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城中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心,柳江区绕城而过,素有“玉带束龙腰”、“金钱吊玉壶”之美誉。
城中区是柳州市商贸、金融、文化、教育、娱乐中心,行政区域辖河北半岛和河东半岛。
2012年城中区面积77.675平方公里,辖城中、公园、水上、中南、静兰、河东、潭中7个街道办事处,共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5年末城中区人口11.79万,其中,城镇人口10.45万人,农村人口1.34万人。主要语言为普通话和柳州官话。
城中区辖区内有为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而兴建的柳候祠,内存韩文、柳事、苏书而成的“荔子碑”有明代东门城楼;还有清代西来寺历史遗迹。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目录
历史沿革
城中区历史悠久,有多处古人类文化遗址,此为柳州之原始地域。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三国孙吴凤凰三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城中区清代为马平县辖地,部分为柳城、雒容县在厢、在乡辖地。民国时期先分属县辖中区、一区;继而分属雍和区、大同区、维新区;后分属中团区、洛满区。解放初曾先后划为四、五区和五、六、七、八区,又并为第三区,1955年设置郊区公所。1960年,撤销区公所,分属鹊儿山、鹅山、城中、鱼峰等公社,1961年复设郊区。1978年11月,撤销郊区,郊区由市农业办公室接管,1979年,成立城中区。
1984年7月恢复郊区建制。2000年5月,郊区辖7个镇3个乡,含74个村、街,2000年,城中区辖4个街道:公园街道、城中街道、中南街道、水上街道。
2002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柳州市市郊区。将原郊区的长塘镇、沙塘镇、石碑坪镇、洛埠镇、白露乡和黄村乡白沙、黄村、雅莲3个村划归柳州市柳北区管辖,羊角山镇的水南、架鹤、鸡喇、社湾、阳和5个村和鸡喇居委会划归柳州市鱼峰区管辖,太阳村镇、西鹅乡和羊角山镇的新云、门头、帽合3个村以及黄村乡的渡口、基隆、磨滩3个村划归柳州市柳南区管辖,柳东镇和鱼峰区的谭中街道划归柳州市城中区管辖。
城中区管辖面积从2.89平方千米,扩大为77.675平方千米。
1996年,城中区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约8.3万人。辖4个街道:公园街道、城中街道、中南街道、水上街道。柳州地区行署在区境内。(摘自《政区大典》)
公园街道(GongyuanJiedao) 1985年设公园街道。位于区境东部。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立新路、曙光东路第一、曙光东路第二、文惠路、东台路、解放南路第一、解放南路第二、滨江东路、罗池路、公园路、中山东路、湾塘路、解放北路13个居委会。古迹有柳侯祠。
城中街道(ChengzhongJiedao) 1985年设城中街道。位于区境中部。面积0.7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柳江路第一、柳江路第二、红星街、曙光中路、映山街、五一路、龙城路、柳新街、中山中路9个居委会。
中南街道(ZhongnanJiedao) 1985年设中南街道。位于区境西部。面积0.8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青云路、莲塘路、雅儒路第一、柳荫路、西柴街、中山西路、长青路、小南路、曙光西路第一、曙光西路第二、斜阳路、滨江西路12个居委会。名胜古迹有西来寺。
水上街道(ShuishangJiedao) 1985年设水上街道。位于区境东南部。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0.1万人,辖江一村、江二村、江三村、江四村4个居委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中区总人口74764人,其中:城中街道7756人,公园街道41100人,中南街道25382人,水上街道526人。(原郊区的柳东镇64816人,鱼峰区的谭中街道18071人)
2002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57号):撤销柳州市市郊区,将原郊区的柳东镇和鱼峰区的潭中街道划归柳州市城中区管辖(同年9月正式调整)。城中区管辖面积从原来的2.89平方千米,扩大为77.675平方千米,人口由原来的7.84万人,增加到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5万人)。
行政区划
至2012年底,城中区面积77.675平方公里,共7个街道,18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民委员会。下辖:公园街道、城中街道、水上街道、中南街道、潭中街道、河东街道、静兰街道。
人口民旋
2005年末城乡人口11.79万,其中,城镇人口10.45万人,农村人口1.34万人。辖区内居住有汉族、壮族、回族、苗族、瑶族、侗族、满族、京族、仫佬族、毛南族等23个民族。
交通
城中区内有湘桂线铁路、国道公路和水路穿城而过,龙城路、五一路、八一路、东环路、桂中大道、学院路、文昌路、桂柳路、文惠路等市内主要干线纵横交错,柳江大桥、河东大桥、壶东大桥、文惠桥、文昌桥、红光桥、静兰大桥、三门江大桥、湘桂线铁路大桥、209国道、322国道,穿城而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中区位于柳州市中心,位于河流阶地柳江绕城而过地处东经109°23′51″~109°30′56″之间,北纬24°18′34″~ 24°25′55″。
气候
城中区气候属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替过渡气候带,全年年均温20.5℃,年降雨量1490mm,全年日照时数1635小时,年积温6688℃,无霜期310-340天,极端高温为39.2℃,极端低温为-3.8℃。
