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V-1火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V-1火箭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研發與生產的一種地對地攻擊的火箭[1]。V-1是復仇兵器第1號(德語:Vergeltungswaffe 1)的略稱。德國軍方編號為Fi 103,是德國在大戰末期的復仇武器之一。其使用脈衝噴氣式發動機,在飛行過程中常伴隨着「嗡嗡」的聲響,所以又稱「嗡嗡炸彈」。也有人稱它為「機器人炸彈」 ,是液態火箭的祖先。

簡介

它的起源是無人駕駛飛機。1929年10月,美國人查爾斯·凱特林和埃爾默·斯內利成功地使一架裝有自動控制裝置的試驗飛機在弗吉尼亞州的海軍機場飛行了15分鐘,但由於資金困難,試驗被迫中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空軍在佩內明德研製了一種FI—104無人駕駛飛機,即後來的V—1飛彈。主要組成部分是彈體,助推發動機,主動發動機,制導部位和戰鬥部。V—1飛彈採用自主式磁陀螺飛行控制系統[2],保障將飛彈導向預定高度,以必要的速度在規定高度和航向進行水平飛行,然後向目標俯衝。V—1火箭重2200千克,彈長7.6米,最大直徑0.82米,翼展5.3米,使用脈動式空氣發動機,飛行距離達240千米,戰鬥部裝藥700千克,飛行高度2000米。發射時用彈射器彈射升空,然後按預定彈道自動操縱火箭飛行。

歷史

德國自1944年6月13日開始對英國南方與歐洲大陸數個重要城市發射V-1火箭,直到1945年3月29日終止期間,一共生產大約3萬枚,發射大約1萬枚。其中2,419枚擊中倫敦市,造成約6,184人死亡,17,981人受傷。

英國為了防範V-1的襲擊,除了以高射炮之外,亦在英國上空放置了大量防空氣球,並訓練飛行員擊落V-1。

V-1的主要發射方式是從地面架設的固定軌道升空,德國空軍也改裝部分He 111轟炸機,自空中發射約1176枚V-1火箭。

設計與外型

V-1的外型類似一架飛機,只是沒有駕駛員的乘坐空間,不過德國的確試驗過利用人力控制的V-1火箭。V-1的動力來自一具阿格斯公司生產,推力2.7千牛頓(660磅)的As 014脈衝式噴氣發動機。

位於導彈前端的彈頭重量850公斤,飛行速度在高度600到900米之間為640公里/時,飛行距離約為250公里。導引系統是以陀螺儀控制的自動飛行系統。

視頻

V-1火箭 相關視頻

火箭發射全過程,振興中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