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面積3000公頃。1997年成為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麋鹿及其生態環境。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保護區位於黃海西岸,區內有大面積的灘涂、沼澤、鹽鹼地,動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複雜。自然植被主要有白茅、蘆葦等,維管束植物共有223種;動物有獸類20多種,鳥類182種,兩棲類和爬行類27種,魚類150種、棘皮動物10種,環節動物62種,腔腸動物8種、浮遊動物98種,具有典型的沿海灘涂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
1986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合作從英國倫敦的七家動物園引種39頭麋鹿到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之前,麋鹿繁殖到268頭。保護區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天鵝、河鹿等19種,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95種,是候鳥重要越冬地[1]。
歷史沿革
20世紀60年代,在大豐區新團、大龍、三圩、劉莊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亞化石)出土,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充分證明大豐曾是麋鹿的故鄉。1984年春國際野生基金會和我國林業部組織專家、學者、技術人員來此調查考察,確認其適宜麋鹿生活,
經國務院批准,林業部和江蘇省在此聯合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由林業部投資120萬元,於1985年着手建設。保護區分為三個放養圈,核心圈面積45畝,中圈1815畝,外圈1.3140萬畝,都用鐵柵欄圍成,以逐步擴大麋鹿群活動圈。保護區內以鋪設砂石公路,建有管理人員工作室和生活用房,並接通高壓電源,供區內照明和開發使用。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創建於1986年,原為大豐林場的一部分。
1986年8月13日上午,從英國倫敦以8箱分裝麋鹿42頭(雄性13頭,雌性29頭)空運廣州,換機飛上海,再用汽車轉運大豐保護區放養。
1995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保護網絡」。
1996年底,該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到2666公頃,增加了第三核心區。
1997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2003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濕地國際列入「東亞—澳大利亞鳥類保護網絡成員」。
2006年,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示範自然保護區」[2]。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海岸淤積地帶,黃海海岸線不斷向大海延伸。
視頻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大豐麋鹿保護區迎第一批越冬灰鶴,鹽城網,2018-10-25
- ↑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命名為「全國林業示範保護區」,千景旅遊網,200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