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蘭又名蘭花,是蘭科植物(Orchidaceae)的統稱,但中國傳統上的蘭花是特指蘭科中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一些蘭屬(Cymbidium)種類。栽培的蘭花有中國蘭和洋蘭之分, 中國蘭又稱國蘭, 是指蘭科蘭屬的少數地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國蘭包括春蘭、蕙蘭、建蘭、墨蘭、寒蘭、蓮瓣蘭和春劍等7個系列,是我國傳統的觀賞植物,除在我國擁有眾多的愛好者外,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也很受歡迎。因此,國際上又稱國蘭為東方蘭。
目錄
植物學史
春蘭、蕙蘭、寒蘭、建蘭、墨蘭等國蘭在我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世界上最早的兩部蘭花專著,即《金漳蘭譜》(1233)和《蘭譜》(1247),就是專門論述蘭屬地生種類及其栽培經驗的。
先秦
在古代典籍中的「蘭」是菊科澤蘭屬佩蘭和蘭科蘭屬蘭花的統稱。蘭作為一種植物,成為描繪歌頌的對象,並不只是因為其特有的自然屬性,而在於它人格化的特質滿足了人們托物起興,寄託情感的需求。
孔子將中國蘭引入中國文化,用蘭作為一種文化意象建築起一種人所需要追求的精神品格和境界,使其與國學相融合,並在後期備受儒、釋、道推崇。愛國志士屈原,在《離騷》中這樣寫道:「余既滋蘭則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表達了潔身自好,孑然衛國的決心。
這一時期,人們賦予蘭的人格美特質正是文人主觀意念下對於蘭自然屬性的文化解讀,以物喻情,以蘭自比,蘭幽香高潔被無數人所知的高貴氣質也為孔子屈原君子之德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和屈原為中國蘭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魏晉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的思想以個人修養的方式進入統治階層,魏晉玄學的興起為魏晉時期的山水審美時尚提供了重要的社會情感動力,其對人性,對個體人的價值追求,成為整個時代的潮流。魏晉時期文人欣賞歌頌的對象轉向山水,在對自然山水的審美中,人作為審美的主體從現實生活中超脫出來,轉而關注到自身,是一種對於自我的超越,此時的蘭,不只是單純的審美對象,而成為表達自我人格的對象。這一時期,國蘭已經成為士大夫閒暇之時的消遣,成為日常生活的點綴。
唐宋
唐宋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璀璨輝煌階段,從唐朝的熱烈飛揚到宋朝的內斂自省,既有積極入世、又有出仕歸隱。這一時期的文人勇於書寫自己對浩瀚宇宙的態度,細緻品味生活之趣,豐富了國蘭文化記錄。安史之亂之後,文化中心南移到江南地區,這一時期出現了中國蘭自然與文化概念的接合。宋代以來,「蘭」正式開始被定義為蘭科植物的總稱,文學作品中描述的蘭多為蘭科植物中的地生蘭。
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譜——《金漳蘭譜》,作為藝蘭技巧的指導性文獻,開闢了國人對於蘭有針對性的的培養鑑賞風氣,與同時代王貴學編纂的《王氏蘭譜》並稱為我國古代專述國蘭的雙璧。
明清
明清時期,發達的手工業帶動商人階層、官僚文人的壯大,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使人們的審美越發通俗化。江浙成為主流藝蘭地區。
王世懋的《學圃雜疏》中提供了蘭的培植經驗;康熙四十七年,禮部侍郎汪灝,專注修書,將明代王象晉的《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改編為《廣芳群譜》,收錄進《四庫全書總目》,《廣芳群譜》因其通俗性和普及性,成為國學基本著作;「嘉興畫派」五人之一的許霽樓編篡的《蘭蕙同心錄》在對蘭蕙名品的介紹後,附上品貌插圖,圖文並茂,為人們理解國蘭提供了具體性認知,書中自述他不喜歌舞、不喜酒茶,唯愛古人之趣,鍾情於花卉,《滋蘭樹蕙山房同心錄》詳細記述了許霽樓的藝蘭之趣。 這一時期,植蘭育蘭的趣味從士人階層徹底擴散到普通群眾,明清名家的著書立作也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蘭文化昌盛 。
現代
