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又譯為茂飛,美國建築設計師,1899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墨菲先後為中國的教會大學規劃設計了多所大學校園或主要建築, 如滬江大學、福建協和大學、長沙湘雅醫學院、金陵女子大學、燕京大學、嶺南大學。[1][2]
1928年墨菲受聘於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與古力治,帕金斯,帕斯卡爾等一批外國顧問一起,參與擬訂了南京建設綱領性文獻《首都計劃》,並主持了首都南京的城市規劃,是當時中國建築古典復興思潮的代表性人物。[3][4]
生平事跡
個人經歷
1877年,亨利·墨菲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父親是約翰·墨菲(John Murphy),母親是愛麗絲·布頓·吉拉姆(Alice Button Killam)。[5][6]
1895年,亨利·墨菲從康涅狄格州紐黑文的著名私立學校霍普金斯學校畢業,考入耶魯大學。1899年,他從耶魯大學建築系畢業;
1900年,來到紐約;
1906年獲美術學士學位(Bachelor of Fine Arts)。
1908年在麥迪遜大街開辦了自己的建築設計所。
1913年,墨菲和合伙人達納(Richard H.Dana,Jr.)在紐約州和家鄉康涅狄格州初步建立起可靠的商業信譽。他在這一時期進行了一些校園規劃,所運用的風格多種多樣:在紐約州的新羅歇爾學院(The College of New Rochelle)中採用的是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在康涅狄格州溫莎鎮的盧密斯學院(Loomis Chaffee,1912年)的設計中又採用了殖民地復興風格。但這一時期的亨利·墨菲,仍屬於"一個不知名的美國建築師"(Cody)。
1914年5月下旬,墨菲來到中國,這是他一生事業的重要轉折點。墨菲在中國的第一個校園設計作品是清華大學擴建, 首次將具有明確功能分區的大學校園規劃方法引入中國,其總體規劃和主體建築都沿用了美國大學校園的模式。
義和團運動之後,尤其重視教會大學的建設,墨菲抓住這一機遇,陸續為在中國南北各省傳教的基督教差會規劃設計了多所教會大學的校園:滬江大學、湘雅醫院、協和大學、金陵女子大學、燕京大學、嶺南大學的部分建築。
由於這些基督教差會都希望減小中西文化差異給傳教帶來的阻力,因此傾向於在建築方面表現出基督教對中國文化的適應性。所有這些校園雖然分布在南北不同地域,卻全部都採用了中國古典建築的風格。這與同一時期中國國立大學普遍採用西式建築風格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1918年7月在上海外灘開辦了個人事務所,作為他在上海的分公司;
1919年, 墨菲在上海開辦事務所後第二年,現有文獻表明,除清華大學擴建外,滬江大學是墨菲在華最早的校園規劃設計。在滬江大學的校園規劃中, 墨菲在已經建成的建築基礎上, 理性地分析了校園現狀、 交通組織和功能分區等問題, 對校園道路、 新建建築、 校園景觀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 該設計採用了功能分區方法, 按不同的層次分為小學區、 中學區、 大學區及教師住宅區。
1928年,墨菲受到蔣中正的注意,受聘擔任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築顧問,主持制定了1929年首都南京的建設規劃《首都計劃》,並在南京等地設計了一批建築作品,如紫金山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堂和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大樓,都屬於政府機構的官方建築,繼續採用中國復古形式。
這是近代中國由官方制定的較早,較系統的一次城市規劃工作。首都計劃對南京的街道系統作了通盤規劃,採用了當時美國一些城市流行的方格網加對角線的形式,為增加沿街店面,道路網的密度很高,街坊面積偏小。
許多當時中國重要的建築師也相繼參與其中,如呂彥直、楊廷寶、趙深、童寯、陳植、奚福泉、李惠伯等。此外,這一時期負責設計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兩大建築的中國建築師呂彥直也是墨菲的助手和門生。
1935年,墨菲退休,回到美國康涅狄格州布蘭德福德他自己設計的住宅。他還在佛羅里達州的克羅爾加布爾斯設計了一個有8個家庭的小型的"中國村"(Chinese village);
1949年,他在72歲時第一次結婚;
1954年在家中逝世。
