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技師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佳木斯技師學院,是順應中央和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政策機遇,伴隨地方事業單位改革春風應運而生的一所集技能培養和綜合能力鑑定為一體的職業技術院校,是職教園地里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在改革 與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的集體和團隊[1]。
建院之初
2005年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央和國家將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確為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巨大的 人口就業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有效途徑,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並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決策層敏銳地意識進而高度重視了這一政策導向和歷史機遇。對於一個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待業就業人口眾多、職業技術素質總體偏低,而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相對弱化的城市而言,加快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2],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2005年年底,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動議「整合全市職業教育資源,組建佳木斯技師學院」。2006年1月15日,市委十屆59次常委會議決定成立佳木斯技師學院籌建工作小組。2月21日,市委十屆61次常委會議任命了學院領導班子組成人員。3月6日,黑龍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正式函復批准成立佳木斯技師學院,並確定為省重點技師學院。佳木斯技師學院是在整合全市職教資源基礎上,對原分屬教育、勞動、人事等9個部門的18所學校(成人學歷教育、行業培訓、技工及中師等)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承租原駐佳23軍高炮旅營區組建而成。2006年9月13日,省機構編制委員會確定佳木斯技師學院為副廳級事業單位。2007年6月7日,省委組織部批准成立佳木斯技師學院黨委、紀委。同年8月30日,學院被確定為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高技能培訓聯合委員會成員單位。
發展印象
佳木斯技師學院位於佳木斯市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西(新)區。學院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規劃占地面積1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內設15個處室和機械系、焊接系、電子商務系、教育系、藝術系、交通運輸系等六個系以及職業培訓分院集賢分院兩個分院,開設機械、焊接、電子商務等六大專業體系、34個品牌專業。現有教職工715人,本科學歷483人、研究生20人,專兼職教師485人,專業技術職稱537人,其中副高職以上153人,全日制在校生5000餘人。學院招生、就業情況良好,已累計實習就業1939人,其中本市就業610人、省外就業1329人,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5%以上。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職業院校實力象徵。佳木斯技師學院建有數控與機械加工技術、焊接技術、汽車維修與運用、模具製造與維修、網絡信息等5個實習實訓基地;數控編程、數控加工仿真系統、汽車模擬駕駛、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量具與測量、多媒體語音、機電技術等31個實訓實驗室;校外生產基地24個。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創業孵化園區一期工程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該創業孵化園區總投資8300萬元,占地面積12.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28萬平方米,有23棟標準廠房及辦公後勤用房,園區內設施先進,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環境優美。計劃入駐中小企業35家,提供實習就業崗位近3000個。格雷特模具製造公司、暢通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內知名企業已經入駐園區並投入生產。
三年多的實踐證明,改革和資源整合帶來的優勢愈加明顯,解決了過去辦學力量分散、整體規模偏小、生源苦樂不均、資源浪費嚴重的弊端,學院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人財物配置趨於優化,教育教學管理運行順暢,基礎建設有序推進,辦學實力明顯增強,國家和省相關扶持政策效應得到了集中顯現。經省和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佳木斯技師學院已經納入國家級綜合技能培訓基地、國家級(SIYB)創業培訓基地、全省(陽光工程)創業培訓基地、全省重點就業訓練中心培訓基地、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市再就業培訓基地、市退役士兵崗前培訓基地、市職業技能晉級培訓基地和勞動預備制定點培訓基地。
奮鬥足跡
