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精神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智慧、道德的進步狀態。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階段。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形成的人類歷史上新型的精神文明[1],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特徵。
概述
精神文明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jīng shén wén míng,意思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學、文化等。精神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智慧、道德的進步狀態。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階段。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形成的人類歷史上新型的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特徵。
東方精神文明
指以儒家正統的思想觀念及其倫理道德為中心的中國傳統文化[2]。20世紀20年代,由張君勱、梁涑溟、梁啓超等提倡。認為「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學家,側重內心生活的修養,其結果為精神文明」。三百年來之歐洲,側重以人力支配自然界,故其結果是物質文明"(張君勱《人生觀》)。聲稱:"外國物質文明雖高,中國精神文明更好。"(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當時的《東方》雜誌則是宣傳東方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
主要表現
精神文明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社科文化方面,包括社會的文化、智慧的狀況,教育、科學、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水平。
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會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會風尚和人們的世界觀、理想、情操、覺悟、信念以及組織性、紀律性的狀況。
作用是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滲透在整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之中,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構成一個四位一體的文明建設格局。
精神文明建設就是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風尚,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些都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精神文明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在主觀世界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歷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歷史聯繫,又有本質區別。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發展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以後,中共中央曾多次鄭重指出: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方針。
視頻
精神文明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環球網,2016-10-17
- ↑ 傳統文化中的四種精神,求是理論網 ,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