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吴敬恒

Dymh讨论 | 贡献2019年10月15日 (二) 14:17的版本

吴敬恒(1865年3月25日[1]:78-1953年10月30日),一名,字稚晖,男,以字行,原籍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出生于江苏武进无锡交界处的雪堰桥中华民国开国元老、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随国民革命却不入公家

吴敬恒
Wu Jingheng
性别
出生

吴脁
1865年3月25日

同治四年
大清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雪堰桥
逝世 1953年10月30日(1953-10-30)(88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
国籍 中华民国
别名 吴稚晖
教育程度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举人
职业 政治人物
政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 袁荣庆
File:吴稚辉.jpg
原图链接吴稚辉:中华民国开国元老、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随国民革命却不入公家

1947年,在原籍江苏省武进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原图链接吴稚辉

吴稚晖工书法,著作有《荒古原人史》、《天演图解》、《上下古今谈》、《朏盦[注 1]客座谈话》等。

原图链接吴稚辉与孙中山

目录

早年经历

 
原图链接吴稚辉

吴稚晖早年曾在南菁书院黄以周门下学习过。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式举人。接触西方文化后,追求无政府主义,后来参与孙中山主导的国民革命,孙中山信仰太平天国老兵故事即是出自吴敬恒所述。

 
原图链接吴稚辉

曾在苏报案中被认为是可能的告密者;也是早期国民党内部极右派西山会议派成员之一。

 
原图链接吴稚辉书法。

中年经历

1898年到南洋公学任教,1901年时曾出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堂(今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堂长。[2]

1903年在《苏报》撰文抨击清廷,痛骂当时执政的慈禧太后是“娼妓淫妇”。《苏报》案发后经香港伦敦。1905年冬参加同盟会。1906年在巴黎参与组织世界社,1907年刊行《新世纪》周刊及《世界画刊》,鼓吹无政府主义

1911年后,多从事文化运动。1913年任教育部读音统一会议长,提倡国语注音国语运动。他积极投入的国语注音,今称“注音符号”,仍于台湾及海外老华侨间通行。除了文化运动外,他更被蒋中正之子蒋经国视为老师。

1913年6月参与创办《公论》日刊。1913年参与孙文发起的反袁世凯政权的二次革命,8月失败后于9月再赴欧洲[3]在这一段时间,吴稚晖还创办里昂中法大学并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呼吁中国青年到海外以半工半读方式留学。如周恩来邓小平等都曾参加。

1924年,吴稚晖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粥会。至今中华粥会仍在台湾运作,秉持著每月集会吃粥,以纪念吴稚晖。1925年,蒋经国向吴稚晖推荐自己为可以前往中国国民党候选成员,并且认为自己能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同意而前往苏联就读。虽然吴稚晖在中国国民党内是西山会议派重要人物,反对中国共产党之主张,后来促成中国国民党决定发起四·一二事件与苏联决裂,但吴稚晖并没有尝试劝阻蒋经国前往莫斯科之念头。

晚年经历

1927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他认为中国共产党苏俄的密切联系危害中国未来发展,并有破坏中华文化之嫌,因此力倡清党。之后,他反对中国国民党内一切反对蒋中正的力量,成为蒋的御用心腹智囊;在1927年-1950年间的国共斗争中,扮演积极反共的角色,也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他定位与评价十分低劣。

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陪都重庆,蒋中正力邀吴稚晖为新主席,但被其推辞,按其原话,吴稚晖的推辞理由是这么“三不”:

以后,吴稚晖也基于此三点,不任任何官职。


1946年,国民政府宣布结束训政阶段,在南京召开的制宪国民大会确立了《中华民国宪法》,吴稚晖担任制宪代表主席,将《中华民国宪法》递交给蒋中正。这个历史时刻所拍摄下的照片,至今仍然是台湾历史教科书里的重要图片。因此,很多台湾人对他的印象是“制宪大老”。随后蒋中正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

1947年3月17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部聘定第二届指导员吴稚晖、戴季陶等25人,评议员周鲠生等49人[4]:8314。3月23日,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各级监察委员会考核员政治活动办法》,并改选常务委员,张继、吴敬恒、王宠惠邵力子等12人当选[4]:8319

