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宛梆古稱南陽調、老梆子、南陽梆子等,是流行於河南南陽市以及周邊區域的地方戲曲劇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南陽古稱為"宛",而定名為"宛梆"。宛梆有「宛東」和「宛西」之分,宛東一般不起後腔,宛西起後腔。2006年5月20日,宛梆被中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
起源
梆(南陽梆子),是生長形成於河南省南陽市的古老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期人們稱它為「西調」、「南陽調」、「亂彈」、「老梆子」,建國後更名為「宛梆」。 它是明末清初由陝西省同州梆子傳入南陽市,結合南陽民歌小調,鄉音俚語,逐漸演變而成的一個戲曲劇種,它基本上保持着河南梆子的早期精華和原始音樂形態,其唱腔優美,風格獨特,迄今已有300餘年歷史。目前,僅存內鄉縣一個專業劇團,號稱"天下第一團"。
宛梆社團
王國和宛梆社:1910年組建,主要劇目有《雷振海振北》、《馬三寶振東》、《斬楊番》,1917年因財力不支停辦。
石橋鎮黃永福宛梆社:1910年組建,主要劇目有《豹頭山》、《游青台》、《收岳雲》,1918年因黃永福去世,藝人散走而停辦。
內鄉宛梆劇團:是目前中國僅存的宛梆劇種專業劇團,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
特色
受中原文化和秦文化的影響,宛梆既具有陝西梆子的高亢,又有豫劇的平整規範,還有楚樂的委婉清麗,宛梆唱腔以烘托感情的假腔為高八度無字行腔,乃宛腔一絕[2],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宛梆音樂中擁有豐富的傳統曲牌。絲弦曲牌有:[慢板大盤頭]、[大開門]、[小開門]、[王子開門]、[步步緊]、[鶯兒山]、[花雀子]、[慢壓板]等十多種。嗩吶曲牌有[清水令]、[半槍]、[滿槍]、[尾聲]、[嗩吶皮]、[泣顏回]、[欠場]、[嘆如雷]、[一尺綢]、[娃娃]等。?
宛梆打擊樂中的身段鑼鼓與其他劇種接近,唱腔頭尾和中間的打擊樂,十分獨特豐富。鑼鼓經有[鳳凰三點頭]、[老全錘]、[全錘]、[反全錘]、[小全錘]、[五錘頭]、[五鑼]、[鳳凰單展翅]等。
視頻
宛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宛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 天下第一團----內鄉宛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搜狐,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