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響水潭,品賞櫻花谷(楊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遨遊響水潭,品賞櫻花谷》是中國當代作家楊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遨遊響水潭,品賞櫻花谷
二十年前的金秋八月,我同三里鎮文化站長汪作泉慕名來到三里風景區,徒步去謁拜她。從三里鎮出發,取道尚家沖,溯流而上,溪中怪石嶙峋,溪水繞石而流,淙淙有聲。兩岸是連綿的高山,山坡上楓葉初紅,像是燃燒的火焰;叢林中偶爾一縷縷青煙,那是山民們在用樹葉焐火串肥,山嶺腳下不時傳來一陣陣吆牛聲,那是農人在忙着秋播。
一路上越嶺爬坡,繞山石,淌溪流,過石板橋,攀石階,只見山道兩旁生長着叢叢修竹,岩石上爬滿了青藤,還有百合花、山楂果、野李子點綴其間,一幅春華秋實的景色。好不容易七彎八拐,來到一個叫石板河的寬闊的河面,同來的汪作泉站長說,在這裡歇息一會。這裡歇息再好不過,這是一段石板河床,長近百米,寬數十丈,兩岸是茂密的叢林,石板呈灰褐色,光潔無比,世上竟有這樣光滑平坦的巨大石板,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磨而成。我驚喜得大叫,禁不住在上面打了幾個滾。石板河床上方有一圓潭,流水衝進潭中,浪花飛濺,轟然有聲,令人眩暈,丟一塊碗大石頭進去,卻從下游出水口中翻出來,好大的吸力。這是一處奇景。
走到一個叫老虎洞的山下,引路的村支書說:「這山裡頭還有點看頭。」 一看時間尚早,那就看一下吧,跟着別人從老虎洞口進去,洞七曲八彎,有像鐘乳石一樣的東西,滴着水,我跟着他們一忽兒上,一忽兒爬,一忽兒鑽,衣服被綠苔弄髒了,裡頭大洞連小洞,彎彎拐拐,洞洞相連,縱橫交錯,如迷魂陣。山洞有好幾個出口,妙趣橫生,整座山是九洞十八口的空山;我聯想到了《西遊記》,這洞裡是不是有妖怪。
轉過一山嘴,似聽見有水聲轟鳴,村支書人說,快到響水潭了。一聽來了精神,老遠看見達團山和告娃山對峙的峽口有一股溪水,從數十丈高的崖口上落下,如一匹白簾;我們呼叫着往近前奔去,但不好走,兩邊都是絕壁,只有順河道而上,而河中全是斗大的圓石,激流如蟒蛇在石間遊走。我們只能慢慢繞行。好不容易走到近前一看,不由得驚呆了。這是一條不同一般的瀑布,兩山之間有一條寬五丈的口子,下面是一陡高十丈的懸崖,河水流到此處,奪路而出,從崖壁上飛瀉而下,落到下面一個寬闊的水面上,形成一掛巨大的瀑布;轟然有聲,聞若驚雷,又似龍吟虎嘯,又似洪鐘震盪,數里可聞,因此而得名:響水潭。潭面上迷濛一片,飛濺的水珠化成雨霧,把潭四周的草木全部潤濕。細看瀑布右側凹進去一個洞,大若房屋,叫做「仙女缸」;當地人說,每當清晨黃昏,雨霧迷濛時,可見一位仙女在潭邊浣衣;仔細看時,卻又隱而不見,把本來霧氣氤氳的潭面更鍍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東西兩側的峭壁上,藤蔓盤結,草木蔥蘢。當地又說這石壁上的洞叫「觀音洞」;不管怎麼說,它背靠懸崖,面臨險谷,深不可測,遊人罕至,是一個人間仙景。
我正望着潭水呆呆地出神,心裡幻想着仙女真的能夠出現,同行者拍了我一下肩膀:「走,下面看看,還有景致。」 沿溪下,依山轉彎,溪水形成了個小落差,造成了第二瀑布和第二潭;再下,溪水忽然依山勢向右拐彎,又形成一股湍急的小落差,有了第三潭,不過依次地矮,潭也淺了,這一段溪流很奇怪地忽左忽右地彎曲成了「M」 形,因而又稱「三疊水」。三潭皆被山石絕壁包圍,石縫中長出各種奇花異草,情趣無窮。兩岸林蔭遮蔽,山風吹拂,環境幽靜,真是一個避暑休息的好去處,這麼好的景致,卻不為世人所知,真是太可惜了。 我正想心事,汪站長提醒我:「回去了吧,村支書家已將晚飯安排好了,這裡的景致多得很,上面還有煙波塘、秤鈎山、天書壁,明天再看吧!」 此時才覺夜幕降臨,眼前的景物漸漸躲到夜色里去,遠山近物都變得一片空濛。
