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奕經
已革二等輔國將軍奕經(滿語:ᡠᡴᠰᡠᠨ
ᡳ ᡤᡳᠩ,穆麟德:uksun i ging,1791年-1853年),字潤峰,滿洲鑲紅旗人,愛新覺羅氏。他是乾隆帝的曾孫,成親王永瑆之孫,貝勒綿懿之子,承繼循郡王永璋,道光皇帝的堂侄。
簡介
歷任京師乾清门侍衛、內閣學士,鑲藍旗滿洲副都統、正藍旗護軍統領,道光五年(1825年),任兵部侍郎。道光十年(1830年),隨欽差大臣長齡駐新疆喀什噶爾防禦浩罕,回京後,歷任吏部侍郎、戶部侍郎。道光十四年(1834年),出任黑龍江將軍。道光十六年(1836年),回京為吏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入閣為協辦大學士。
同年十月,奕經被任命為揚威將軍,到杭州督管抗擊英國入侵。奕經無能,拖延戰事兩個月,臨陣只會到關帝廟求籤。結果清軍在定海、鎮海及寧波府一潰千里。次年,《南京條約》簽訂,奕經被革職。之後,奕經又任葉爾羌參贊大臣、伊犁領隊大臣、伊犁、英吉沙爾領隊大臣。咸豐三年(1853年),奕經奉旨到山東防禦太平軍,在徐州病死。
迷信致敗遭辱
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多次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抗敵禦侮成為近代中國人民的迫切任務。其間曾湧現出林則徐、關天培、馮子材、鄧世昌等一大批民族英烈,也取得過某些戰鬥的勝利,但在晚清數十年中,總的說是勝少敗多,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箇中原因固然很多,如政治腐敗、國勢衰微等等,而有些致敗招辱的原因卻是十分荒唐的。 在鴉片戰爭中,英國侵略軍氣焰囂張。1841年10月,北犯英軍連陷定海、寧波、鎮海三城。道光皇帝急命皇侄奕經為「揚威將軍」,赴浙江主持軍務。奕經一路上遊山玩水,慢慢騰騰,兩個月後才到達浙江。他一不研究敵情,二不認真備戰,卻上奏道光皇帝:「盡可依賴天威,一戰而勝。」他聽說西湖關帝廟很靈驗,便前去禱告,占了一簽。見上有「不遇虎頭一人喚,全家誰保汝平安」的簽語,奕經大喜,以為這是神的啟示。在十二生肖中,寅屬虎,而1842年恰好又是農曆壬寅年。奕經不顧敵我雙方的客觀情況,更不管什麼戰術、戰機,以此決定「四寅期」即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反攻,把進兵的時間定為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四更1842年3月10日3-5點。不僅如此,他還特意選出一名屬虎的將官統兵指揮,以求「五虎制敵」。當然,神遣的「寅虎」是不存在的,也幫不了奕經和清軍,更不可能戰勝英國侵略者,結果清軍大敗,非但沒有收復三城,反丟慈谿。奕經狼狽逃往杭州,不久便被以誤國殃民罪革職,留下笑柄。
參考資料
- 《清史稿》
官銜 | ||
---|---|---|
前任: 宗室耆英 |
吏部滿尚書 道光十六年九月己酉-道光二十二年十月甲午 1836年11月7日 - 1842年11月21日 |
繼任: 宗室恩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