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黔西思源实验学校”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黔西思源实验学校'''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教育移民(扶贫)工程重点项目,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黔西县政府匹…”)
 
第1行: 第1行:
  
  
'''黔西思源实验学校'''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教育移民(扶贫)工程重点项目,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黔西县政府匹配资金3040万兴建,以迁移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到县城接受优质教育的一所九年一贯制<ref>[https://www.sohu.com/a/250876300_100198409 什么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真的好吗?],搜狐,2018-08-30</ref>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587平方米,坐落于黔西县城关镇水西办事处水平村。 学校办学宗旨为: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人,把每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
'''黔西思源实验学校'''是[[ 贵州省]] 委省政府教育移民(扶贫)工程重点项目,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黔西县政府匹配资金3040万兴建,以迁移农村边远贫困地区[[ 义务教育]] 阶段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到县城接受优质教育的一所九年一贯制<ref>[https://www.sohu.com/a/250876300_100198409 什么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真的好吗?],搜狐,2018-08-30</ref>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587平方米,坐落于黔西县城关镇水西办事处水平村。 学校办学宗旨为: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人,把每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教育移民(扶贫)工程重点项目,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黔西县政府匹配资金3040万兴建,以迁移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ref>[http://www.ccutu.com/220587.html 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改成十二年了吗 教育改革最新消息],有途网,2019-03-07</ref>阶段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到县城接受优质教育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587平方米,坐落于黔西县城关镇水西办事处水平村。
+
 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是[[ 贵州省]] 委省政府教育移民(扶贫)工程重点项目,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黔西县政府匹配资金3040万兴建,以迁移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ref>[http://www.ccutu.com/220587.html 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改成十二年了吗 教育改革最新消息],有途网,2019-03-07</ref>阶段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到县城接受优质教育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全寄宿[[ 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45587平方米,坐落于黔西县城关镇水西办事处水平村。
  
 学校办学宗旨为: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人,把每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办学目标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创高质量有特色的寄宿制学校品牌;学校校训为:立德树人、言爱求真。
+
 学校办学宗旨为: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人,把每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办学目标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创高质量有特色的寄宿制学校[[ 品牌]] ;学校校训为:立德树人、言爱求真。
  
 我校2013年秋季正式开班办学,设立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共20个教学班。通过自主招生模式,共招生1120名。在一年多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加大校园安全管理,着力营造平安和谐校园,并获得黔西县2013年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先进集体、2014年黔西县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寄宿制管理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管理之道,同时不断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校园文明建设等工作,并先后获得黔西县2014年先进教育单位、贵州省留守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二等奖、贵州省2012-2014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狠抓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主线,积极在教学常规和教学科研上下功夫,并取得良好成效。在2013年秋季学期全县教学质量测评中,我校获得了初中英语学科第二名,数学学科第四名,综合排名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14年黔西县小升初质量检测中,我校考生夺取了全县第一名和第二名。
+
 我校2013年[[ 秋季]] 正式开班办学,设立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共20个教学班。通过自主招生模式,共招生1120名。在一年多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加大校园安全管理,着力营造平安和谐校园,并获得黔西县2013年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先进集体、2014年黔西县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寄宿制管理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管理之道,同时不断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校园文明建设等工作,并先后获得黔西县2014年先进教育单位、贵州省[[ 留守儿童]] 之家规范化建设二等奖、贵州省2012-2014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狠抓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主线,积极在教学常规和教学科研上下功夫,并取得良好成效。在2013年秋季学期全县教学质量测评中,我校获得了初中英语学科第二名,数学学科第四名,综合排名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14年黔西县小升初质量检测中,我校考生夺取了全县第一名和第二名。
  
2014年春季学期,我校共有学生1216人。2014-2015学年度,我校学生数达1774人,其中90%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下岗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现有在岗在职教师85名。
+
2014年春季学期,我校共有学生1216人。2014-2015学年度,我校学生数达1774人,其中90%学生来自[[ 农村]] ,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下岗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现有在岗在职教师85名。
  
 目前,学校教学和管理已经走向规范化,形成了乐业奉献的教师团队风貌和勤学奋进的学生学习氛围,学校办学成果斐然,在黔西县农村家长和群众心中有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
 目前,学校教学和[[ 管理]] 已经走向规范化,形成了乐业奉献的教师团队风貌和勤学奋进的学生学习氛围,学校办学成果斐然,在黔西县农村家长和群众心中有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香港言爱基金会对思源学校提出的“教育、扶贫、移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把思源学校办成“优质化平民学校”的定位。以“培养具有健康体魄、阳光心态、乐观自信的思源人;具有吃苦耐劳、适应生存、懂得感恩的思源人;具有尊重博爱、合作包容、学习高效的思源人;具有家乡情结、思源情怀、世界眼光的思源人”为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实现县域教育均衡。
+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香港言爱基金会对思源学校提出的“教育、扶贫、移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把思源学校办成“优质化平民学校”的定位。以“培养具有[[ 健康]] 体魄、阳光心态、乐观自信的思源人;具有吃苦耐劳、适应生存、懂得感恩的思源人;具有尊重博爱、合作包容、学习高效的思源人;具有家乡情结、思源情怀、世界眼光的思源人”为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服务]] ,实现县域教育均衡。
  
