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百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百歲
京劇唱家
出生 1902出生
國籍 中國 北京
知名作品 《打嚴蒿》
《追韓信》
《清風亭》

高百歲(1902~1969)出生北京[1],字幼齋,號智雲,又名伯綏。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京劇老生演員。代表作品 《追韓信》、《徐策跑城》、《四進士》、《清風亭》 《打嚴蒿》 《鹿台恨》 等

老師 周信芳[2]

曾任武漢市京劇團團長,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南戲曲學校校長、武漢市藝術學校第一副校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武漢分會副主席等職。

曾榮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會演、中南地區戲曲會演、湖北戲曲會演、武漢戲曲會演獎狀。他參加排演的新編歷史劇《三打祝家莊》,曾獲華東地區春節戲曲競賽一等獎及榮譽獎。

藝術經歷

幼年經常隨父入票房聽戲,學會許多唱段,深得名票呂正一喜愛,收為入室弟子,親授《鎖五龍》、《探陰山》等劇。8歲從李正義學戲,10歲帶藝搭班進入「富連成」,初學淨角,後改老生,以演劉派(劉鴻聲)戲初露頭角。坐科兩年,為京劇挑梁老生。

12歲應上海丹桂第一舞台之聘,以童伶掛頭牌老生,主演《打嚴嵩》、《鍘美案》等劇,兼演老生和花臉戲,轟動上海灘。旋即挑班演出,輾轉於天津瀋陽哈爾濱、海參崴、安東、長春吉林營口煙臺大連等地。15歲拜周信芳為師,專心鑽研「麒派」藝術,兼演高派、汪派戲,偶爾還演淨角戲。

1927年參加由田漢組織的南國社,和田漢、歐陽予倩洪深等人發起戲劇改革運動。

曾與周信芳合演過話劇《雷雨》,曾與歐陽予倩、周信芳等合作排演了由歐陽予倩編導的《武松與潘金蓮》。

1947年與田漢、梅蘭芳、歐陽予倩、周信芳等發起組織京劇改革促進會。1948年應漢口新市場(今民眾樂園)大舞台之聘,來漢演出,後去長沙。

1949年9月,由武漢市文化局派人去長沙接回武漢,參加籌備中南京劇工作團。該團於1950年6月成立,高任副總團長兼第一團團長。

1952年改為武漢京劇團,高任團長。與高盛麟郭玉昆關正明陳鶴峰等長期同台合作,巡迴演出於全國各地,均獲好評。晚年致力於演出現代戲和新編劇目。

代表劇目

高文武兼長,戲路寬廣,極富創新精神。擅演劇目有《追韓信》、《徐策跑城》、《四進士》、《清風亭》、《臨江驛》、《哭祖廟》、《逍遙津》、《古城會》、《華容道》、《罵閻羅》及新編現代戲《柯山紅日》《龍鳳帕》等。

藝術特色

在唱腔藝術方面,他以「麒派」為基礎,吸收其他流派之精華,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高派」唱腔藝術。其特點為樸質蒼勁,深沉渾厚,平中見奇,寓巧於拙。在演唱中,嚴謹規矩,平穩酣暢,韻味醇厚,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尤以演老頭兒戲著稱,如《趙五娘》中的張廣才、《三打祝家莊》中的鐘離志、《豹子灣戰鬥》中的朱爺爺等,表演恰到好處,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3]

人物經歷

10年代-20年代

1916年,農曆丙辰年:周信芳收高百歲為徒。

1923年2月,農曆癸亥年:周信芳脫離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周信芳脫離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在海輪上改寫《臨江驛》劇本,在煙臺與高百歲師徒兩處演出,聲勢極盛。再次加工《追韓信》,並參加義務戲演出,從此自飾蕭何。並去天津、大連等地演出。 1927年5月8日,農曆丁卯年四月初八日:周信芳首演頭、二本《龍鳳帕

上海天蟾舞台老闆顧竹軒特地請揚州評話名家王少堂到滬為周信芳講演《龍鳳帕》故事,周據以改編的頭本二本《龍鳳帕》在天蟾舞台首演。

《龍鳳帕》寫的是宋神宗時朝廷內忠奸鬥爭的故事。太師陸元忠之女及奸臣龐文仲之女均為皇妃。神宗寵信龐文仲,陸元忠,陸妃以及包拯之孫包貴(開封府尹)都受到迫害。陸妃被打入冷宮。因身懷六甲,神宗有旨,如生下太子,可免其罪。龐文仲又派張奎去冷宮謀害,陸妃盡訴前冤,張為之感動,願捨命救護太子。陸妃用龍鳳帕將初生太子——慈雲太子包裹,託付張奎帶出宮門。由此開始了一系列曲折驚險的故事。劇情極其緊張,唱做也很注重。

周信芳飾演慈雲太子,合演者有琴雪芳劉漢臣王芸芳高百歲白牡丹彭春珊等。

30年代-40年代

1937年12月31日,農曆丁丑年十一月廿九日: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成立。

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參加的劇種包括話劇、京劇楚劇漢劇川劇陝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滇劇桂劇粵劇、評劇以及雜藝(雜技曲藝等)。協會理事當中,京劇界有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高百歲王泊生趙小樓六人。前四人當時不在武漢。王泊生、趙小樓還被推選為常務理事,趙小樓兼平劇組長,馬彥祥被推選為常務理事。 1940年1月23日,農曆己卯年十二月十五日:上海進步人士為救濟難民聯合舉辦慈善義演話劇《雷雨》。

