塔赫」所屬的「暴風部隊」在以色列占領區作戰;6月7日,他與「法塔赫」代理司令乘車前往戈蘭高地作戰前線偵察敵情,協同敘利亞軍隊進行戰鬥。與此同時,他們還派出一些戰鬥小組,攜帶迫擊炮等武器,到敵人後方作戰,推遲了以色列進攻時間。「六·五戰爭」前後,他領導「法塔赫」所屬的「暴風部隊」多次在以色列占領區作戰,其影響不斷擴大。
1968年,阿拉法特親自指揮了卡拉馬戰役。經過三天激戰,以色列軍隊敗退。這次戰役打擊了以色列侵略軍的氣焰,助長了巴勒斯坦、約旦人民和其他阿拉伯人民的志氣。這次戰役的勝利也使阿拉法特影響擴大,提高了他在「法塔赫」、巴解組織及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
1969年2月,阿拉法特任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主席後,把壯大巴勒斯坦武裝力量、開展武裝鬥爭作為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在阿拉法特的領導下,巴勒斯坦游擊隊在黎巴嫩迅速發展,並積極開展反對以色列的軍事活動。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法特領導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穿插到以色列占領區,四處出擊。阿拉法特指揮的巴解游擊隊嚴重威脅到以軍的後方,對以軍的行動形成很大牽制,使以軍首尾難以兼顧,從而有力地配合了埃及和敘利亞前線的戰鬥。[8]
2001年,沙龍當選為以色列總理後,他使戰爭不斷升級,對巴勒斯坦實施更強硬的手段,用飛機和坦克轟炸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人民,而阿拉法特領導巴勒斯坦人民則採取「人肉炸彈」進行報復,衝突使得雙方近千人死亡,上萬人受傷。[9]
外交方面
阿拉法特曾十多次正式訪華,會見過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等中國領導人。
1964年,阿拉法特在其戰友阿布·傑哈德陪同下首次訪華,訪華時的化名叫萊烏夫。
1965年5月,巴解組織在北京設立辦事處。
1984年5月,阿拉法特第四次訪華,鄧小平親切會見了阿拉法特。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中國政府立即予以承認;同年11月20日,兩國建交。
1989年10月,阿拉法特以巴勒斯坦國總統身份訪華,鄧小平再次會見了他。
1993年9月20日,阿拉法特與蘇哈抵北京訪問,江澤民主席等中國領導人與阿拉法特進行了會談,就一些重大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2000年4月15日-16日,應阿拉法特總統邀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巴勒斯坦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巴勒斯坦,江主席與阿拉法特總統舉行了會談;同年8月,阿拉法特訪華。2001年,阿拉法特再次訪華,這是他對中國進行的第14次訪問,江澤民主席稱他為巴勒斯坦人民正義鬥爭的一面旗幟。[10]
榮譽
1993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阿拉法特「博瓦尼和平獎」。
1994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外長佩雷斯共同獲得該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1]
軼事典故
方格頭巾
阿拉法特經常生活在巴勒斯坦農民中間,效仿當地的農民戴方格頭巾。他對這種頭巾有專門的解釋。他說,黑白方格代表巴勒斯坦農民;紅白方格代表沙漠中的貝都因人;方格中的白色代表城市中的居民。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他一直戴這種頭巾與藉以顯示他的獨特風格,也表達他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摯感情。
傳奇「不死鳥」
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他多次成為以色列軍隊和安全機構暗殺的對象,但他都奇蹟般地躲過暗殺和襲擊。九死一生的經歷使阿拉法特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成為世界上最富於傳奇色彩的領導人之一。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阿拉法特父親叫阿卜杜·拉烏夫·阿拉法特,出生於一個商賈和宗教大家庭,屬穆斯林遜尼派。家庭祖籍分布在加沙地帶和汗尤尼斯地區,與侯賽尼家族有親緣關係。
阿拉法特的母親扎赫瓦·侯賽尼,屬侯賽尼家族,在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帶非常有影響。20世紀三四十年代,家族的代表人物——加沙地區的伊斯蘭首領阿明·侯賽尼就曾領導當地人民反對過英國的殖民主義及猶太人的統治。
他有兩個姐姐、三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在兄弟姐妹七人中,他排行第六。
名字由來
阿拉法特早年讀小學時,他的老師為紀念死去的戰友亞西爾,便給他改名為亞西爾·阿拉法特,激勵他長大繼承巴勒斯坦革命先輩的遺志,完成他們未競的事業。
家庭成員
1991年秋天,阿拉法特與蘇哈·塔維勒在突尼斯阿拉法特的別墅結為夫妻。
1995年7月24日,阿拉法特和蘇哈的女兒扎赫瓦在巴黎誕生。
人物評價
阿拉法特是目前居住在加沙西岸及周邊地區的所有巴勒斯坦人支持的唯一的人物。(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評)
阿拉法特是一個革命家,但他還沒有轉變為領導一個國家的政治家。[12](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評)
他是個具備持久、清晰戰略思維的領導人。他是位傑出的、擔負歷史重任的領導人,他可能是能與我們達成和平協議的惟一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前總理巴拉克評)
阿拉法特主席是巴勒斯坦事業的卓越領導人,是傑出的政治家,畢生致力於爭取恢復巴人民合法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深受巴人民尊敬與擁戴,在國際社會也享有很高的聲望。阿拉法特主席是中巴關係的奠基人和積極推動者,為鞏固與發展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了突出貢獻。[13](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評)
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事業和爭取巴勒斯坦建國的鬥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俄羅斯總統普京評)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族運動的象徵。[14](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評)
後世紀念
2007年11月月10日,阿拉法特紀念館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落成。紀念館內的燈塔高30米,塔頂的激光始終照射着阿拉法特的出生地耶路撒冷方向。[15]
阿拉法特留下的待解之謎
參考文獻
- 移至 ↑ 阿拉法特. [2019-08-04].
- 移至 ↑ 阿拉法特:巴勒斯坦的民族之魂. [2019-08-04].
- 移至 ↑ 阿拉法特屍骨樣品轉交三國專家 化驗結果何時出仍未知. [2019-08-04].
- 移至 ↑ 阿以衝突的根源與本質. [2019-08-04].
- 移至 ↑ 1993年9月13日 巴以簽署和平協議. [2019-08-04].
- 移至 ↑ 巴以簽署加沙-傑里科自治原則宣言最後協議. [2019-08-04].
- 移至 ↑ 亞西爾·阿拉法特生平:巴解戰士 戰鬥一生. [2019-08-04].
- 移至 ↑ 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搞穿插. [2019-08-04].
- 移至 ↑ 沙龍傳奇:戰神與屠夫 更是精明的現實主義政客. [2019-08-04].
- 移至 ↑ 巴勒斯坦同我國的關係. [2019-08-04].
- 移至 ↑ 阿拉法特死亡之謎. [2019-08-04].
- 移至 ↑ 阿拉法特:中東傳奇之鷹的一生. [2019-08-04].
- 移至 ↑ 阿拉法特辭世 胡錦濤致唁電錶示沉痛哀悼. [2019-08-04].
- 移至 ↑ 布萊爾稱讚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民族運動的象徵. [2019-08-04].
- 移至 ↑ 訪阿拉法特前保鏢:阿翁是巴歷史上最長的一章. [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