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故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鴻章故居是清末大臣李鴻章的故居,位於中國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中段208號。李鴻章故居為其原家宅的一部分,具有典型的晚清江淮建築風格。故居占地2000平方米,是合肥市內現存最大的名人故居。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99年9月27日修復竣工並開放。2013年5月,該地以「李氏家族舊宅」名稱,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合肥十景之一。
建設沿革
李家的祖先由江西遷來合肥磨店,並建設祖宅。
清文宗咸豐八年(1858年)8月,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率部攻克廬州,將李鴻章的祖宅「焚毀一空」。
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開始,李鴻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廣置房產。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
20世紀50年代,李鴻章家族故居臨街的部分分別被改建成淮河百貨公司和其他商店。後面的房屋先是被皖北人民銀行和安徽省人民銀行使用,後劃歸合肥市工商銀行,被當作了宿舍。
1999年9月,李鴻章故居正式對外開放[1]。
2005年,在故居的東側又增加1300平方米的仿古式二層建築作為展廳,集中展示淮系集團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使故居整個面積達到3000餘平方米。
建築格局
李鴻章故居,總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館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館占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由南向北分為五進,依次為門廳、前廳、中廳和走馬轉心樓。屬於文人士大夫式的住宅、庭院和書齋相結合的民居建築。
主要建築
過廳
過廳正中是一座屏風,上方高懸一塊匾額,上書「鈞衡篤祜」四個豐筋多力的金色大字,意為李鴻章官顯福厚。這四個字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用以褒獎他對大清帝國所做的功績。過廳是來客稍候小歇的過渡廳,用作李鴻章生平的展廳。廳內展示着與李鴻章有關的圖片、資料和實物。
中廳
中廳又叫福壽堂,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每扇格門上都雕有造型精美的圖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鐵釘。大梁兩頭都雕成象頭形狀,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橫樑上雕有「佘太君祝壽圖」。東西兩廂是李氏後人的書房。中廳上方的長几上,擺有古鐘、花瓶、鏡子,寓意住宅「終生平靜」。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左右各為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頗具江淮地區富家豪宅的建築特色。東廂房是書房,房中的博古架為「過橋式」,相映成趣的左右兩部分可以重疊吻合。這一構思,源於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2]。
小姐樓
小姐樓與前院中間有道牆,牆中間的門,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了。牆門把小姐樓與外界嚴密隔開,男子嚴禁進入二門半步。小姐樓又叫「走馬樓」,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樓後一進的樓上擺放着古老的繡床、雕花的梳妝檯、大理石面的圓凳,床、台、凳都是有着幾百年歷史的紅木家具。屋內一個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紅木梳妝檯前。
小姐樓造型為封閉迴廊式木樓。樓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迎合陰陽調合之風水學。樓上東首第一間房,是李鴻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則是老夫人所居。老宅有一個後園,始建於故居建成後,是供家眷們休閒娛樂的後花園。
視頻
李鴻章故居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都是晚清重臣 左宗棠舊居值幾匹白布 李鴻章故居占據半條街,新浪網,2020-01-22
- ↑ 關於安徽李鴻章故居介紹,學習啦,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