土壤
城中区土壤主要有沙页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河流冲积土。
地形地貌
城中区地形地貌以峰林谷地、石灰岩孤峰平原、矮山低丘为主,境内多缓坡丘陵,地层构造形态;地形受柳州市郊太阳村所控制的单斜构造,多碎块。岩层走向NNE(北北东)倾向SEE(南东东),倾角10°—15°。岩层容许承载力150—500吨/平方米。
城中区地形为河流阶地,以冲积地形为主,属浸蚀溶蚀性河谷平原。老城区内无石山,无土岭,海拔高度81~93米;河东片区则为多山地区,山地面积为75%,最高海拔达223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城中区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有9种,产地25处,尤以石灰岩矿、白云矿分布较广,开发利用价值高。
林业资源
2000年,城中区有林地面积2655.9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0.4%。其中:森林面积2402.0公顷,占90.4%;灌木林面积205.0公顷,占7.7%;疏林地2.2公顷,占0.1%;无立木林地面积7.5公顷,占0.3%;苗圃地39.2公顷,占1.5%。常见乔木树种有:马尾松、樟树、红荷木等。灌木主要有:油茶、黄荆、桃金娘等。草本类有五节芒、铁忙萁、白芽、野香茅及野古草等。
水资源
1990年,城中区水资源总量为6.7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面积568.0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976亿立方米;地下水面积325平方公里,水资源量1.4186亿立方米。
经济
综述
1998年,城中区工业总产值为9170万元;2005年,城中区完成地区工业总产值5、41亿元,其中区属企业完成产值800万元,街道企业完成产值2、6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68亿元。
2007年,城中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90亿元,同比增长26.11%,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0元,增长10.07 %;农民人均纯收入4645元,增长10.16 %。
2011年,城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95亿元,同比增长57.77%;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3.42亿元,同比增长59.10%;实现财政收入12.02亿元,同比增长38.16%。
2012年城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66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实现17.01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亿元,增长5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36元,增长14.96%;农民人均纯收入10015元,增长15.6%。
2012年城中区在建项目66个,其中新建项目44个;实际到位资金100.1亿元,增长48.78%;实际利用外资2900万美元,增长11.4%;列入自治区级大兑现项目10个,履约率100%,项目开竣工率90%。
第一产业
2002年起,城中区开始有农业,2002年农业总产值6017万元,农业增加值3809万元,;2003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323万元,农业增加值完成4038万元,;2004年农业总产值9079万元,农业增加值5411万元。
城中区水产养殖主要为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品种主要有草鱼、鲢鱼、罗非鱼、鲤鱼、鲫鱼、鳙鱼等。2003年水产品产量为887吨,2004年增加86吨达到973吨,比上年增长9.6%,其中柳东镇完成881吨,非农社会完成92吨,2004全年网箱养殖面积为71133平方米。
2012年城中区发放农机、良种等各类补贴44.36万元,发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9.44万元。
2012全年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红肉蜜柚和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发展突出,成功举办环江村第五届龙眼节。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100亩,种植林木12万株。
第二产业
城中区工业以发展高新都市型工业为主,重点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占地少、无污染,以新、特、精为特点的企业。
2011年城中区完成更新改造项目88个,完成投资13.47亿元,同比增长36.41%。抓大壮小扶微工程成效显著,辖区4家规模以上企业列入市级成长培育计划,3家规模以上企业技改项目列入市重点技改项目库。
2012年城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6.29亿元,增长16.05%,更新改造投资21亿元,增长58.01%。
第三产业
城中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拥有工贸大厦、五星商厦等一大批高质量、商档次的商业网点和专业批发市场。
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城中区经济的支柱,在三次产业中,三产比例达77%。
2012年城中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71亿元,增长15.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亿元,增长17.67%。
