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孝廉報》,傳統戲,該劇1936年由筱丹桂首演於杭州大世界。
劇目介紹
越劇《孝廉報》根據同名京劇移植,寫康平縣貧民曹安因母病危思肉,與其妻謝氏相商,欲賣其子桂香之衣。曹安行至街頭,遇騙子拿心,將衣騙去。曹安沮喪而歸,持刀欲割股奉母,適桂香放學歸家,奪刀割己肉,霎時雷電交加,桂香競升天而去。曹母食桂香肉,果愈。曹安以實相告,曹母大怒,責曹安夫婦謀殺子嗣,親自鳴鼓控告。縣令萬榮提審曹安夫婦,天上太歲星下界,攜來桂香並押拿心至公堂,言明桂香系孝廉星下界,陽壽七歲已滿,為天神召回。萬榮看畢,太歲星和桂香已不見,唯拿心跪階下。萬榮對曹安夫婦說明神意,並將拿心判罪。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孝廉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