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竺可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竺可楨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出生地: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

出生日期:1890年3月7日

逝世日期:1974年2月7日

代表作品:《氣象學》《物候學》

主要成就:1948年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竺可楨(Chu Kochen, 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紹興東關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

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早年

1890年3月7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東關鎮(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一個小商人家庭。

1905年進入復旦公學中學部學習(未畢業)。1909年進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預科土木工程系學習。1913年畢業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1918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18年到1920年任教於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今武漢大學)。

經歷

1920年到1925年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1925年,因東南大學派系鬥爭,竺可楨轉任商務出版社編輯。1926年8月,竺可楨到天津,被張伯苓聘為私立南開大學教授,講授地學、氣象學[1]。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

1936年到1949年,他擔任任國立浙江大學校長。1937年1月13日,遠東氣象會議香港開幕,到會代表20餘人,中國派竺可楨出席,會期7天[2]:5339。4月4日,中國地理學會在南京開第四屆年會,會上宣讀論文25篇,大會由竺可楨主持[2]:5397。在此期間,養成優良學風,廣攬名師,特別是延攬了衆多中國科學社和前學衡社的成員,使浙江大學迅速崛起成爲世界一流大學,時人稱浙大爲「東方劍橋」。在浙大的發展歷程中,擔任校長達13年之久的竺可楨先生可謂厥功至偉。他被公認為「浙大學術事業的奠基人,浙大「求是」精神的典範,浙大的靈魂」[3]。校訓「求是」即是由他提出,校歌亦是他請著名國學家馬一浮作詞、音樂家應尚能譜曲作成。

1945年國民黨六大召開前夕,列入朱家驊與陳立夫聯名向蔣介石推薦的98名「最優秀教授黨員」之一[4]。1948年選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蔣中正撤離上海,從舟山蔣經國到上海去請當時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到台灣遭拒[5]:276。10月16日,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籌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晚年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兼任生物學地學部主任;1956年「綜合考察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竺可楨擔任委員會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4年2月7日,因肺病北京逝世,享年84歲。竺可楨被公認為中國氣象、地理學界的「一代宗師」。文革期間,竺可楨雖未受到較大衝擊,但每日如履薄冰、提心吊膽。為免禍便和吳有訓商量,兩家一起採取一系列措施「自我改造」。[6]

言論

  • 「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做什麼樣的人?」
  • 「大學教育之目的,在於養成一國之領導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討專門智識,而尤重於鍛煉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確,獨立不阿,遇事不為習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從潮流,惟其能運用一己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學教育之富於常識也。」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二十周年校慶演講,《國風月刊》第8卷第1期(民國25年1月1日))
  • 「一個學校實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選,圖書儀器等設備和校舍建築。這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實,最為重要。」「教授是大學的靈魂,一個大學學風的優劣,全視教授人選為轉移。假使大學裡有許多教授,以研究學問為畢生事業,以作育後進為無上職責,自然會養成良好的學風,不斷的培植出來博學敦行的學者。」(民國25年4月25日在浙江大學座談講話)
  • 「科學的目標是在求真理。真理所在,雖蹈危履險以赴之,亦所不釋。」
  • 「科學家的態度,應該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絲毫不能苟且。」
  • 「據吾人的理想,科學家應取的態度應該是:(一)不盲從,不附和,一以理智為依歸。如遇橫逆之境遇,則不屈不撓,不畏強禦,只問是非,不計利害。(二)虛懷若谷,不武斷,不蠻橫。(三)專心一致,實事求是,不作無病之呻吟,嚴謹整飭,毫不苟且。」
  • 「研究科學之目的,固在探求真理,並非專重應用。但應用科學方法,利用厚生,至國家之富強之境,固亦不可忽視。」

家庭

竺可楨夫人張俠魂自幼努力學習,不僅愛好繪畫,還寫得一手勢如劈玉的好字。本世紀20年代的中國始有飛機,男子尚且望而生畏,可勇敢好奇的張俠魂竟毫不猶豫,自報奮勇,一定要坐一坐,此舉便使她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乘坐飛機的女性。竺可楨非常欣賞張俠魂的性格。就在張俠魂坐飛機的那段時間裡,他寫了一篇《空中航行之歷史》的文章。這大概同張俠魂坐飛機一事不無關係。張俠魂與竺可楨於1920年在上海結婚。他們共同生活了十八年。據竺可楨的日記記錄,張俠魂染上痢疾之後,他心急如焚,每天記錄著妻子病情的發展情況,悉心照料,盼望妻子早日康復。可是病魔終於將愛妻從他的身邊奪去,使他一人在孤獨中彷徨。喪妻的痛苦折磨著竺可楨,俠魂的一切用品都在引起他對愛妻的懷念。一份手稿,件件衣物,觸景生情,俠魂的音容笑貌在夢中陪伴著他。 經人介紹在1939年陳汲與竺可楨相識,並於1939年9月21日與他正式訂婚。[7]

重要著作

紀念

故居

南京頤和路西側的珞珈路48號大院內,一座灰色的磚木結構2層小樓里住了不少市民,這與其它公館常年大門緊閉有所不同。這座小樓最早的主人,正是被譽為中國「氣象學之父」的竺可楨。竺可楨20世紀30年代擔任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時,建起了這座別墅。1936年,竺可楨調往杭州,離開南京故居。1962年竺可楨加入中國共產黨,認為私人住房應該歸國家所有,便將這座房子交給了南京市政府。2012年,竺可楨舊居列入南京市第四批文保單位。[8]

塑像

2002年5月11日,南京大學隆重舉行李四光、竺可楨塑像揭幕儀式,由此拉開「百年南大名人塑像」的帷幕,為南京大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景。[9]

為紀念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竺可楨先生,11月18日,由國際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的竺可楨先生塑像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揭幕。[10]

展覽

2022年9月15日,「筆鑒丹心--手稿中的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第一篇章「眾心向黨」,以竺可楨的一頁日記,展現新中國科技發展史上重大舉措的誕生,以竺可楨本人的感悟展現黨對科技、人才的重視。[11]

視頻

先生竺可楨:人皆可以得善

中國近代地理學奠基人 大師竺可楨

參考資料

  1. 竺可楨:中國科學史研究事業的奠基人. 人民網. [2016-07-18]. 
  2. 2.0 2.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編).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3. 蘇步青. 懷念竺可楨先生. 浙江大學網站. [2011-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3). 
  4. 45年國民黨「最優秀教授黨員」:華羅庚陳寅恪馮友蘭
  5.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ISBN 9578506074. 這個人(竺可楨)和我(蔣經國)私交不錯,當找到他的時候,我轉達了領袖(蔣介石)請他到台灣的意思之後,他想了想說:「謝謝領袖的好意,我看不必了。詢以原因,他說:「大勢已去,台灣將維持多久,頂多半年?一年?」我說:「時局決非如此!」後來無法再說下去,他反而跟我說:「你不必到台灣去了。」當時我憤怒的說:「人各有志。」最後便不歡而散。 
  6. 張東園. 留在大陸的中華民國院士之大結局(一). 大紀元. 2017-01-10. 
  7. 《中外名人情侶辭典》,1988
  8. 竺可楨當年將頤和路故居主動交公,新浪網
  9. 我校地學學科創建人——竺可楨,南京大學校友網
  10. 竺可楨先生塑像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揭幕,科技網
  11. 「筆鑒丹心——手稿中的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展」在京開幕,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