2012年城中区锦业城市广场等项目稳步推进,工贸大厦、五星商厦完成升级改造,高端商贸企业抢滩入驻。五一路、龙城路地下商业街持续繁荣,共引进387家商家入驻。
社会
城建
2012年城中区开展市容市貌环境专项整治356次,查处市容、市政建设案件2927起,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清理占道经营7.95万次,清除垃圾4.63万吨。数字化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并发挥作用,共处理案件4898起。“两违”整治成效显著,依法清理拆除“两违”建筑18.08万平方米。
文化体育
城中区是柳州市文化、体育中心,各类文化设施、体育场馆、文体机构及文化团体均设在辖区。1991~2005年,共有社区业余文体团队93个。社区图书室2个,藏书量共3600册。
城中区位和专业、业余文化团体参加街头文化宣传、黑板报、演唱、文艺演出以及市、区两级群众性业余文艺汇演。
在体育方面,城中区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进行业余乒乓球赛、蓝球赛、沙滩排球赛、沙滩足球赛、老年桥牌赛等,组织城中区体育代表团队,先后参加了柳州市第七、八、九、十、十一届运动会,分别取得总分第一、金牌数第一的好成绩。主要体育人物有世界航模冠军周耀东,世界乒乓球冠军谢赛克,体操王子李宁等。
科技
2012年城中区申请发明专利402件,完成市政府目标的372.22%,居全市十县区之首,获专利授权115件。科技项目质量不断提高,获国家、自治区、市级科技项目经费2287万元,获科学技术奖38项,取得科技成果27项,完成自治区项目结题25项。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培训1500多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800多份。
民生
2012年,城中区实现城镇居民参保6.35万人,完成任务率103.90%;新农合参合1.54万人,参合率97.89%。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发放率、应参保率均达100%,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各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加强。“扶贫助残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投入14万元完成35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扶持1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创业就业。
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395.4万元,优抚金192.98万元;完成廉租房实物配租70套,分配公租房63套,发放廉租房补贴116.05万元。老年人事业不断深化,完成河东老年公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投入40万元为400名重度残疾人开展居家托养服务,发放老年人高龄补助金15万元。
教育
城中区主要分布有广西工学院、柳州高级中学、市第十二中学、景行小学等学校。
2012年城中区静兰小学迁建顺利完成并如期投入使用。投入453万元更新学校课桌椅及校舍维修,免费午餐扩面工程有效推进。成功举办“全国第三届青年优秀班主任大讲堂”等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特色管理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中考各项指标名列全市第一,基础教育优质特色进一步彰显。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共获国家级奖项10项,自治区级奖项9项。
名优特产
螺蛳粉
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
马打滚
柳州怪名小吃,该品种用糯米粉、豆粉、芝麻、黄糖粉制成,状如汤圆。食用时在黄豆粉中滚几滚即可,热而嫩滑,香味可口。
滑肉肠粉
肉肠粉又名“猪肠粉”,因形似猪肠而得名,用一张卷粉卷上滑肉,卷成小段,上蒸笼,出笼后,浇是生油,熟油,糟辣酱,海鲜酱等佐料即成。
旅游
柳州市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柳江蜿蜒穿过,属自然盆景,城中区集中拥有众多古迹和自然风光。
东门城楼
柳州东门城楼建筑建成于明初,城基皆用蕊石,墙用厚砖。城门上镶有石刻“东门”二字,署“洪武十四年四月立”。明代东楼于清代嘉庆年间曾遭火灾,光绪元年由柳州名建造师姓郭的(佚其名)重建。[1]
西来古寺
创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位于城中区雅儒路临江巷西侧,座北朝南,面临柳江。[2] 寺前有院,中为大殿,寺东为僧人住房,寺西为民房。寺中昔塑有佛像5尊,皆高大庄严。原有6块碑刻已散失,今西墙尚存石刻碑文1块。另在寺殿正门右边,存放光绪甲午夏刻的一方石刻,上书“西来古寺”4字,书法流畅,遒劲豪放,刻工颇为精细。[3]
柳侯公园
柳侯公园位于柳州市柳江北岸的古罗池地区,是为纪念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而兴建的。始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年),因邻近罗池,旧称“罗池庙”。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地方名流倡议,以柳侯祠为中心辟建公园。宣统元年(1909年)在柳侯祠的原有基础上扩建成公园,并定名为柳侯公园。[4]
视频
柳州市城中区全域旅游宣传片
视频
城中区全域旅游宣传片
视频
城中区竭力打造人居环境更美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