 
==校长寄语==
 
==校长寄语==
  
 把学校当成我们的家,把老师当成我们的家人,把学生当成我们的孩子,你才会在沉重的工作中用心来承担创办思源的责任,才会感到快乐,才会用心思考,尽力把我校办成有特色的平民化优质学校,办成学生喜欢、教师敬业、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好学校。
+
 把学校当成我们的家,把老师当成我们的[[ 家人]] ,把学生当成我们的孩子,你才会在沉重的工作中用心来承担创办思源的责任,才会感到快乐,才会用心思考,尽力把我校办成有特色的平民化优质学校,办成学生喜欢、教师敬业、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好学校。
  
 
==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幸福奠基。除大力抓好教学质量外,学校还通过双语教学和特长辅导来使教育更加优质,创造了学生更加广阔的未来。
+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幸福奠基。除大力抓好教学质量外,学校还通过双语教学和特长辅导来使教育更加优质,[[ 创造]] 了学生更加广阔的未来。
  
 为让学生英语能力赢在起跑线,学校编订了校本教材,使学生从小学便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同时,学校一切标识和宣传展板均用英汉双语,校园广播还定期播放英语节目,营造了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
+
 为让学生英语能力赢在起跑线,学校编订了校本教材,使学生从小学便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同时,学校一切标识和宣传展板均用英汉双语,校园广播还定期播放[[ 英语]] 节目,营造了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我校根据艺体组老师各自擅长的方向建立了计算机、音乐、书法、美术、舞蹈等功能教室,设立了古筝、鼓号、民族乐器(葫芦丝、笛子)、健美操、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并根据学校安排进行常规性的课外兴趣辅导活动。同时,学校积极搭建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通过定期举办体操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展、文艺汇演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展现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我校根据艺体组老师各自擅长的方向建立了计算机、音乐、书法、美术、舞蹈等功能教室,设立了古筝、鼓号、[[ 民族乐器]] (葫芦丝、笛子)、健美操、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并根据学校安排进行常规性的课外兴趣辅导活动。同时,学校积极搭建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通过定期举办体操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展、文艺汇演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 生活]] ,还展现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2024年5月24日 (五) 15:27的版本


黔西思源实验学校贵州省委省政府教育移民(扶贫)工程重点项目,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黔西县政府匹配资金3040万兴建,以迁移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到县城接受优质教育的一所九年一贯制[1]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587平方米,坐落于黔西县城关镇水西办事处水平村。 学校办学宗旨为: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人,把每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学校简介

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教育移民(扶贫)工程重点项目,是由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1000万,黔西县政府匹配资金3040万兴建,以迁移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义务教育[2]阶段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到县城接受优质教育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587平方米,坐落于黔西县城关镇水西办事处水平村。

学校办学宗旨为: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人,把每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办学目标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创高质量有特色的寄宿制学校品牌;学校校训为:立德树人、言爱求真。

我校2013年秋季正式开班办学,设立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共20个教学班。通过自主招生模式,共招生1120名。在一年多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加大校园安全管理,着力营造平安和谐校园,并获得黔西县2013年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先进集体、2014年黔西县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寄宿制管理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管理之道,同时不断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校园文明建设等工作,并先后获得黔西县2014年先进教育单位、贵州省留守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二等奖、贵州省2012-2014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狠抓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主线,积极在教学常规和教学科研上下功夫,并取得良好成效。在2013年秋季学期全县教学质量测评中,我校获得了初中英语学科第二名,数学学科第四名,综合排名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14年黔西县小升初质量检测中,我校考生夺取了全县第一名和第二名。

2014年春季学期,我校共有学生1216人。2014-2015学年度,我校学生数达1774人,其中90%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下岗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现有在岗在职教师85名。

目前,学校教学和管理已经走向规范化,形成了乐业奉献的教师团队风貌和勤学奋进的学生学习氛围,学校办学成果斐然,在黔西县农村家长和群众心中有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办学思想

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香港言爱基金会对思源学校提出的“教育、扶贫、移民”的办学宗旨,坚持把思源学校办成“优质化平民学校”的定位。以“培养具有健康体魄、阳光心态、乐观自信的思源人;具有吃苦耐劳、适应生存、懂得感恩的思源人;具有尊重博爱、合作包容、学习高效的思源人;具有家乡情结、思源情怀、世界眼光的思源人”为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实现县域教育均衡。

校长寄语

把学校当成我们的家,把老师当成我们的家人,把学生当成我们的孩子,你才会在沉重的工作中用心来承担创办思源的责任,才会感到快乐,才会用心思考,尽力把我校办成有特色的平民化优质学校,办成学生喜欢、教师敬业、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好学校。

办学特色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幸福奠基。除大力抓好教学质量外,学校还通过双语教学和特长辅导来使教育更加优质,创造了学生更加广阔的未来。

为让学生英语能力赢在起跑线,学校编订了校本教材,使学生从小学便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同时,学校一切标识和宣传展板均用英汉双语,校园广播还定期播放英语节目,营造了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我校根据艺体组老师各自擅长的方向建立了计算机、音乐、书法、美术、舞蹈等功能教室,设立了古筝、鼓号、民族乐器(葫芦丝、笛子)、健美操、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并根据学校安排进行常规性的课外兴趣辅导活动。同时,学校积极搭建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通过定期举办体操比赛、歌咏比赛、书画展、文艺汇演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展现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