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詹姆斯·杜威·沃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詹姆斯·杜威·沃森英語: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美國分子生物學家,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牽頭人之一。與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1],而與莫里斯·威爾金斯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個人經歷

詹姆斯·沃森生於芝加哥,受其父的影響很大。

15歲即以資優生的身份提早入讀芝加哥大學,主修動物學。因為讀到物理學家薛定諤的科普名著《何謂生命?》(What is Life?),興趣由候鳥遷徙轉到遺傳學

獲得芝大的學位後,先後申請入讀加州理工哈佛的研究院,均不果,改進印第安納大學,加入了薩爾瓦多·盧里亞(Salvador Luria)等人的「噬菌體集團」,正式涉足遺傳學的研究。受到這個集團的影響,沃森開始相信DNA就是基因的載體。1950年獲博士學位,到哥本哈根作博士後研究,其間在那不勒斯參加一個學術會議,從莫里斯·魏爾金斯(Maurice Wilkins)的演講中得知DNA具規則的結構,堅定了他解決DNA結構的決心。1951年,轉到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認識克里克,一同利用X光衍射的數據,建構DNA模型。終於,二人在1953年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在同年4月25日將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

1956年沃森到哈佛大學當助教,1961年獲升為教授。1962年,與克里克、魏爾金斯因為對DNA結構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1965年出版了劃時代的教科書基因的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1968年出版《雙螺旋》,同年開始兼任位於紐約長島冷泉港實驗室[2](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總管,並將研究方向轉移到癌症。1976年辭去哈佛的職位,專注於冷泉港的職務。1988年,獲國立衛生研究院委任為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助理主管,一年後成為人體基因組研究國家中心的首任主管,擔當此職直至1992年。1994年,成為冷泉港首任總裁。

視頻

詹姆斯·杜威·沃森 相關視頻

諾貝爾獎獲得者詹姆斯·沃森告訴你他是如何發現DNA結構的
詹姆斯·沃森博士做客清華海外名師講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