主要作品
美國
康涅狄格州溫莎鎮,盧密斯學院(Loomis Chaffee,Loomis Institute)
康涅狄格州,溫莎兒童學校
康涅狄格州,耶魯大學菲利浦斯(Philips)住宅
康涅狄格州,霍普金斯學校校園規劃
中國
清華大學
清華學堂是1911年利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成立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該校的基地原是清朝皇子奕誴的清華園(俗稱"小五爺園")。1916年,墨菲受聘為清華進行校園總體規劃,保留了原有的少量舊建築(工字廳),並設計了早期清華學堂的4大建築: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體育館。這組建築均採用了西式風格,並為清華大學以後的建築風格定下了基調。2001年,清華大學早期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序號5-476。
滬江大學
在滬江大學的校園規劃中, 墨菲在已經建成的建築基礎上, 理性地分析了校園現狀、 交通組織和功能分區等問題, 對校園道路、 新建建築、 校園景觀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
規劃將校園主入口東西大道直通浦江岸邊與沿江道路相接,將校園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側自西向東分別為小學區、中學區、運動場,道路北側為教師住宅區, 大學區則集中在校園最東側的黃浦江邊。規劃滲透着近代美國大學校園的設計理念,反覆使用以草坪綠地為中心, 三面圍合、 一面開敞的三合院模式來組織校園空間, 營造了富有校園情節特點的空間場所。
規劃重點在於大學區, 該區位於校園東側浦江岸邊,先期已建成思晏堂、體育館、思裴堂、思伊堂及科學館等建築,但總體布局並無合院式空間特點。墨菲在此基礎上,規劃增建辦公樓、圖館、教堂等建築,採用理性與秩序的手法布置了一個校園核心區(campus)和一個校園擴展區(campus extension),兩個區域均採用建築三面圍合中心景觀綠地, 一面向黃浦江開敞的三合院式的空間模式。
"大學校園四周都栽着柳樹和四季常青的灌木, 校場的中央, 巍巍地布着二、 三十幢洋樓。 在茶餘飯後的時光, 同學們更喜歡三五成群, 或則一個人, 在黃浦江邊散散步, 在草地上坐一霎, 看看天上的夕陽和白雲, 聽聽江里的潮聲, 儼然是一幅從弗吉尼亞移來的世外桃源景象。"這一規劃設計強烈地表現出 20 世紀初美國大學校園注重景觀、 崇尚自然的設計思想, 滲透着開明開放、 注重人格培養的教育思想。
1900 年的庚子教難使傳教活動受到沉重打擊, 以建築形式作為表面手段來緩和國民的對立情緒成為有效措施之一。 在華的 17 所教會大學絕大部分採用了中西合璧的建築形式, 只有上海的滬江大學及周邊的東吳大學、之江大學採用西式建築, 且滬江大學建築規模是其中最大的, 這一現象的背後有其內在原因。首先, 上海是近代中國經濟的中心, 傳統文化的積澱不多, 西學東漸倒是走在前列, 對西方文化不排斥, 在強勢西方文化影響下的教會大學宗教氣氛特別濃厚, 得以將基督教的文化信息及其依附的載體-建築原樣搬過來。
到 1937 年上海淪陷前, 校園核心區已初步形成 , 而校園擴展區未完全建成, 抗戰爆發後沒有再按規划進行建設。新中國成立後,在原址新建上海理工大學,繼續保持校園整體之格局。
雅禮大學
雅禮大學是墨菲來華後的第一個作品。這所大學完全是美國耶魯大學學生受到1900年義和團運動刺激的產物,因為那一年在中國被殺的傳教士中有不少都是耶魯的校友。1901年,一批青年學生組織了專門前往中國傳教的組織雅禮會(Yale Mission in China),並派遣德本康(Lawrence Thurston)來中國考察了2年,最終選擇了位於華中的湖南長沙作為中國工作的基地。湖南省曾是中國排斥基督教最激烈的一個省份。
1906年,他們先租借民房開辦了長沙雅禮學校(高中程度的預科學校),到1914年,正式成立雅禮大學(College of Yale-in-China),開始招本科生。
雅禮聘請墨菲來為位於北門外麻園嶺的新校園進行規劃設計。雅禮大學的校方希望墨菲建造一所比以往的在華教會大學更加中國化的校園。在此之前,由極富聲望的芝加哥帕金斯、佛羅斯和漢密爾頓(Perkins,Fellows & Hamilton)建築事務所設計了濟南齊魯大學和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校園建築,都模仿了中國建築寬闊的大屋頂,但卻忽視了支撐巨大屋頂重量的斗拱結構,中國式的大屋頂直接架設在西式平面之上,因此仍有一些遺憾之處。
