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郑京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Dr Strange讨论 | 贡献2019年4月14日 (日) 07:51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京和(韩语:정경화,Kyung Wha Chung,1948年3月26日-)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小提琴家之一。郑京和生于南韩首尔,是著名的音乐家庭,家中七个孩子,自幼都学习音乐,除郑京和外,姊姊郑明和(大提琴)、弟弟郑明勋(钢琴、指挥家)均活跃于国际乐坛,曾组三重奏。郑京和崛起的重要意义是:她打破了世界上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几乎都是男性的局面。

被上天眷顾的郑京和年少成名,作为20世纪亚洲最具代表性的小提琴家,她13岁就被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小提琴教育界的传奇大师伊凡·加拉米安的入室弟子。19岁时,当年国际对于亚洲演奏家仍带有轻视意味的情景之下,她不顾犹太帮已经私下全力支持同学平恰斯·祖克曼,依旧参加列文垂特大赛(Edgar Leventritt Competition),以其优雅、鲜活的演奏技巧,成功征服评审严厉的耳朵,结果与祖克曼并列冠军,也开启职业演奏生涯的大门[1]。1970年,首次在伦敦演出的她,立即获得了人生中第一张专辑合约,与古典乐著名厂牌DECCA合作发行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她的演出邀约不断,最多时每年在世界各地演出一百多场。[2]

第一位征服西方乐坛的东方女性

郑京和四岁初学钢琴,至六岁改习小提琴,八岁参加靑年音乐会,首次与汉城爱乐演出,十二岁进入茱丽亚音乐院,在大名鼎鼎的加拉米安门下习琴,并与同为加拉米安派的祖克曼帕尔曼巴斯威尔等人合组室内乐团,由约瑟夫.金格尔(Josef Gingold)率领,巡回演出室内乐。一九七 0 年,郑京和于英国皇家艺术节与普烈文义伦敦交响乐团演出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造成轰动,伦敦爱乐、柏林爱乐及及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竞相邀请共同演出,日本巡回、电视演出之邀亦接踵而来,自此展开繁忙的国际演出生涯。

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有名的小提琴家几乎都是男性。1970年5月,年仅22岁的郑京和站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的舞台上,替代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结果技惊四座。《星期日泰晤士报》曾赞扬她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提琴家之一,她在一九九○年代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演奏巴尔托克的《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时,观众曾八次谢幕。

1984年郑京和演奏巴尔托克的《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

一帆风顺直到 无名指受伤

郑京和一路顺风顺水,然而2005年,因为无名指受伤,她不得不黯然暂别舞台,停止公开演出5年,漫漫的复健之路上,郑京和展现永不放弃的坚忍毅力,并以“虚拟”方法锻炼手指,让双手的灵活度不至于在养伤期间退化。不能演奏的时间里,郑京和觉得“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受伤两年后,她回到母校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帮助青年音乐家成长,也汲取著青春与热情的力量。2011年,年逾花甲的她以巡回韩国4场独奏会方式覆出。台上的小提琴“女王”,生活中却说自己“很腼腆”。除了音乐,郑京和还有著许多的爱好,读书、绘画、甚至缝纫[3]。“我还自己做过衣服”。这个典型的韩国女子笑了,她说“那时我怀大儿子8个月了,有一次要和弟弟郑明勋一起同台演出,肚子太大演出服不好买,然后我就自己做了,没想到大家都没看出我已经怀孕8个月了。”而在暂停录音与发行计画长达十五年后,她选择了《巴哈:无伴奏小提琴全集》作为重返录音室的代表作[4]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除演奏外,郑京和亦热衷于绘画。此嗜好缘自于数年前参加爱丁堡艺术节演出时,左手两指头不愼被门扳夹伤,短期无法演出,却因祸得福,开始学画,此后每年郑京和总会抽出一段时间休息,以利专心作画。而与绘画的接触也直接反映在郑京和日后的演奏风格中,增添了几分对自然、大地的涵容[5]

对音乐较真 原则性强

习于独来独往且不善交际的郑京和,给人的第一印象常是性情孤傲,然而反映在其演奏风格上则是绝对的诚宝、严谨且忠于原作,不做矫饰附会。对于演出及灌录曲目亦颇有定见,绝不随波逐流,对自认尚未准备周全的乐曲绝不演出,此种强势作风在乐坛褒贬不一,郑京和却不改其原则。

