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見利忘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見利忘義
jiàn lì wàng yì

近義詞

反義詞見利思義

出 處 :《漢書

體 裁成語

屬 於 :貶義詞

見利忘義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為jiàn lì wàng yì,意思是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出自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原文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為酈寄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1]

譯文

漢文帝的時候,天下都認為酈寄出賣自己的朋友。出賣朋友,正是所謂的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典故

秦朝末年,由於秦二世的殘暴統治,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有一個叫的酈商在高陽起兵,後來歸順了劉邦。他將自己的四千兵馬交給劉邦統率,自己衝鋒陷陣,立下不少功勞。劉邦打敗項羽以後,做了皇帝以後,讓他當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後來因年齡大了賦閒在家。

劉邦死後,呂后把持朝政。她違背劉邦立下的「非劉姓者為王,天下共擊之」的規矩,封自己的侄兒呂廣呂祿為王,而且還大封諸呂,導致了呂家權勢熏天,為以後埋下了隱患。呂后病死後,呂家的人蠢蠢欲動,眼看一場政變就要發生,漢朝大臣們個個捏着一把汗。

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跟一些打天下的老臣們緊急磋商,討論對策,最後決定為了平息禍患,必須誅滅呂氏家族。但是,當時的兵權在呂祿的手中,他掌管北軍,周勃雖然是名義上最高的將領,但是如果拿不到兵符就無法調遣部隊。

周勃陳平想了半天,就想利用酈商的兒子酈寄與呂祿是好朋友的關係,除掉呂祿。周勃首先劫持住酈商,威脅酈寄引出呂祿,乘機奪取兵符。呂祿聽從酈寄的勸告,出外狩獵散心,周勃奪了兵符,趁機控制北軍,隨後便把呂氏家族全部誅滅。

酈商在誅呂事件發生後不久就去世了,酈寄由於立下大功,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後來史書評論酈寄,說他見到有利可圖,就出賣了朋友,是個沒有道義的人。

引證

視頻

見利忘義

參考資料

  1. 見利忘義,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