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涵蓋機構
網絡虛擬機構。涵蓋機構包括:
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GMCC(歸口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AS)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AS-IV)
中國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ACCC(歸口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與肥料研究所(ISF)
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ICC(歸口輕工業總會)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IFFI)
中國醫學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MCC(歸口衛生部)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ID),南京
衛生部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NICPBP)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
中國抗生素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acc(國家醫藥管理局)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四川抗生素研究所(SIA),四川
華北製藥廠抗生素研究所(IANP), 石家莊
中國獸醫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VCC(歸口農業部)
農業部獸藥監察研究所(NCIVBP)
中國林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CFCC(歸口中國林業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院林業研究所(RIF)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