一路上,我仍然在想,此地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風景區,景觀數十處,若是開發出來,肯定遊人不絕,想想如今人們都重視旅遊玩樂,一到節假日,各景區人山人海,擁擠爆滿,而世界上竟又有這麼多旅遊資源被遺忘、被埋沒,不被世人所知,我為此有一種遺珠之憾!直到進了村支書家,他才告訴我一個消息:政府正準備修路,把此地開發出來,把所有的景點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名副其實的旅遊風景區。我想那時她的風姿便可真正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但願三里風景區能成為真正的旅遊勝地。
二十年後的今天,真是天隨人願,這裡真的開發成了一處風景區——十八潭旅遊風景區,響水潭將作為旅遊風景區的一部分,供遊人觀賞。
虎年三月春暖花開時節,我們約上一幫朋友,三里派出所塗所長盡地主之誼,熱心地為我們介紹,當嚮導,希望我們多回家鄉看看,愛上家鄉的山水,然後描寫家鄉的美景。我們同來的還有人民禁毒雜誌社郭毅社長,出發時驅車途經茶葉公園,沿着蜿蜒的山路,入眼全是層層疊疊的茶樹,數萬株野生櫻花和滿山茶樹相映成趣,這裡既是茶的世界,更是花的海洋。從武漢丶周邊縣市開車來觀賞櫻花的遊客絡繹不絕,有的遊客竟然帶着帳篷住下來,第二天繼續看。這也同樣預示着,整片整片的櫻花谷可以形成產業,看地方政府如何打造了。這使我聯想起江西婺源的油菜花,一種普通的油菜花竟然形成了旅遊產業,政府是否考慮設一個櫻花節?
三里鎮完全可以利用櫻花做點產業,收個門票什麼的,既可賞櫻,又可採摘櫻桃,打造成採摘園。
因為這是一個朝陽產生,天然風景。每到三月初,滿山滿谷的野櫻桃花開,簡直成了花山,迎風招展,近看花團似錦,遠看燦若雲霞,蔚為壯觀,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前來飽覽櫻花的遊客絡繹不絕。「抬頭可觀花,低頭能採茶」,柏園村黨支部書記戴斌說,3月中旬就能看到盛開的櫻花,花期將持續半個月左右。為了迎接八方遊客,三里城鎮從2月中旬開始對櫻花大道道路、環境衛生等進行改造和完善,安排好警力維護秩序,等等,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喜迎「八方客」。
三里鎮已經在做這方面的文章了。近年來,三里城鎮黨委政府圍繞農旅特色小鎮、茶葉小鎮「兩個定位」,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打造三里茶葉生態公園3A級旅遊度假區。利用新茶初成、蘭草花開、牡丹盛開、黃桃採摘等時機,吸引遊客前來觀光,實現農業效益和旅遊效益雙豐收。
觀賞了孤山寨大大片大片的野生櫻花林,看時間還早,我們又就近遊覽了響水潭,相比20年前徙步而來,現在比以前方便多了,至少水泥路修到了旁邊。據說,路是由鄉村振興項目和一個回鄉創業人士舒祥成共同修的。塗所長說,我們晚一點就在他的農莊吃飯,順便可以採訪他。
