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塞伯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內塞伯爾位置
來源網站Zet Travel

內塞伯爾(英語Nessebar),位於黑海西側、保加利亞東南部的布爾加斯州(Burgas)。

歷史簡述

內塞伯爾古城空照圖
來源網站Visit World Heritage

內塞伯爾位於長850公尺、寬350公尺的半島上與大陸相連。

這裡是歐洲最古老的城鎮之一,距今已有3200多年的歷史。[1]

希臘與羅馬人

約3000多年前的青銅時期(Bronze Age),色雷斯人定居於此,當時村莊的名稱為Melsambria或Mesembria,這名稱源於最早定居於此地人的名字,而"bria"在色雷斯語中代表小鎮的意思。

而在北部和南部的建立的港口,至今仍能出土古代的船隻的遺骸和設備。

公元前6世紀末希臘的多利安人(Dorians)來到此地殖民。小鎮迅速的成長,並成為具有相對應的職業分工和政府結構的典型希臘都會區,並被大量的防禦城牆包圍,建造了居民區、寺廟、劇院和體育場,並且開發出許多工藝品,金屬加工的技術特別出色。

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內塞伯爾並開始鑄造硬幣,包括德拉克馬(drachms)、奧波勒斯(obols)和青銅幣,最早的金錢觀念也是由此開始萌芽。

公元前3世紀擁有自己的金礦的,內塞伯爾開始鑄造金幣。

這裡也是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的一員。

公元前3~2世紀,是內塞伯爾最為繁榮的時期,並與黑海、愛琴海地中海沿岸的城鎮進行貿易,有著十分豐富的經濟、文化和精神的實質表現。

公元前72年羅馬軍團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征服了內塞伯爾,並永久被納入羅馬帝國的領土。

小鎮的城牆等防禦工事、大型公共建築得到保留,並擁有鑄幣權,仍是黑海沿岸重要的經貿中心。[2][3]

保加利亞與東羅馬的爭奪

基督君王教堂
來源網站UNESCO
聖索非亞大教堂
來源網站UNESCO
聖史蒂芬大教堂
來源網站UNESCO

東羅馬帝國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並立基督教為國教後,這一舉措為黑海沿岸城鎮的復興創造出有利的條件。

內塞伯爾建造了新的基督教大教堂、城牆、供水系統和城鎮設施,這些都是仿照首都所設計建造而成的,例如在內塞伯爾中央的教堂在君士坦丁堡被稱為聖索菲亞大教堂

812年保加利亞國王克魯姆(Khan Krum)征服此地,首次將內塞伯爾納入領土,此後數次在東羅馬帝國與保加利亞第一帝國間數次易手,直到西美昂一世(Simeon The Great)再次收復。

而內塞伯爾一詞約於11世紀時開始使用。

1201~1263年間,在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的沙皇卡洛揚(Kaloyan)、伊凡·阿森二世(Ivan Asen II)、Konstantin Tih在位時期得到相當的發展。

城鎮也數次易手,並在保加利亞與拜占庭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直到Theodore Svetoslav從拜占庭手中奪還。

伊凡·亞歷山大(Ivan Alexander)統治時期,城鎮特別的繁榮,建造了許多的教堂(如基督君王教堂)和修道院,並享有一系列的特權並給予相當豐厚的捐款。

據說此一時期內塞伯爾約有40座教堂,而今現存23座。

由於教堂(特別是13~14世紀)保存完好,這些教堂研究人員稱為「保加利亞的拉溫那」(Bulgarian Ravenna)。

在整個城鎮的歷史中都是主教的所在地,內塞伯爾的兩個教堂:聖索菲亞教堂又稱舊米特羅利亞教堂Stara Mitropolia Basilica)和聖史蒂芬大教堂,分別為舊教區和新教區而著稱。

1366年薩伏依伯爵阿梅迪奧六世(Amadeus VI)率領的十字軍佔領了內塞伯爾,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攻陷,都歸東羅馬帝國管轄。[2]

奧斯曼帝國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這裡仍持續作為經濟和信仰的中心。建造的教堂和壁畫,港口仍是黑海沿岸的主要貿易中心,17~19世紀間這裡的教堂和修道院所保存的文獻仍有著相當的影響力。[2]

近代

19世紀末,內塞伯爾是一個以漁業、種植葡萄亞麻的小鎮。

1956年這裡被宣布為博物館、考古與建築保護區。

1959年,度假勝地陽光海灘(Sunny Beach)建成時,旅遊業開始在內塞伯爾及周邊地區得到發展。[2][3]

世界遺產

198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登錄名稱為內塞伯爾古城(Ancient City of Nessebar),面積約為27.1公頃,緩稱區為1,245.6公頃。

內塞伯爾古城包含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期:公元前2千年前、古典時代(Classical antiquity)和中世紀的城市結構元素。

古城包括從希臘化時代的古衛城、阿波羅神廟和廣場;中世紀宗教建築,外牆採用豐富的彩色玻璃的馬賽克裝飾。有著不同特色的建築見證了城鎮發展的不同階段,這對巴爾幹半島及東地中海地區的建築有著充分的掌握;19世紀建造的木屋體現出當時黑海地區典型的建築特色。[1][4]

登錄基準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2點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iii):對一種現存或已消失的文化傳統或文明有著特別或獨特的見證。
有著豐富的文化層次的內塞伯爾古城是歷史遺產的傑出見證。許多文明都在此地留下深刻的痕跡:公元前2000年的希臘於黑海的殖民地、建立的防禦工事遺跡;希臘化的別墅和古代宗教建築、保存完好的教堂。此地在許多地方都顯示了其作為邊境城市的歷史重要性,千年來它一直是基督教的信仰中心,現今它已發展成為充滿活力的城市。
(iv):作為說明人類歷史上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建築或技術綜合體的傑出例子。
透過一小片土地與大陸相連的內塞伯爾古城,位於岩石半島上,有著出色的的自然地形,這裡保存了保加利亞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結構的獨特典範。 [1]

視頻

內塞伯爾古城
內塞伯爾古城

參考來源

  1. 1.0 1.1 1.2 Ancient City of Nessebar. UNESCO. [2020-02-19] (英语). 
  2. 2.0 2.1 2.2 2.3 HISTORY. ancient-nessebar. [2020-02-19] (英语). 
  3. 3.0 3.1 Ancient City of Nessebar, Bulgaria. Visit World Heritage. [2020-02-19] (英语). 
  4. 內塞伯爾古城Ancient City of Nessebar.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20-02-1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