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錢小萍 | |
---|---|
錢小萍 | |
原文名 | Xiaoping Qian |
出生 |
1939年 江蘇常州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國家級絲綢專家 |
人物簡介
錢小萍,女,漢族,1939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代表作——宋錦織造技藝[2]的代表性傳承人。19歲那年錢小萍從蘇州絲綢工業學校畢業進入了蘇州絲綢研究所工作後,就一輩子和絲綢結下了不解之緣。她「復活」了瀕臨絕技的宋錦技藝,創建了中國第一所絲綢專業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3],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二代紡織人造血管的發明者。她被台灣中華文化館聘為技術顧問,被法國維也納絲綢博物館聘為名譽主席,在日本群馬絲綢博物館展廳的介紹里,她是在世界上有影響、有成就的四位絲綢專家之一。她還是第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蘇州絲綢博物館和中國絲綢織繡文物複製中心[4]創始人;首屆全國繭絲綢行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人物經歷
1939年,錢小萍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的一個普通市民家庭,因為家中經濟貧困,初中畢業的錢小萍放棄了升高中考大學的機會,考進了新成立不久的蘇州絲綢工業學校(後改為蘇州工學院,1997年併入蘇州大學)。在此之前,中國雖然有着悠久的絲織業歷史,但一直是手工作坊,師徒相傳,既沒有人專業去研究,也沒有系統的理論,更沒有專業學校培養專業人才。從蘇州絲綢工業學校畢業出來的19歲的錢小萍,成為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絲織專業人才。
在學校學習期間,錢小萍愛上了精緻、華美的絲綢,簡單的一根蠶絲,能織出各種厚薄、或光滑柔軟,或自然褶皺、圖案繁複、色彩艷麗的絲綢,愛美的錢小萍從此把自己的一生都和美麗的絲綢聯繫在了一起。
從學校畢業的錢小萍,順理成章地進入了蘇州絲綢研究所。當時的研究所剛剛成立不久,只有一間大屋,幾張台子,條件非常簡陋。錢小萍回憶說:「這裡的絲綢資料很多,要研究、設計的東西也多,但研究所的設計人員都是家傳手藝人,雖然在絲綢的織造方面有很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真正能做科研、會畫圖搞設計的人很少,我是第一個從專業學校畢業的年輕人。」錢小萍進入蘇州絲綢研究所工作後,學習、分析、研究的絲織物大部分是錦緞類,這類織法繁複、色彩華麗的織品深深地吸引了她,也為她之後進行宋錦的研究打下了基礎。她設計的處女作「瑩波沙」,就以構思巧妙、工藝精良而獲得成功,行銷到前蘇聯和東歐各國。
與此同時,錢小萍並沒有放鬆科研項目和新產品的開發。她發現,相比南京雲錦和四川蜀錦的日益興盛,源於蘇州的宋錦卻處於瀕臨技絕的境地,於是,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歷代絲綢織錦的研究複製上,又創建了中國絲綢織繡文物複製中心。由於宋錦失傳多年,技術人員和技術資料嚴重流失,就連實物和圖片也難得見到,她看到文獻上記載的宋錦代表作《清•菱格四合如意錦》,卻為沒能見到實物而遺憾。一次,錢小萍路過一家文物商店,不自覺地又走進去問店主有沒有宋錦收藏品,店主從箱子裡找出幾件宋錦殘片,錢小萍頓時眼前一亮,發現其中一塊正是「菱格四合如意錦」,雖然只是一小片,她卻如獲至寶。於是她和店主商量先借回去分析研究,並通過進一步設計改進,最後終於仿製成功。當她把仿製品送給店主時,店主驚嘆到:「宋錦又復活了!」
由於宋錦流傳下來的畫樣本就很少,技法也大多失傳,因此,每得到一個新畫樣,錢小萍都要拿着放大鏡一厘米一厘米的研究,一種花紋都要研究幾個月,然後畫出圖稿,設計織法,如果手工織錦,一天只能織幾厘米。20多年來,錢小萍不僅與國家博物館[5]、新疆博物館和青海博物館等合作,複製出了宋、明、清時期一度盛行的蘇州宋錦,還新開發出了11種面料。她帶領課題組完成了「先秦兩漢古絲綢文物複製研究」項目中的七件絲織品的複製,榮獲國家文物局[6]科技進步獎;之後,她又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難度極大的「四件珍貴唐織物的複製研究」項目,國家文物局鑑定認為:該複製品達到了與原文物「質似、形似、神似」的高水準。20175月8日,中央電視台[7]綜藝頻道《開門大吉》專門為她錄製了一檔節目《擇一事 終一生》。[8]
榮譽成就
1991年創辦了全國第一座絲綢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
1992年,她帶領課題組,完成了「先秦兩漢古絲綢文物複製研究」項目中的七件絲織品的複製。榮獲國家文物局科技進步獎。
1994年,她又帶 領課題組圓滿完成了難度極大的「四件珍貴唐織錦物的複製研究」項目,國家文物局鑑定認為:該複製品達到了與原文物「質似、形似、神似」的高水準。
1995年9月,成立了中國第一家絲綢織繡文物複製中心。
1998年應邀參加日本絲綢之鄉群馬縣的絲綢博物館開館典禮,該館三天的活動時間中,有半天是由她作特別學術報告。
2004年,負責編寫宋錦項目保護計劃和宋錦申報計劃,並編著《蘇州宋錦》專輯,一同交於文化部[9]。
2005年,歷時八年主編的《中國傳統工藝全集——「絲綢織染」卷》正式出版。
2006年,被評為非遺宋錦技藝的國家級傳承人。
2010年,完成專著《中國宋錦》一書。
作品欣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