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ZB-26輕機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ZB-26輕機槍(又稱:捷克式ZB-26輕機槍,ZB26式,中國通稱: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


ZB-26輕機槍口徑7·92MM,表尺射程1500米,外表最大特色是20發裝彈匣在槍身上方,瞄準基線要移向彈匣左側,而其輪型表尺也是其外貌特徵之一,另一個特點是槍管過熱可快速更換,其槍管上的提把不單方便更換槍管同時也方便持槍。


ZB-26輕機槍除了裝備捷克軍隊外,還大量外銷,直到1938年德國占領捷克,國營兵工廠出口了大約12萬挺各型號的該機槍。中國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個國家,都採購了相當的數量。其中中國是使用數量最多的國家,不但採購,而且大量仿造。[1]


開發歷史

ZB26輕機槍與仿製其的布倫式輕機槍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百家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獨立,德國曾經強大的武器生產受到凡爾賽合約的嚴格限制,這給其它歐洲國家的武器生產提供了一個好的機會。當時的捷克軍隊和中國軍隊的裝備情況非常相似,使用着五花八門的萬國牌武器。從奧地利的曼麗夏爾、德國的毛瑟、法國的陸伯到俄國的莫辛納干都有,甚至還有日本的金鈎步槍,於是具有完整的軍工體系的捷克決心研製一種出色的新型步兵自動武器,其思路來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陣地戰和蘇聯內戰中的大範圍機動作戰兩種不同的作戰經驗。


ZB26輕機槍曾使用過的各種彈藥(依次為德式7.92x57、 英式303、 美式30-06、 俄式7.62x39)原圖鏈接圖片來自美國國家檔案室藏

1920年時,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輕機槍。他設計的概念來自同廠的另一位設計師傑蘭。第一支樣槍稱為布拉格一式,使用馬克沁重機槍的帆布彈帶供彈,交給捷克國防部測試。測試成績與有名的勃朗寧、麥迪森和維克斯不相上下,國防部要求布拉格軍械廠在樣槍的基礎上繼續研發。


1923年,捷克國防部徵集徵選自動步槍或輕機槍以供捷克陸軍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 IIA)也參加了此項測試,結果僅次於麥迪森輕機槍。哈力克繼續改進他的設計,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 I-23),此型採用了伸縮槍托、兩腳架、可迅速更換的槍管等功能。不但射擊精確,而且曾經在測試中連續射擊數千發後,其精度沒有大的變化,加上又是捷克本國設計,很快被捷克國防部選中作為捷克軍隊的制式武器。然而此時布拉格軍械廠已經瀕臨破產,已無力生產,哈力克及大部分技術人員均已先後離職。


1925年11月,布拉格軍械廠與設在布爾諾的國營兵工廠(簽署了生產合約合作生產。哈力克隨後加入了設在布爾諾的捷克國營兵工廠,協助完成了生產藍圖的繪製。產生出來的產品就是布拉格26型輕機槍,樣槍於1926年4月經捷克國防部驗收合格,同年開始正式量產,定名為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6型(Zbrojovka Brno vzor 26),簡稱即為ZB-26。[2]


基本參數

ZB26輕機槍更換槍管處(向上旋轉,便可卸下槍管)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美國國家檔案室藏

該槍全槍長1161毫米,重9.60千克,槍管長672毫米,有4條膛線,初速達到744米每秒,射速可達到500發每分鐘,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為1000米,採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工作原理,發射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它的獨特之處在於不採用彈鏈供彈,而是一個在機匣上方的20發彈匣,從槍身下部拋殼,而且槍管過熱時可快速更換,甚至還能單兵手提持槍行進。雖說可以單人操作, 但多數為兩人一組, 有副射手兼彈藥兵一名[3]


射擊原理

ZB-26輕機槍的工作原理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採用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靠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頂部的閉鎖卡槽實現閉鎖。可選擇單發或連發射擊。扣扳機時,槍機向前運動,槍匣下方防塵片同時向前彈開,以供空彈殼向下拋出(平時關閉防止沙塵進入)。在子彈推入彈膛之後,活塞杆和槍機座因慣性向前運動,因而打擊槍機內的撞針,擊發槍彈,此時槍機後端已由槍機座向上頂住槍匣,確實閉鎖。當子彈通過槍管的導氣孔,導入氣體進入活塞筒推動活塞杆及槍機後退,此時槍機後端隨底座的斜槽落下解鎖,槍機繼續後退,並拉出空彈殼,至彈膛末端時,退殼榫由槍機上的凹槽撞擊彈底上緣,彈殼向下彈出。最後槍機會回到開膛待機狀態,根據單連發選擇鈕,或是開膛待擊,或是立即重覆上述的動作。[4]


