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2月22日 (一) 16:01 由 果英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是由北京華影盛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青春勵志喜劇[1],龐好執導,杜淳馬伊琍和董璇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幾個青年人之間的愛戀和跟長輩之間的種種較量的勵志故事,已於2011年10月19日在深圳衛視黃金劇場首播,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成績。該劇續集《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已在北京衛視上映播出。

劇情簡介

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誰說三個男人不能唱出一台戲。鄧家齊(杜淳飾演)、苗知喻(曹炳琨飾演)、蔣鵬飛(於嘉萌飾演)三個雖不是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鄧家齊努力逃避責任;苗知喻過分承擔責任;蔣鵬飛連什麼是責任都不知道。

從小被父母管頭管腳,長大後循規蹈矩的鄧家齊迫於父母的壓力,放棄自己心愛的戀人白曉鷗(董璇飾演),而轉娶了父母為他安排的媳婦賀飛兒。他只為向父母證實一件事——就是父母為他規劃的路線是錯誤的。他要用他不幸福的婚姻為代價,讓他的父母知道,強加給子女的人生,只能導致離婚的結局。

閃婚後的鄧家齊才努力想和新婚妻子賀飛兒(馬伊琍飾演)離婚——因為這場婚姻最初的目的就要離婚。但鄧家齊畢竟不是壞人,雖然每次都把自己想象得心狠手辣,但執行起來卻相當困難。賀飛兒是無辜的,每當家齊面對善良賢惠的老婆的時候,他就狠不起心來去折磨飛兒,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他開始相信,也許父母為他規劃的道路,確實是正確的。

賢惠的賀飛兒用真誠的感情開啟了丈夫塵封的情感,鄧家齊逐漸開始愛上飛兒。此時,聞訊回來的前女友白曉鷗卻適時出現——因為鄧家齊的懦弱與背叛。白曉鷗對他本不牢固的愛情展開瘋狂的報復。

鄧家齊苦苦掙扎在家庭和情感的旋渦中,痛苦不堪,準備奮起反抗,一場家庭革命戰一觸即發。

苗知喻自小就學會要承擔責任:家庭的、社會的、做為男人的他全部都想一力承擔。在家裡,他努力調和處於更年期末端的父母,挽救他們岌岌可危的婚姻;在社會上,他努力營建自己的事業;在情感上,他拚命積攢麵包,只為和心愛的女人建立一段穩定的愛情。但他卻沒有意識到,他弱小的肩膀承載不了太多的東西,巨大的壓力終於令他全面崩盤,使自己陷入抑鬱狀態。

蔣鵬飛出身富家,抱着遊戲人生的心態,四處尋找他所謂的「愛情」,結果碰得頭破血流後才發現,原來真愛就在身邊,卻被他不經意地錯過了。

三個被生活修理得遍體鱗傷的兄弟最終湊到一起,完成了他們從男孩兒到男人的轉變過程,並真正意義上懂得了什麼叫做責任——原來責任並不只是一句空談。

鄧家齊終於明白了,他和白曉鷗之間只不過是一段盪氣迴腸的愛情秀,當愛的火花熄滅後,面對生活時,他們有太多的隔閡,而他與飛兒才是穩定的愛情,才是婚姻生活的延續。鄧家齊終於做出與白曉鷗了斷的決定,但此時,被他無意間傷害的飛兒,卻準備與他離婚;苗知喻的過分承擔,使他肩膀上的壓力越來越重,父母矛盾的激化、精神上的感情出軌、事業上的滑鐵盧令他終於不堪重負,陷入抑鬱狀態的他,差點選擇自殺;蔣鵬飛的父親因為經濟問題被收監,一夜之間他從天堂跌入地獄,他選擇用蒙頭大睡不起而逃避現實,他不願睡醒,因為他怕一睜開眼就要面對現實。

苗知喻終於靠家庭和女友的幫助走出困境,面對現實,腳踏實地地從頭做起;蔣鵬飛也在反思中逐步成熟,他賣掉房子為父親還債,然後去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徹底擺脫「啃老族」的帽子,還自己開一家模型店,也變得成熟了。

鄧家齊卻陷入了感情危機:白曉鷗答應分手,決然地離他而去;飛兒卻又不願意再回到他的身邊。賀飛兒在與家齊分手後,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且事業越做越好,她也開始反思,突然覺得自己過早地邁入婚姻的殿堂,其實是極其不明智的,於是她不願意在回到家庭的束縛中。連番的打擊令鄧家齊開始用墮落和泡吧麻痹自己和逃避現實。

苗知喻和蔣鵬飛都有了人生的目標,也在挫折中成熟起來,而鄧家齊卻徹底頹廢。鄧家二老勸不動兒子,只好求苗、蔣想辦法阻止家齊繼續沉淪。鄧家二老同時也開始反思——他們是否干預兒子過多,以致導致家齊今天的崩潰。

在苗知喻和蔣鵬飛的努力下,鄧家齊終於走出迷茫與困惑;飛兒也回到了家齊的身邊。

原來這些貌似三十歲,即將步入青年的孩子們,心態上卻未必成熟。由於家庭的溺愛他們的心智還停留在青春期階段;而他們的父母,則屬於絕對的更年期,什麼事都要插手,什麼事都要干預,既要兒女們成熟起來,又不許他們完全按自己的心性做事。當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時,一場家庭戰爭不可避免。

不成熟的青春期撞上了麻煩的更年期,兩代人的思想大碰撞開場了[2]

視頻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相關視頻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馬伊琍不吵不鬧, 感動杜淳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老公看到前夫人有未婚夫吃醋,娘子勸解老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