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恒 |
中文名称;恒 拼音;héng,gèng 部首;忄 五笔;NGJG 仓颉;PMAM 郑码;UBK 笔顺;点、点、竖、横、竖、横折、横、横、横 字级;一级(1685) 平水韵;下平十蒸(héng) 笔画数;3+6 造字法;会意字 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异体;恒*、࢘�、࢛� 古文;亘、ࠄ�、㔰 统一码;6052 四角码;9101₆ 注音字母;ㄏㄥˊ,ㄍㄥˋ |
恒(拼音:héng、gèng),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古字形写作“亘”,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为上弦月渐趋盈满的样子,又通“亘(gèn)”指绵延,延续,读作gèng。月亮弦、望有常,故引申出长久、持久的意思;又引申特指恒心,用作名词;又引申为表示行为动作的经常性,用作副词。读héng。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异体字)[1]
字源解说
会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1、2)。初文写作“亘(gèn)”。从“二”和“月”,“二”代表天和地,月即月亮,合起来表示月亮悬于天地间已有亿万年的时间,月圆缺往复而寓永恒之意。另外甲骨文还有从“弓”的异体(字形1)。《毛传》解释“如月之恒”中的“恒”为“弦”,郑笺进一步解释为“月上弦而就盈”。弦本弓上物,所以字从弓。一说强调月亮趋于弓形。在金文中,为区分字义,加上了“心”旁(字形3),其义殆与恒心有关;“亘”则成了“㮓”的古文。“月”和“舟”古文常混用,所以篆文中中间的“月”讹变为“舟”。秦汉文字或从月(字形6);或从舟(字形8);或从日(字形9)。从“舟”沿袭小篆之讹,从“日”则与从“月”相通。楷书作“恒(异体)”或“恒”。作“恒(异体)”者是从“月”或“舟”形体的变写,作“恒”者则继承了从“日”的写法。
字形5、10、11是战国楚系文字的特殊写法,郭店简、包山简很常见。其相同之处是从“二”和“夕”,古代“月”和“夕”的写法很相似,故以从“月”无别。其不同之处是字形5从“心”和“卜”,字形10、11则省去“心”而留下了“卜”,“卜”符非赘笔饰画,其意难明。
详细释义
(释义参考)
【卷十三】【二部】 胡登切(héng)
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①。
𠄨,古文恒从月。《诗》②曰:“如月之恒。”胡登切。
【注释】①心以句:桂馥《说文解字义证》:“‘施’当为‘旋’。”②《诗》:指《小雅·天保》。《毛传》:“恒,弦也。”
【译文】恒,长久。由心、舟在天地之间上下往返会意。思念之心靠舟运转,经久不衰。是恒的意思。𠄨,是古文“恒”字。《诗经》说:“像月亮到了上弦的日子”。
说文解字注
【常也】
注:常当作长。古长久字只作长,浅人稍稍分别,乃或借下裙之常为之。故至《集韵》乃有一曰久也之训。而篇、韵皆无之。此俗字之不可不正者也,时之长与尺寸之长、非有二义。
【从心舟在二之间上下】
注:上下犹往复也。
【心以舟施。恒也】
注:谓往复遥远,而心以舟运旋,历久不变,恒之意也。宙下曰:舟车所极复也。此说会意之恉。胡登切,六部。俗本心上增一字,非。
【古文恒。从月】
注:此篆转写讹舛,既云从月,则左当作緪,不当作夕也。若汗简则左作舟,而右亦同此,不可晓。又按门部之古文闲作?。盖古文月字略似外字,古文恒直是二中月耳。
【《诗》曰:“如月之恒”】
注:《小雅·天保》文,此说从月之意。非谓毛诗作緪也。传曰:恒,弦也。按诗之恒本亦作緪,谓张弦也。月上弦而就盈,于是有恒久之义,故古文从月。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恒;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6
古文:𢛢𠄨
héng ㄏㄥˊ《广韵》《集韵》《韵会》并胡登切,音峘。《说文》:常也。
又卦名。《易·恒卦》:恒,久也。
又《礼·月令》:文绣有恒。疏:恒,故也。必因循故法也。
又《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痹矢,用诸散射。注:恒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
又山名。《尔雅·释山》:恒山为北岳。《史记·夏本纪注》:恒山在定州恒阳县。《风俗通》:北方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又州名,汉恒山郡,周武帝置恒州,因山名。
又姓。楚大夫恒惠公。
gèng ㄍㄥˋ又去声。《转注古音》古邓切,音亘。《诗·小雅》:如月之恒。注:恒,古邓反。弦也。月上弦而就盈。亦作絚。
又遍也。《诗·大雅》:恒之秬秠。注:恒,古邓反。遍种之也。
◎按此字体制不一,《说文》《集韵》《六书统》《说文长笺》《精蕰正讹》等书从月从舟,辨驳更改,或省或并,恐属臆断。因去古已远,大篆,小篆已多不合,而况隶(隶)楷乎。凡讲字形处,槩不赘引。
广韵
胡登切,平登匣 ‖亘声蒸部
常也。久也。亦州名,春秋时鲜虞国地,汉为恒山郡,周武帝置恒州,因山以为名。《尔雅》曰:“恒山为北岳。”又姓,楚有大夫恒思公。胡登切。三。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丶(点)②丶(点)③丨(竖)④一(横)⑤丨(竖)⑥㇕(横折)⑦一(横)⑧一(横)⑨一(横)
【写法】❶“忄”窄“亘”宽,底部“亘”高。❷“忄”,左点在田字格横中线。❸“亘”,首笔横起笔于竖中线;“日”略扁,上宽下窄,首笔竖在竖中线,框内短横在横中线下侧;末笔横较长,从“忄”下侧起笔。❹“亘”横画较多,注意间隔均匀。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