藝蘭發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並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並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詒彬所著的《種蘭法》;1959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台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誌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1]
形態特徵
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2]
生長環境
中國蘭花最初生長於高山密林和灌木雜草叢中的腐殖土上。
喜歡在腐殖質豐富、肥沃疏鬆和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中生長。喜陰,畏強烈的日光,一般以蔭閉度50%-70%為好。蘭花還喜歡潮濕的環境,要求空間水分較多,土壤不能漬水。較耐寒,冬天溫度降至5-7℃仍不會被凍傷。夏季生長適合溫度為25-28℃。蘭花因習慣於在空氣清新、環境幽靜的地方生長,故在栽培國蘭時要注意選空氣流通好的地方。
多圖
分布範圍
國蘭自古以江浙地區最為繁榮,閩粵雲貴川渝地區亦有種植,國蘭已經普及全國,但高端精華部分仍舊分布在江浙地方。
台閩粵
以墨蘭、建蘭為主,經多年的開發和選育,在該地區原生的墨蘭和四季蘭中選有許多名種。
江浙滬
以春蘭、惠蘭為主,為我國國蘭文化中心,經數百年的選育,在該地區原生的春蘭和惠蘭中選育出數百種名種。
雲貴川
以原生於本地的春劍、蓮瓣蘭、建蘭、內地春蘭為特色,形成了中國蘭花內地系列。
江西湖南
國蘭資源十分豐富,各品種在該地區都有原生種,該地區以寒蘭、惠蘭、春蘭為重點。
鄂豫皖
以春蘭和蕙蘭為主,逐漸形成特色。
廣西地區
蘭花資源豐富,但開發起步較晚。西北部受貴州、雲南影響較大,東南部受廣東影響深,形成了全面開發的趨勢。
西藏東南
多峽谷地形,在峽谷內植物垂直分布,其間發現有中國蘭花原生種。這是一個神秘而又引人嚮往的區域。
海南地區
有原生墨蘭,該區地處北緯20°以南,當地以開發熱帶洋蘭為主。
陝西東南
發現有原生的九華蘭,使中國蘭花資源區的分布拓展到北緯34°。
栽培技術
光照
光照是促進蘭株孕育花蕾的主要因素,光照的強度因蘭花種類不同有着很大差異。開綠色或白色花朵的蘭株,在初現花苞時就要儘快降低光照強度,以保證花朵顏色更加素雅,開完花後再重新給予更多的光照。一般蘭花要進行2-3小時光照。葉子柔潤而綠色適中的,表示光照正常;葉子暗綠而柔軟的,表示需要增加光照;葉子淡黃的,表示要減少光照。
溫度
促進蘭花開花就要使晝夜溫差10℃左右,即白天18-21℃,夜間7-10℃的溫度條件下生長最好,開花也多一些 。
澆水
蘭花在原產地各季節土壤中的含水量是有變化的。在冬季蘭花停止生長,進入相對休眠期,澆水量要適當減少 以盆土微潮為好,千萬不可太濕,低溫潮濕最易引起蘭花爛根;春季隨溫度的上升,蘭花轉入旺盛生長期,應逐漸增加灌水量,以保持土壤較高的含水量;夏季蘭花搬到蔭棚內培養,要根據雨水的多少和盆土的潮濕程度用澆水來調節盆土的含水量。秋末氣溫開始下降 ,可以逐步減少灌水量,使蘭花生長堅實,有利於安全越冬。 冬季及早春開花的寒蘭和墨蘭,即使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情況下 ,也應比其它種類需要較多的水分。 盆土的乾濕程度是澆水的直接依據,最好的澆水時機是盆土出現干而不燥的時候。澆水次數多少與盆栽材料的種類有很大關係。
施肥
氮肥可促進蘭株根葉快速生長,含氮高的肥料適合於蘭苗生長及葉芽萌發期使用。磷肥能使蘭株莖幹粗壯結實,促進開花;含磷高的肥料適用於近期開花的植株。鉀肥是保證蘭株挺拔的重要元素,並可增強蘭株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一般中苗以上的蘭株都必須用含鉀肥高的肥料。
其它肥料如無機複合肥是國蘭最常用的速效水溶性化肥,如磷酸二氫鉀尿素過磷酸鈣和硫酸亞鐵等作為葉面追肥;有機複合肥如複合骨粉和精製成品顆粒肥等,可與基質混用或盆面放置;商品有機液肥如翠筠有機液海藻精和海神等用於盆施或噴葉;多元葉面肥有花寶和花康肥等;長效顆粒肥有魔肥、多妙肥和奧妙肥等。 視生長狀況進行施肥,長勢茂盛又無病蟲害的蘭株可施肥;因缺肥而葉色淡綠薄軟的蘭株應施肥;生長不良 有病害的弱苗不宜施肥或減少肥量;新栽蘭苗不可施根肥;因施肥過量葉色深綠而成黑斑、葉尖發焦者應停止施肥;花期不可施肥;花後應在半休眠結束時補施花後肥。
物種價值
國蘭是中國最具有文化品位的花卉之一,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具有飄逸、含蓄、柔和、芬芳和高雅脫俗的特性,更有「王者之香」的美譽。其味幽香,花色淡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此,研究國蘭不僅在推動中國花卉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尊重和延續的需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