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軍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軍用選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四《虎韜》。

《六韜》分別以文、武、龍、虎、豹、犬為標題,各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萬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1]

提示

本篇首先指出了「王者舉兵,三軍器用,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乏大威也」。接着,以出兵萬人為例,詳細羅列了陷堅陣、敗強敵所需兵器的種類、數量、編配和運用;陷堅陣、敗步騎所需兵器的種類、數量,編配和運用;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所需兵器的種類、數量、編配和運用;軍隊拒守、越塹、渡河、結營等所需器材的種類、數量、編配和運用。最後總結指出甲士萬人,需用強弩六千,戟盾二千,矛盾二千,同時還需配備整治維修各種器材的工匠三百人,」此舉兵軍用之大數也」。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王者舉具,三軍器用,攻守之具,科品從寡,豈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問也!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願聞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數,將士萬人,法用:武沖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強弩矛戟為翼一車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車輪,車上立旗鼓,兵法謂之震駭,陷堅陳,敗強敵。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材士強弩矛戟為翼,以五尺車輪,絞車連弩自副,陷堅陳,敗強敵。

「提翼小櫓扶胥一百四十具。絞車連弩自副,以鹿車輪,陷堅陳,敗紗敵。

「大黃參連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強弩矛戟為翼,「飛鳧」、「電影」自副。(飛鳧,赤莖白羽,以銅為首,電影,青莖赤羽,以鐵為乎。)晝則以絳縞,長六尺,廣六寸,為光耀;夜則以白縞,長六尺,廣六寸,為流星。陷堅陳,敗步騎。

「大扶胥衝車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載,可以縱擊橫,可以敗敵之。

「輜車騎寇,一名電車,兵法謂之電擊。陷堅陳,敗步騎。寇夜來前,矛戟扶胥輕車一百六十乘,螳螂琥士三人共載,兵法謂之霆擊。陷堅陳,敗步騎。

「方首鐵_維盼,重十二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_。大柯斧,刃長八寸,重八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鉞。方首鐵錘,重八斤,柄長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錘。敗步騎群寇。飛鈎長八寸,鈎長芒長四寸,柄長六尺以上,千二百枚,以投其眾。三軍拒守,木螳螂劍刃扶胥,廣二丈,百二十具,一名行馬,平易地,以步兵敗車騎。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敗步騎,要群寇,遮走北。」

「軸旋短沖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黃帝所以敗_尤氏。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寸,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敗步騎。

「突瞑來前促戰,白刃接,張地羅,鋪兩鏃蒺藜,參考連織女,芒間相去二尺,萬二千具。曠野草中,方胸鋌矛,千二百具。張鋌矛法,高一尺五寸。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

「狹路微徑,地陷,鐵械鎖參連,百二十具。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

「壘門拒守,矛戟小櫓,十二具,絞車連弩自副。三軍拒守,天羅虎落鎖連,一部廣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虎落劍刃扶胥,廣一丈五尺,高八尺,五百二十具。

「渡溝塹,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着轉關轆轆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渡大水,飛江,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八具,以環利通索張之。天浮鐵螳螂,矩內園外,徑四尺以上,環絡自副,三十二具。以天浮張飛江,濟大海,謂之天潢,一名天舡。

「山林野居,結虎落柴營,環利鐵索,長二丈以上,千二百枚。環利大通索,大四寸,長四丈以上,六百枚。環利中通索,大二寸,長四丈以上,二百枚。環利小微縲,長二丈以上,萬二千枚。

「天雨蓋重車上板,結___,廣四尺,長四丈以上。車一具,以鐵_張之。

「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長三尺以上,三百枚;__刃廣六寸,柄長五尺以上,三百枚;銅築固為垂,長五尺以上,三百枚;鷹爪方胸鐵耙,柄長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鐵叉,柄長七尺以上,三百枚。芟草木大鐮,柄長七尺以上,三百枚;大櫓,刃重八斤,柄長六尺,三百枚;委環鐵_,長三尺以上,三百枚;_大槌,重五斤,柄長二尺以上,百二十具。

「甲士萬人,強弩六千,戟盾一千,矛盾二千,修治攻具,砥礪兵器巧手三百人,此舉兵軍用之大數也。」武王曰:「允哉!」

軍事思想

《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戰爭觀、軍隊建設、戰略戰術等有關軍事的許多方面,其中又以戰略和戰術的論述最為精彩,它的權謀家思想也很突出。

《六韜》的軍事思想比較複雜,差不多先秦各家的軍事思想在書中都有反映。書中最突出的是陰謀權術思想。《六韜》一開頭就說:"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文師》)這就是說,國君統治百姓,就要像漁人釣魚,以釣餌來誘使人們上鈎,聽從驅使。權謀可以表現在多方面:第一,"予之為取"。就是欲將取之,必先與之。《文師》說:"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2]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視頻

軍用 相關視頻

六韜
六韜兵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