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達爾文自然之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達爾文自然之子》簡介:2009年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及《物種起源》面世150周年,紀錄片《達爾文--自然之子》是中央電視台首次為著名外國歷史人物製作原創性長篇傳記紀錄片。其中《探索發現》攝製組特地遠赴英國訪問了達爾文的故居、他的母校劍橋大學以及1860年舉行進化論大辯論的牛津大學等一系列相關場所,並採訪了達爾文的後代及多位研究達爾文的歷史學家。

分集劇情

達爾文 自然之子(一):自由的心

1809年,達爾文出生於英格蘭小鎮什魯斯伯里,從小他便表現出對大自然的強烈興趣。達爾文自懂事起就比較靦腆,也許是想讓他外向一些,父母常常有意培養他親近自然,讓他觀察燕子春天什麼時候回來,數一數花園裡的某一種花開了幾朵。達爾文曾在一個小本子上一字一句地寫下:「1819年,我家花園裡開了160朵花;1820年開了384朵,1821年開了363朵。」達爾文晚年曾對許多人說過:「我是個天生的自然科學家,我對自然科學的熱愛是恆久不變的。」(探索・發現2009年第328期)

達爾文 自然之子(二):別了青春

貝格爾號艦長羅伯特・菲茨羅伊比達爾文大四歲,1831年夏天,貝格爾號第二次遠航在即,菲茨羅伊深知遠航的艱苦與寂寞,於是決定邀請一位年輕紳士達爾文參加遠航。達爾文得知這個機會後欣喜若狂。1832年7月5日,貝格爾號離開里約熱內盧,上百隻海豚突然出現在船舷兩側,伴着貝格爾號歡快游向大洋深處。23歲的達爾文深深意識到正如自己的故鄉漸行漸遠,自己那充滿陽光的青春歲月也一去不復返了。(探索・發現2009年第329期)

達爾文 自然之子(三):我的世界

本期介紹了貝格爾號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後,達爾文發現了群島上象龜之間和雀科鳴禽之間存在的微小差異,這些差異給了他生物進化的第一分靈感。(探索・發現2009年第330期)

紀錄片流派

紀錄片一詞是英國約翰·格里爾遜最早稱呼出來的[1]

紀錄片美學觀的奠基者:維爾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維爾托夫開創了「電影眼睛派[2]」,提倡鏡頭如同人眼一樣「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紀錄電影運動:五十年代末開始的紀錄電影創作潮流實際上由兩大紀錄電影運動組成,他們分別是法國導演讓·盧什(《夏日紀事》 1961年)為代表的「真實電影」運動以及由美國梅索斯兄弟(《推銷員》 1969年)代表的「直接電影」運動。真實電影為參與式電影,允許導演介入到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煽動其中一些劇情的發展。直接電影為觀察式電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3]

視頻

達爾文自然之子 相關視頻

一分鐘了解達爾文心中的進化論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模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