上海進步人士為救濟難民,聯合舉辦慈善義演。在卡爾登戲院演出話劇《雷雨》,周信芳客串,扮演主角周朴園。同台演員有金素雯、桑弧、胡梯維、高百歲、馬蕙蘭等。由朱端鈞導演。

1947年,農曆丁亥年:周信芳與高百歲被淞滬警備司令部傳訊,周信芳與高百歲被淞滬警備司令部傳訊。不久,藝友聯誼會被迫解散。

1948年8月,農曆戊子年:高百歲1948年赴武漢演出,漢口民眾樂園大舞台本月聘來高百歲,伴隨而來的有旦角劉淑華、姜雲霞、花臉張宏奎、老生於宗昆等。

1949年9月,農曆己丑年:高百歲、陳鶴峰加入民族歌劇院,民眾樂園管理處從長沙接回高百歲,陳鶴峰從長沙回上海路過武漢,也被挽留下來,兩人都加入了民族歌劇院。

50年代-60年代

1950年1月18日,農曆己丑年十二月初一日:中南京劇工作團成立。

民族歌劇院、民眾樂園京劇場和人民劇院的二百七十多京劇藝人聯合組成「中南京劇工作團」。總團長為正在民族歌劇院演出的周信芳。下設兩個分團,分別由高百歲和陳鶴峰擔任。《中南京劇工作團章程》載明:「本團受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藝處直接領導」、「本團經濟自給自足,若有不足呈請上級補助之」。成立大會上,總團長和分團長被授予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的任命狀,全團演職員工從此成為國家藝術工作人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經在根據地政權和人民軍隊內成立過戲曲團、隊,而中南京劇工作團則是建國後最早建立的國營戲曲劇團。

1950年2月17日,農曆庚寅年正月初一日,晚:中南京劇工作團1950年赴上海演出

中南京劇工作團赴上海演出,演於中國大戲院上演。晚場推出《三打祝家莊》。這齣戲是根據延安平劇院劇本整理排練,高百歲前鍾離老人後孫立,郭玉昆飾石秀,陳鶴峰飾樂和,楊菊萍飾顧大嫂,其餘名演員賀玉欽、張宏奎、董少英、楊玉華等都在劇中飾演角色。

當時上海市舉辦春節戲曲競賽,共有榮譽獎和優勝獎兩類獎項,《三打祝家莊》獲京劇榮譽獎。文藝評論界在肯定這齣戲演出水平的同時,更對眾多名演員投入一齣戲,團結合作,嚴肅認真的新型舞台作風,感到難能可貴。上海的京劇同行到後台來看望老朋友,發現這裡名演員和一般演員一齊住在後台,吃公傢伙食,遵守集體作息制度,親切和睦的相處,一派積極向上的氣氛,都稱讚不已。周信芳未參加這次演出並被留在上海參加華東戲曲改革工作。

正是這次上海之行,劇團及賀玉欽邀請了高盛麟赴武漢參加演出,成就了高盛麟的後半生藝術發展生涯。

1952年,農曆壬辰年:武漢市京劇團成立。

中南軍政委員會撤銷,中南京劇工作團歸屬武漢市文化局領導,改名武漢市京劇團。中南京劇院同時改名武漢京劇院,從民眾樂園劃出來,專供武漢市京劇團演出和排練。

武漢市京劇團首任團長高百歲,副團長為陳鶴峰、高盛麟、郭玉昆、於宗昆、李福德(專職幹部)。當時名家雲集:老生有:高百歲、陳鶴峰、董少英、關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賀玉欽、倪海天;小生有:高維廉、楊玉華;旦角有:楊菊萍、李薔華、陳瑤華、王婉華;淨角有:葉盛茂、張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張嘯莊.此外還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員,完全可用「行當齊全、文武兼備、名家雲集、流派紛呈」來形容,堪稱國內的一流劇團。梅蘭芳曾不無讚嘆的說:武漢和北京上海是京劇的三大碼頭。 1955年7月,農曆乙未年:武漢市京劇團1955年赴華北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高百歲、郭玉昆、楊菊萍、陳瑤華、高維廉一行對北方10個市作了7個多月的旅途公演。

1958年3月,農曆戊戌年:武漢市京劇團1958年赴華東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高百歲、高盛麟率團赴蕪湖、南京、上海南昌演出3個多月。

1961年10月,農曆辛丑年:武漢市京劇團參加第十屆廣交會。應廣州秋季交易會邀請,高百歲、高盛麟率武漢市京劇團赴廣州演出。

1962年3月,農曆壬寅年:張君秋、高盛麟「走馬換將」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漢高盛麟和北京張君秋兩人為主,各帶一個演出小組進行了一次難得的交流演出,當時《人民日報》在報道中將這種演出形式稱之為「走馬換將」。張君秋為北京京劇團頭牌旦角演員,高盛麟則為武漢京劇團武生台柱,論名氣,二人在全國京劇舞台皆享有盛譽,可相伯仲和媲美。

視頻

麒派--哭祖廟--高百歲

周信芳弟子高百歲1936年《鹿台恨》,小王桂卿配像,別具特色

麒派京劇--掃松下書--高百歲

參考資料

  1. 武漢京劇院「十大頭牌」之高百歲比比專欄,發布時間;2018-8-3
  2. 周信芳與高百歲 梨園雜志,發布時間;2018-09-12 11:29
  3. 高百歲 (京劇名家) 國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