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膠濟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膠濟線,通稱膠濟鐵路,是聯結中國沿海與內陸的主要鐵路幹線之一,也是橫貫山東的運輸大動脈。鐵路自東向西共經過青島市、膠州市、高密市、濰坊市、昌樂縣、青州市淄博市、濟南市共8座城市。本線與邯濟線一起構成晉煤外運的南線通道,也是青島港的重要疏港通道。

鐵路沿線有數目和種類都非常多的工業基地,例如勝利油田和坊子煤礦等重工業基地,以及青島啤酒等知名輕工業廠家;另外,由中車四方生產的鐵路車輛在出廠及回廠大修時,都會經過膠濟線。同時,沿線也是糧食和諸多經濟作物的產地,更有極其豐富的自然人文和旅遊景觀。

本線始建於1899年,1904年全線通車,1990年完成複線改造,2006年完成電氣化改造[1]。2008年膠濟客運專線建成後,膠濟線上只剩下普通列車運行。截至2013年,鐵路為國鐵I級複線電氣化鐵路,正線營運里程384.2公里,共設有各類車站36座。

建造背景

最早提出鐵路概念的是德國旅行家、地理和地質學家科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他在實地考察山東時曾提出膠州到濰縣地勢平坦,適合修建鐵路;後來,他又在自己的著作《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中正式提出了修建一條從膠州灣出發、連接山東的煤田、途經濟南府通向北京和河南的鐵路。

普法戰爭後,德國完成統一,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擴張。1897年11月,德國藉口巨野教案,強占了膠澳地區;1898年3月6日迫使清政府簽定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根據此條約,德國政府在1899年6月14日特許德國14家大銀行集資5400萬馬克修建膠濟鐵路和膠沂鐵路(青島經沂州至濟南,未動工)。同年9月23日,膠濟線開工,德國亨利親王在青島主持開工典禮[2]

設計和施工過程

德國於1898年夏分段進行初測,1899年春進行定測。線路設計為單線,按照輕便鐵路標準建成,並預留以後鋪設雙線的條件。

整個工程施工由在德國柏林成立的山東鐵路公司總辦和總工程司負責,德國人組織中國工人施工和擔任技術指導、監督。參加築路的中國工人每日約2.5萬人,採用包工形式,包工費按土方量計算。

大部分工程由人力完成。施工中,路堤填土不打夯,用預留沉落量來保持標高;除石質路塹採用爆破方法外,均用人力挑抬土方。1899年9月23日始,施工方在青島、膠州鋪設碼頭線運輸軌料,由兩地分別向西鋪軌,鋪至濰縣後,改由一個鋪軌隊繼續施工。輔軌工程採用大包工及把頭分包形式。橋樑工程多由德國鋼橋製造廠承包;拱橋就地砌築,小跨度鋼橋隨鋪軌進展就地拼裝架設,大跨度鋼橋則先鋪設便線,便線通車後再就地拼裝。所用器材、設備大部購自德國;至1899年底,中方訂購的物資達到了10.5萬噸,計值2300萬馬克。全部軌枕採用鋼枕,橋樑基樁亦多用工字號鋼或鋼枕。磚瓦石料就地採購。築路期間,每天約有2.5萬名中國工人勞動。

施工方在修建期間,採取「建成一段、通車一段」的策略,使已經建成的區間先行通車;最終全線及張博支線於1904年6月1日建成通車。

視頻

膠濟線 相關視頻

綠皮火車也能跑這麼快!濟南至威海K8261次快速通過膠濟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