2014年12月,郑京和在英国伦敦皇家节日大厅举行演奏会时,因为不满演奏时台下有一名儿童咳嗽,当场在台上责备儿童的父母,惹起外界不满。现场观众透露,郑京和当时正演奏莫札特的《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突然一名小女孩在台下咳嗽,郑京和不悦地在台上向她的父母说:“或者待她长大一点才带她回来”。有观众表示,当时演奏厅的气氛已经紧张,郑京和责备女童的父母后,他们的兴致大减,甚至有人批评郑京和的反应“傲慢及孩子气”。英国小提琴家古尔德(Thomas Gould)也在席,他在twitter留言道:“郑京和奇怪地向咳嗽儿童的父母咆哮后,难以被她的莫札特感染。”[6]

这并不意味著她是个强势难搞,或不善解人意的艺术家。私底下的郑京和十分亲和,唯有对音乐的态度才如此较真。“音乐厅与剧院也许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安宁的避难所,一个可供观众不被打扰的静坐、吸收与沈思的地方。这段全神贯注的时间是有必要这样漫长,在如今的现代生活里也是愈发难得。学会聆听,也是一种生活的技巧”,郑京和说[7]

私底下有可爱的一面

结婚以后,郑京和大量的业馀时间被家务和养育两个孩子占用。如今儿子都已成人,郑京和与两只爱犬生活在一起。一只叫约翰尼斯,另一只叫克拉拉,约翰尼斯的名字是她最爱的作曲家布拉姆斯名字的前缀,他的音乐富有浪漫情怀。郑京和一边翻出手机里约翰尼斯的照片给记者看,一边还忍不住朝照片打了一个波儿,很难想象,这就是在舞台上令不少指挥也“闻风丧胆”的小提琴女王[8]。郑京和的两个儿子,从小学习钢琴,但最终都没有走上音乐一途。

来自南韩国宝级音乐家庭 母亲是重要推手

除了天赋异禀,郑京和的家庭也是人们乐于谈论的话题。她的父母都不是音乐家,却都十分热爱音乐,父亲是一名律师,喜欢唱民歌,经营蘑菇加工厂的母亲则会演奏钢琴。老六郑明勋出生时正值动荡年代,迫于局势不稳,全家背井离乡南下釜山时,母亲仍坚决表态:“什么家当都可以不带,但一定要把钢琴带上!”1961年时,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求学环境,一家人迁居美国西雅图,父亲毅然放弃了待遇优渥的律师工作,从不下厨的他改行经营起一家韩国餐馆,自己从零开始学习厨艺。母亲除了帮父亲打理生意,还从事过进出口贸易。[9]家中七个孩子都学习音乐,其中三人为世界顶尖的音乐家,除了郑京和,还有大提琴家郑明和、指挥家郑明勋。姐弟三人都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早年曾组成三重奏乐团同台演出,最近一次是2011年,在为纪念母亲而举办的特别音乐会上,郑家三姐弟再度“合体”。弟弟郑明勋从小就将姐姐郑京和视为偶像,郑京和与弟弟也是感情深厚,虽然没有刻意提及,但手机里存著弟弟的不少照片。

对于母亲让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决定,郑京和至今感激在心。1967年时郑京和打算参加列文屈特音乐大赛,却因老师伊凡·加拉米安属意爱徒祖克曼参赛,她的母亲李元淑咽不下这口气,竟变卖韩国的房产,买一把史特拉底瓦利名琴让女儿带去参赛,最后并列冠军[10][11]。这个韩国母亲在全家移民美国后,以开餐厅的收入支持孩子们学习音乐。在这位音乐厅里无往不胜的“小提琴女王”心中,母亲是对她影响最深的人。她还记得,家里的餐厅遭遇火灾,母亲是如何在六小时内四处奔波却一句怨言没有,只是不停地对每个人说,三个月肯定重新开张[12]。弟弟郑明勋也曾说,他出生于朝鲜战争的最后一年,那时几乎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学音乐,但在后来去美国开餐厅的郑明勋母亲却给他们创造了很好的艺术氛围[13]

郑京和之前用的是1693年制史特拉底瓦里,后来换了一把瓜奈里,它的前主人是著名指挥家库贝利克(Rafael Jeronym Kubelík,1914-1996)的父亲、著名小提琴家杨·库贝利克(Jan Kubelík,1880-1940)。她说:琴也像人一样富有灵性,你给它多少关爱,它就会对你的手指尖做出多少回报。越好的乐器就越灵敏。[14]

相关网站

郑京和的官方网站显示,自1970年代至2018年,郑京和曾发行了20套音乐专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