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可園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莞市可園博物館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莞城區博廈村西部,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是以可園園林建築為依託,收藏、展示、研究古典園林建築、嶺南畫派文物作品,傳播嶺南建築文化和嶺南畫派藝術的專題性博物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莞可園以「小巧玲瓏、設計精巧」着稱,將住宅、庭院、書齋等藝術地揉合在一起,與順德清暉園、番禺餘蔭山房、佛山樑園合稱清代廣東四大名園。
基本介紹
東莞可園與順德清暉園、番禺餘蔭山房、佛山樑園合稱廣東清代四大名園。它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特點是面積小、設計精巧,把住宅、客廳 、別墅、庭院、花園、書齋,藝術地合在一起。在三畝三(2204平方)土地上,亭台樓閣,山水橋樹,廳堂軒院,一併俱全。它布局高低錯落,處處相通,曲折迴環,撲朔迷離。基調是空處有景,疏處不虛,小中見大,密而不逼,靜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擺設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極富南方特色,是廣東園林的珍品。
可園創建人張敬修投筆從戎,官至江西按察歙署理布政使,金石書畫、琴棋詩賦,樣樣精通,又廣邀文人雅集,使可園面為廣東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派」創始人居巢、居廉在可園十年創建造沒骨法、撞水撞粉法,並予傳授,使之發揚光大,為嶺南畫派開創先河。今天,可園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經過不斷完善,更加可人。
可園博物館是可園傳統文化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面積一萬七千九百平方米,有大小展廳六個,集收藏保護、陳列展覽、學術研究[2]、藝術交流、文化休閒等功能於一體,同時也是一座既具有東莞文化特色、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可園博物館新館中的陳列展覽由三個基本陳列展廳《居巢、居廉與可園》、《嶺南傳統園林與建築》、《莫伯治與嶺南建築藝術》和一個臨時展廳組成。結合可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嶺南園林與建築的特點,主要展示嶺南傳統園林與建築的特點、可園創建人張敬修的生平及藝術造詣、「居派」創始人居巢、居廉與可園的關係及「二居」在可園時的藝術成就的專題性博物館。
建築布局
由四周建築所圍成的中心大院被劃分為西南、東北兩個景區。西南景區主要景物有嶺南果木、曲池、湛明橋。東北景區平面較方整,有假山涵月、蘭花台、滋樹台、花之徑等景點。環繞庭院布置有半邊廊——環碧廊,將三大建築組群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可軒,又名桂花廳,因地板、落地罩以桂花紋裝飾得名。地板用板磚與青磚加工,打磨光滑,拼湊針插不入。廳地面正中裝一銅管,連通隔壁小房,僕人房內鼓風,廳內則涼風陣陣。其上為邀山閣,高16.5米,是可園的最高建築。
可堂,面寬9.9米,進深9.1米,歇山頂,三開間,六角形支摘窗,梅花紋落地罩,橫披、裙板淺刻花卉壽石紋、通雕蓮蓬鴛鴦紋圖。
雙清室,俗名亞字廳,進深6.4米,面闊6.15米,歇山頂。建築本身、地板乃至台凳、茶几均作繁體亞字形,檻牆設窗,飾以法國夾色玻璃。
可園創建人張敬修(1823~1864),東莞博廈人,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詩書畫皆精,廣邀文人雅集於此。居巢、居廉客居可園十年,創造了撞水、撞粉法畫花鳥畫,使可園成為嶺南畫派的策源地之一。
視頻
東莞市可園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雅文化旅遊網
- ↑ 乾貨:學術研究的五大基本流程(缺一不可) ,搜狐,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