通往響水潭的一小段路無法修的,那是一段原始樹林山坡路,因為響水潭在谷底,要下一面筆陡的斜坡,有條件只能砌成台階,但眼下我們只能扶着樹木慢慢下坡,下到河底,然後再順着石壁才能到達潭邊,河邊有巨大的石頭,還是20年前的模樣,沒有多大的變化,有變化的是那一次豐水季節,水流很大,轟然而下,飛濺到30米落差下面的深潭,聲如洪鐘。這次是枯水季節,一小股流水如白練掛在崖壁上,沒有多大氣勢,顯得很溫順,又如一條小白龍爬在崖壁上。潭裡的水藍幽幽的,清澈但不見底。據說潭底有三人深,面積有四間房那麼大。大家興高采烈地玩了一會水,洗了一把臉,幹警陳黎踩滑了,差點落水。郭毅在潭邊吼了一嗓子,發出很大的回音,因為潭三面都是石壁。
深潭皆藏龍,我們去年十月底來的時候就有一番奇遇,真的遇到了一條「龍」一一一條四米長茶杯粗的黃花蟒蛇,在我們經過的一處崖壁石穴里,我們往潭邊去的時候它沒出來,按說這初冬季節蛇是歸洞的,可能是我們嘰嘰哇哇的說話聲吵醒了它,打擾了它的修煉,我們往回爬的時候,它已經鑽出崖壁下的石穴,在下面石板上頭翹起兩尺多高,身上是黃褐色的斑紋,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奇地看着我,好像不認識似的,我們相距僅三尺多遠,我很害怕,擔心它過來把我纏住;當地人說大蟒蛇最喜歡纏人,然而用尾巴攪開你的鼻孔,喝你的血。我嚇得沒敢喊叫,只想快點躲開。我當時在病中才恢復,走路都很吃力,但蟒蛇這麼一驚嚇,身體的潛能激發出來,三步並做兩步,幾乎是跳着跑過去的。我心想,大蟒蛇,你要纏就纏跟在我後面的塗所長吧,他是公安幹警,他勇猛,說不定能把你捉住,我是不抵纏的,肯定會被嚇死!
等我心跳加速地爬到那邊斜坡上,我才敢問塗所長方才看到那條蟒蛇沒有?他說看見了,已經在往洞穴里退,我嘆服,執法幹警身上有股正氣,連猛獸蟒蛇都怕他們。 有了上次的經歷,這回經過這個崖壁小洞穴時,心有餘悸,留了一點神,生怕蟒蛇又出來了,但這回它沒有出來,可能是躲在裡面潛心地修煉! 回到公路邊,已是夕陽西下,塗所長說,我們就在旁邊的舒家老屋農莊裡吃個飯,順便了解一下舒老闆的創業經歷。這農莊原是個青磚砌的大院,自家住的院子,只是旁邊用木板圍了一堵牆接了一間大餐廳,很有點古樸典雅的特色,餐桌也是木板製作的大圓桌,更有意思的是那凳子也是木頭鋸的圓凳,沒修飾,是木頭的原生態,坐在上面很穩,看來舒老闆是個有心計的人,還有點藝術細胞,門口也是放了一排鑿書的石條,供遊客休息,門口是一片空地,挖了兩口池塘;旁邊全部種的是桃樹,此時桃花正開,很有一番世外桃源的味道!
舒祥成老闆才從外面回來,塗所長作了一番介紹。舒老闆個子不高,但很精明,問為什麼想搞一處農莊?他說,隨着十八潭旅遊的旺盛,遊客增多,需要接待,他就辭了武漢的工作回來了!利用老屋的青磚房改造成了現在這個農莊;另外,近幾年,觀賞野櫻花的遊人越來越火爆。說起來,櫻花谷的興旺跟舒老闆還有很大的關係,正是他對家鄉一往情深,不斷地把美景和櫻花谷的照片傳到網上,製作成抖音,發到朋友圈,招來很多人的關注;就在我們晚餐的時候,武漢還趕來一幫驢友,要在這裡吃飯住宿,明天好拍照,指望舒老闆給他們當嚮導。舒祥成美中不足地說,我的農莊接待能力有限,吃飯一次只能開五桌,住宿只有十多個床位,他想再把它再擴大一點,所以他自己先墊資100多萬,修通了一條連接外村的水泥路。舒老闆算是典型的回鄉創業人士。
晚餐,地道的農家菜,我們吃得很開心,更令人驚喜的是有舒老闆特製的「土蜂泡酒」,能治風濕等疾病。我們離開的時候,還有車往這裡開,是前來住店的,準備第二天看櫻花谷和響水潭。我心喜,看來這裡真的會成旅遊熱點,我為自己的家鄉有一處旅遊去處而欣慰,我一個文人幫不上別的忙,只能給他們多寫點文章叫喊!
我們走了。再見了,孤山寨野櫻花谷;再見了,響水潭;再見了,舒家老屋農莊,我下次還會帶更多的朋友到這裡來朝拜,到這裡來採風的![1]
作者簡介
楊豪,湖北大悟縣人,報告文學作家,民革湖北省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