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見利思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見利思義是中國的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在面對利益之時,首先思考、分辨利益的獲取是否符合道義。是儒家用以處理義利關係的準則。對利益的追求與對道義的堅守之間常存在衝突。人們往往會因為貪圖私利而忽視道義,行背德違法之事。針對這種情況,孔子(前551—前479)提出了「見利思義」的主張,倡導人們應該在道義的原則之下謀求利益。知曉道義的是君子,一味追求利益的是小人。

引例1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yāo)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論語·憲問》) (看見利益時思考該不該得,遇到危險時肯付出生命,經過長久的窮困而不忘記平日的諾言,也可以說是成人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