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平原生态林多功能经营技术应用案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Mjlk讨论 | 贡献2023年9月13日 (三) 19:5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北京平原生态林多功能经营技术应用案例由于平原地区立地条件较好,林木生长速度快,随着生态林林龄的增加,部分地块已进入林木快速生长阶段,逐渐形成郁闭状态。随之而来的是林木生长竞争加剧,个别树种出现烧膛、干梢、病虫危害等问题,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景观质量不高和生态功能不强等问题也突显出来,如何提升平原生态林质量,形成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并持续发挥其综合效益,是本技术案例主要解决的问题。

从2012年至今,北京市先后实施了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平原地区逐步形成了大尺度的城市森林,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技术以营造“复层、异龄、混交”的森林、精准提升平原生态林质量、促进森林多功能效益发挥为目标,应用于北京大兴地区的平原生态林,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该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平原生态林质量,形成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并持续发挥其综合效益。

三、技术要点

1、林分现状分析

基于全林分调查,获取地形地貌、森林资源[1]状况、森林植被类型、森林功能类型、立地条件等本底信息,分析林分现存的突出问题,确定主要经营方向。

2、主导功能定位

根据区位、功能需求,结合示范区每个小班的实际情况和树种生长特性,充分考虑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的差异,将林分合理区划,制定不同林分经营的主导功能。

3、经营作业法设计

以具体的小班(或林分)为对象,根据多功能经营目标、立地条件、群落生境、当前状态等经营要素,制定经营作业法,从森林建立、抚育经营、采伐利用、林分更新等森林培育全周期的生长发育状态和关键作业过程,综合设计一系列技术措施,主要包括:(1)林分现状(主要为树种组成和结构、林分密度、蓄积量、发育阶段与健康状态、立地条件或土壤肥力等五个方面的描述);(2)目标林相(实现培育目标时的树种组成、层次结构、林分密度、蓄积量水平);(3)经营过程,从森林发生、发展到实现目标林相的经营全过程说明,以及分阶段的主要经营措施设计;(4)当前经营措施设计,解决林分当前的主要问题的标准化技术措施。

4、经营辅助作业措施

补植补种、幼林抚育、修枝、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抚育剩余物循环利用、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措施、精细化抚育(如灌水、扩堰、松土除草)等措施。

5、监测评价

制定长期的林分经营成效监测计划,针对作业设计需要的林分因子,例如乔木的种类、胸径、树高、冠幅,灌木的种类、高度、盖度,草本的种类、多度、盖度,林分和林木生长状况、生长量、郁闭度、生物多样性、土壤、服务功能等因子,逐一进行定位观测,采集数据信息,作为评价经营效果的数量化指标。

四、应用成效

1、生态效益。通过多树种人工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干扰树采伐等作业方式使林分水平和垂直结构复杂化程度提高15%;使树种多样性提高10%以上;优化林分空间结构、降低林分竞争,同时改善林下层灌草结构,促进其结构组成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经济效益。通过调整林分结构、补植树种,提高林分的整体景观质量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以“林+”的方式,探索功能花卉种植、自然教育、森林康养[2]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平原生态林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新路径,促进实现富民增收。

3、社会效益。有效改善人工林生长和立地衰退状况,提高森林景观和旅游教育等社会和生态价值,解决“林地间不连通”的问题,提高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绿色获得感,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本地就业,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五、适用范围

适用于北京市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后形成的平原生态林,目前已经在大兴、通州、延庆等地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业资源】 森林资源---森林分布 ,搜狐,2021-02-01
  2. 解读森林康养 ,搜狐,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