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平鎋作亭於渠河之右予請名以觀而通守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永平鎋作亭於渠河之右予請名以觀而通守江》是南宋理學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生平著述頗豐,遺稿由其子魏近思、魏近愚刊行,傳世有《鶴山先生大全文集》109卷、《九經要義》[1]263卷、《國朝會典》200卷、《古今考》20卷、《經外雜鈔》3卷以及《周易集義》、《易舉隅》、《周禮井田圖說》、《蕉窗雜錄》、《豳風考》、《正朔考》、《師友雅言》,以及大量題跋、奏議、銘文輯錄等。
他的詩詞作品被輯錄為《鶴山詩集》、《魏了翁詞》、《鶴山長短句》等。《全宋詩》、《全宋詞》亦收錄有其作品。
“ |
渠河有水清且漣,弄丸之暇游其間。風輕沙暖鷗忘機,天開日烜魚逃筌。 山中不知歲月改,春洲六度聽綿蠻。聞人昔游不到此,岸容山色如有冤。 永平教孚訟亦簡,為我卜築河之干。臨流興懷嘆不足,因思孔聖感逝川。 豈無日景自北起,亦有天運從東旋。風霆流形草木賁,星辰垂象郊原寬。 乾坤坎離更見伏,春秋代謝相迴環。雖將此理醒群聵,更向川上觀微瀾。 存神過化義亹亹,行著羽察心閒閒。子思淵淵達天德,子車混混窮原泉。 東流不休發呂氏,潺湲遠望悲屈原。聖賢分量已差等,後來承誤滋可嘆。 或嗟年衰勸努力,或謂時逝宜游盤。須看龍見水歸壑,又識雨降雲蒸山。 陰陽翕闢本無閒,俗儒但作死生觀。河南挺生二程子,指示道體鐫冥頑。 人能於此發深省,致知格物茲其端。神徂聖伏二千載,是心長與江瀰漫。 文通為揮五色筆,大篇長句垂不刊。春風沂泗儼在此,居人莫作渠陽看。 |
” |
— [南宋]魏了翁 |
作者簡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縣(今屬四川)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為兵部郎中,累遷秘書監、起居舍人。寶慶元年(1225年),遭到誣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紹定五年(1232年),起復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之職督視江淮京湖軍馬,封臨邛郡開國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獲贈太師、秦國公,諡號"文靖"[2]。
詞的成就
在多達一百零九卷的《鶴山全集》中,有三卷長短句,其中十分之九為壽詞,為宋人詞集所罕有。 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7以為"皆壽詞之得體者。"張炎《詞源》卷下則雲:"難莫難於壽詞,倘盡言富貴則塵俗,盡言功名則諛佞,盡言神仙則迂闊虛誕。"
在內容上,魏了翁的壽詞融鑄了以往壽詞多不表現的內容,其中個人性情的描寫給壽詞內容上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在藝術上,魏了翁有意識的以詩為詞,大量使用典故,給俗的壽詞注入了雅的因子,又繼承屈騷傳統,使用比興手法傳情。 因此,無論是內容,還是在藝術上,魏了翁的壽詞都有其獨具特色的地方。 並且,魏了翁的壽詞在文學史上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無論是促進俗的回歸還是發揮多種文化與教化功能等,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3]。
視頻
張永平鎋作亭於渠河之右予請名以觀而通守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五經、六經、七經、九經、十三經究竟是怎麼回事?,搜狐,2017-05-02
- ↑ 魏了翁,古詩文網
- ↑ 張帆:魏了翁壽詞創作考源 ,搜狐,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