ZB26輕機槍槍口,裝有喇叭形消焰器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美國國家檔案室藏

由於彈匣在槍身上方中心線,因此瞄準具偏出槍身左側安裝。該槍瞄準裝置採用由普通準星和蝸輪式缺口照門組成的機械瞄準具。拉機柄位於槍身右側,在向後拉之後,進入待擊狀態,向前推回原位,射擊時,拉機柄並不隨槍機活動。該槍槍管外部有散熱片,槍管口裝有喇叭狀消焰器,膛口裝置上四周鑽有小孔。槍托後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內有緩衝簧以減少後坐力。兩腳架可根據要求伸縮。槍管上靠近槍中部有提把方便偕行與快速更換槍管,對於輕機槍來說,更換槍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ZB-26作為班組輕型自動武器,使用提把與槍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換槍管的設計,使它在使用上有了更大的彈性。步驟極為簡單,只要將槍管上的固定環向上轉,脫離閉鎖的凹槽, 即可向前脫出。之後反操作把新槍管換入,固定即可。為了有效保持火力延續性,一般配備一個射手和一個副射手,大量彈藥和備用槍管都有射擊副手攜帶。熟練的射手在副射手的幫助下,更換槍管整個步驟只需要不到十秒鐘的時間,一般每射擊200發,需要更換一次槍管,如果射擊頻率慢,可以達到250發。


主要數據

ZB26式機槍射擊示意圖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搜狐
總重         9.60千克
全長         1161毫米
槍管長度         672毫米
彈夾容量         20發/30發
彈藥         7.92×57毫米毛瑟步槍彈
口徑         7.92毫米(後多為7.62mm)
槍機種類         導氣式槍機
發射速率         500發/分
槍口初速         744米/秒
有效射程         1000米
膛線         4條,右旋,纏距240毫米
瞄準具型式         表尺照門及準星


中國戰場

國軍士兵正在使用ZB26機槍射擊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搜狐

二戰時期雖然說世界各國都或多或少的裝備了ZB26輕機槍,但讓其大放光彩的還是在中國戰場。


ZB-26輕機槍一誕生,就被中國人發現。ZB-26輕機槍的可靠性極強,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下也可以使用。而它的價格較低(比重機槍便宜多了),仿製相對比較容易,7.92mm彈藥又可以通用,捷克式機槍使用7.92mm彈藥有着非常不錯的殺傷力。加上只要及時更換槍管,可以保持射擊的連續性。有效的彌補了中國軍隊對火力的極端需求。


在實戰中,防守時,ZB-26輕機槍是中國步兵班排的絕對火力支柱。當時中國軍隊有句老話,叫做老兵怕機槍。這句話其實就是針對ZB-26輕機槍而言,對於ZB-26輕機槍精準的二三長短點射,只要被瞄準射擊,無法躲閃。進攻時,ZB-26輕機槍可以隨着步兵迅速前進,不斷提供及時火力支援。實戰中,機槍還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邊衝鋒一邊射擊。加上ZB-26輕機槍可以使用普通步槍子彈,彈藥方面也不成問題。對於中國軍隊來說,ZB-26輕機槍是進攻和防守難得的利器,簡直是完美的武器。


在抗日戰爭戰場,在重武器方面國軍和日本軍有着天壤之別。國軍雖然也裝備少量重機槍,但是日軍配有很多步兵炮擲彈筒等輕型火炮,一般國軍的少量重機槍在戰鬥中很快就會被日軍摧毀。而國軍輕便可以迅速轉移陣地的捷克式就成為中國士兵手中的法寶。在實戰中,捷克式在和日軍裝備的歪把子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對射中占盡上風。如果不能確定將國軍的輕機槍摧毀,日軍一般會在衝鋒時承受重大的傷亡。即使是裝備差勁的八路軍或者國軍敵後游擊隊的捷克式機槍,也讓日軍十分提防。


武器評價

一名國軍士兵正在進行ZB26機槍腰射訓練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美國國家檔案室藏

該槍的獨特之處在於不採用彈鏈供彈,而是一個在機匣上方的20發彈匣,從槍身下部拋殼,而且槍管過熱時可快速更換,甚至還能單兵手提持槍行進,這個結構可以很好地規避沙塵的影響。同時,這款輕機槍配備兩腳架和喇叭狀的消焰器,還有一個提把用以攜行或折下成為握把,保證了其在各種戰場環境下具備通用性。


ZB-26輕機槍採用槍身上方裝彈匣影響了射手的視線,其瞄準裝置是偏出槍體的瞄準方式,雖然並不影響射擊的精確性,但是影響了射手的視線。對於機槍手來說,良好的視線是非常重要的。


馬克沁重機槍採用笨重的水冷裝置相比,捷克輕機槍要方便多了,採用氣冷方式,一旦槍管過熱可快速更換槍管的散熱片和備用槍管來防止槍管過熱。而且相比其它輕機槍,ZB26的槍管更加易於更換,也不需要任何工具的輔助,這使得射手能夠迅速完成槍管更換,保證了火力的持續性。


總體來說,ZB-26輕機槍是二戰初期最出色的輕機槍之一,該槍以簡單可靠,設計準確,操作簡便的優點而聞名世界,先後裝備了24個國家。中國、伊朗、羅馬尼亞南斯拉夫英國加拿大都進行過ZB-26仿製系列的製造,二戰後西班牙的法奧機槍、芬蘭M62機槍也是在ZB-26的基礎上改為彈鏈供彈而成。[5]


視頻

細品捷克式輕機槍 ZB-2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