三年多來,在國家、省、市各級黨政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國家、省勞動系統各級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大力扶持下,佳木斯技師學院從無到有、從艱苦創業到初具規模,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在建院過程中,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和諧校園為目標,以創建名校工程為載體,團結拚搏,改革創新,紮實奮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發展業績。
一是更新理念,明確發展方向。針對教職工來自四面八方、認識參差不齊、發展信心不足的實際,學院黨委首先抓了辦學觀念的轉變。請國內資深專家做專題輔導,組織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開展全市技能人才供需狀況專題調研,圍繞職業教育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課題,組織全院師生立足本職,積極探索實踐。通過上述活動,促進了廣大教職工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理清了思路,形成了共識,增強了辦好職業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此基礎上,學院領導班子確定了「龍東領先、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發展目標定位,提出要傾力打造黑龍江省東部地區規模最大、專業最齊、設施最全、信譽最佳,具有一流特色品牌的職教院校,從而開啟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和奮鬥之路。
二是打造品牌,強化特色辦學。我們緊緊圍繞提升教學影響力、綜合競爭力來培育和打造品牌,注重強調「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強調注重實習實訓,推廣「仿真式教學」,在課程設置上,與學生及家長需求相對接,盡最大可能地縮短課堂與工廠、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實行「雙證制」,學生畢業後可同時拿到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書。學院內部推行契約化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了教務、考務等管理制度。以「名校工程」為載體,積極開展爭創「名班、名師、名生」活動,促教學,創品牌,實現了師生互動、教學相長。2009年,在全院範圍啟動了「技能節」活動,並成功舉辦了首屆「技能節」,有效強化和提高了師生的素質能力水平。在首屆東三省技工教育成果展洽會上,學院展示的特色教學成果獲得了優秀布展、最佳才藝表演和最佳宣傳片三個獎項。
為實現充分就業,佳木斯技師學院提出了「以人為本、服務社會、充分就業、促進和諧」的就業指導理念,指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學院通過對佳木斯及周邊地區產業結構的分析調查,聯繫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煤炭機械有限公司、約翰·迪爾佳聯收穫機械有限公司等本地大型企業,簽訂畢業生實習就業協議,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三是開門辦學,實現合作共贏。學院積極推進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國際合作措施,不斷加大聯合辦學力度。就師資培訓、畢業生就業等,先後與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佳木斯大學,天津和吉林工程師範學院等達成合作協議;就專業設置和專業培訓等,分別與澳大利亞TAFE集團、韓國釜山大學和俄羅斯有關方面達成合作協議。已先後與數十家國際教育單位、學校、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與國內16個城市的100餘家公司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同時,將格雷特模具製造中心、飛天數控機床廠等市內知名企業成功引入校園。這種模式的運用,得到了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領導的肯定。同時,深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區等,廣泛建立學生實習就業網絡,促進了地方技能人才的對外輸送。
四是以人為本,創建和諧校園。學院將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致力於發展和諧職教。本着「教書育人、環境育人」的理念,把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內涵融匯在「厚德、強技、篤學、敦行」的八字校訓之中,造就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本土校園文化。從2006年起,學院面向社會,連續三年實施了「三個三智力扶貧陽光工程」,三年內每年招收100名貧困生,累計為300個貧困家庭各培養一名學生,免收或減免學費,畢業後推薦就業,實現培訓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村。先後有200多名貧困生得到了免減學費的資助。開展師生間的「手拉手、獻愛心」活動,49人得到了資助。在校園內建立了「愛心超市」,300名貧困生可憑卡免費自選所需學習和生活用品。上述活動的開展,不僅培養了師生的良好素質,還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許多愛心人士主動資助學院的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佳木斯籍成功人士王振華先生捐資500萬元成立了「振華助學基金」;加拿大華人藝術總會華人同胞義賣作品、央視新聞明星足球隊與東風日產新天籟足球隊舉行義賽等,籌集善款救助學院貧困學生;全市40餘家機關單位與貧困學生結成了幫扶對子。
回首去歲,技師人無比欣慰;展望未來,技師人壯志滿懷。發展中的佳木斯技師學院,將繼續秉承科學發展觀理念,一以貫之地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質量辦學,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努力用汗水和行動譜寫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團隊?一個優秀的團隊應該是這樣的!,搜狐,2020-09-02 07:00
- ↑ 定了!未來3年職業教育要這樣干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