雅禮大學的業主和建築師都希望能夠建造得更加原汁原味,於是用混凝土模仿建造中國的木結構柱子,用鐵件製造中國的花格窗。許多評論認為,雅禮大學在建築中國化方面有了明顯的突破。當然這樣做也加大了成本,花費了很多時間。
1919年,雅禮大學遷往新校園,並於1920年繼續完成了科學館。1926年,湖南成為大革命反帝運動的中心,教會受到嚴重衝擊,雅禮大學被迫停辦,1929年合併於武昌華中大學。雅禮的校園改辦"湘雅醫學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仍然是中國第一流的醫學院校,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美譽。現在這裡是中南大學的一個校區。
金陵女子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簡稱金陵女大。1913年(民國二年)美國教會美北長老會、美以美會、監理會、美北浸禮會和基督會決定在長江流域聯合創辦一所女子大學,最終選定南京為校址所在地,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1915年,金陵女子大學在在南京東南繡花巷李鴻章花園舊址開學。首任校長為德本康夫人。
金女大辦學中設置過16個四年級學科,在國內外享有聲譽。1923年7月移至隨園永久校址,聘請美國建築師墨菲,中國建築師呂彥直設計參與。金陵女子大學整個校園建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東西向的軸線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對稱。這些建築物以寬闊的大草坪為中心,造型均是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
復旦大學
這時,一所由天主教學校震旦大學的退學生組建的私立學校復旦大學在上海北郊的江灣買下一塊土地,墨菲主持了校園設計,到1922年春天,復旦大學的新校園已經建成幾座別具一格的建築,包括牌樓式的校門、宮殿式的奕柱堂和登輝堂(今相輝堂)。奕柱堂和登輝堂至今仍在使用,2004年被列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舊校門也被恢復。
其他
漢口花旗銀行大樓
燕京大學總體規劃及建築群
南京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堂
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大樓
參考文獻
- ↑ 亨利·墨菲——湖光塔影背後的巨匠_娛光前途_新浪博客 2015年5月28日 - 亨利·墨菲——湖光塔影背後的巨匠(2015-05-28 18:08:01) 轉載▼標籤: 北京大學夏令營 每當娛光前途北京大學夏令營的營員們徜徉於燕園美麗的湖光塔影...
- ↑ 亨利·墨菲的美國_百度知道 2016年5月31日 - 回答:1877年,亨利·墨菲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父親是約翰·墨菲(John Murphy),母親是愛麗絲·布頓·吉拉姆(Alice Button Killam)。1895年,亨利·墨菲...
- ↑ 一位美國建築師在近代中國的設計實踐--《亨利·墨菲在..._道客巴巴 2016年3月4日 - 一位美國建築師在近代中國的設計實踐——《亨利·墨菲在中國的適應性建築1914—1935評介方雪馮鐵宏力詈尚飲玄提要:郭傑偉所著的《亨利·墨菲在中國的...
- ↑ ...裡面藏的是什麼?險遭否決,如今被譽為北大精魂|墨菲|亨利·墨菲...2018年7月26日 - 燕大動用各種關係,先後找了不下十處,最滿意的一處是在西直門附近的萬牲園,談得眼看鐵板釘釘了,司徒雷登甚至都請建築師亨利·墨菲依此提前繪製了一幅...
- ↑ 淺議亨利·墨菲對中國近代建築發展的影響_百度文庫 2018年10月27日 - 淺議亨利·墨菲對中國近代建築發展的影響 - 龍源期刊網 http://www.qikan.com.cn 淺議亨利· 墨菲對中國近代建築發展的影響 作者:周靚 來源:《陝西教...
- ↑ 一位喜愛中國建築的美國建築師_三月清風_新浪博客 2017年5月29日 - 很巧,這兩所中國頂尖大學校園最初的設計者都是一位名叫亨利·墨菲的美國建築師。 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
- ↑ 王勇,劉衛東. 滬江大學校園空間形態及歷史建築解析[J]. 建築學報, 2008(7):92-96.
- ↑ 一位美國建築師在近代中國的設計實踐--《亨利·墨菲在中國的適應性建築1914-1935》評介,道客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