1949年,蒋中正派专机“美龄号”将吴稚晖从广州接到了台湾台北。6月1日,蒋介石与蒋经国在台北拜访吴敬恒,晤谈后抵达冈山,于傍晚偕蒋经国等视察高要塞[4]:8932。有一次蒋经国问他:“先生,你看我们今后成功的希望怎么样?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希望怎么样?”吴老先生的答复非常简单,他说:“你想成功,就会成功,你不想成功,就永远不会成功。”[5]:34-35吴稚晖又对蒋经国说:

“我知道有许多人,想用各种手段反对你,也有人造谣中伤你;但是这些事,想明白了,算不得什么!为了你的父亲,为了你的同事,你都必须好好的做。一个没有被人打击过的人,是不会成人的。我觉得你所受的打击还是太小了。你现在不但是为了自己的工作,要好好干下去;即使为了你的各种各样敌人,更应该好好的干,因为任何敌人所希望的,是你放手、让步、不干!”[6]:232

逝世

1953年,吴敬恒病重住院。根据好友李石曾在吴敬恒住院期间探望时写下的日记记录:“稚老在医院晤面,屡次表示欲到美国看子淑微就医情况,俟较愈再往,而卒未能成行,稚老憾事……”日记中还记录说,如果能成行美国,也不会海葬金门。同年10月30日深夜,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吴敬恒于台北逝世[7]:75,年89岁。蒋中正题词“痛失师表”。12月1日,按照遗嘱,蒋经国将他的遗骨运到金门,雇用渔船,“把它葬于厦门南面海底”[8]:407-413

纪念

1954年,连基座高达四公尺以上的吴稚晖铜像于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东路交叉口圆环竖立,成为当时台北市地标之一。

另外在金门县金城镇水头附近,还有一座吴稚晖公园,于海葬当年建成。与水头码头比邻而座,由于公园地势较高,水头码头景致尽收眼底。除此,还可瞭望小金门、大陆及金烈水道等。园内建筑稚晖亭(后改为吴公亭),铸铜像、立石碑,皆出于蒋经国经营。[9]:326亭中央是蒋中正所题的碑“吴稚晖先生水葬纪念亭”。公园尽头则是敬恒先生半身铜像。另于由蒋经国修建太鲁阁之交通要道(即横贯公路),以“稚晖桥”命名之。


在其身后,李石曾邓传楷等人开始筹设学校纪念他。1960年设立私立稚晖初级中学,1963年增设高中部,改称稚晖中学。

1964年3月,吴稚晖先生百年诞辰,蒋介石撰颂词赞扬吴氏一言而为天下法,一行而为万世师。[7]:106

1986年,稚晖中学被改为稚晖高级工业家事职业学校,1996年又被更名为嘉义市私立仁义高级中学[10]

1990年代,该铜像因政治风气与整顿交通等因素被拆除,铜像今置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公园

评价

吴稚晖以精于小篆为著名,与操隶书胡汉民楷书谭延闿草书于右任等人,并誉为“中国国民党四大书法家”。

蒋经国:“老人(吴稚晖)严肃而有力的语句,带给我很大的勇气和力量。”[11]:335

 
贝祖诒氏长公子与奚玉书氏之千金与证明人吴稚晖氏合影

  1. fěi ān

参考文献

  1. “吴敬恒先生事略”,《中国近代学人像传》初辑,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
  2. 南洋公学和南洋模范中学. 上海交通大学. [2010-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8). 
  3. 詹玮,《吴稚晖与国语运动》(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2),页185-186。
  4. 4.0 4.1 4.2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 北京: 中华书局. 2001. 
  5. 蒋经国:〈统一思想统一步骤〉(1965年7月2日对金门防卫部全体官长讲),刊《只有战斗才能生存 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6. 小谷豪冶郎小谷豪治郎著、陈鹏仁译:《蒋经国先生传》,台北:《中央日报》出版部,1990年
  7. 7.0 7.1 陈布雷等编著:《蒋介石先生年表》,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1日
  8. 《蒋总统经国先生言论著述汇编》第三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2月
  9. 王禹廷著:《胡琏评传》,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7年6月15日
  10. [[教育部]]中部办公室网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11. 蒋经国. 《风雨中的宁静》.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