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景岳全書》,倡導溫補學說的中醫全書。張介賓著。本書現存明、清刊本數十種,上海科技出版社根據康熙年間岳峙樓刊本於1959年和1984年兩次影印。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本書第1—3卷 「傳忠錄」,闡發中醫理論; 3—6卷 「脈神章」,論脈理; 7—8卷 「傷寒典」; 9—37卷「雜證謨」,論內科雜病;
    5 KB (1,026 個字) - 2021年8月8日 (日) 22:44
  • 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⑵《素問·氣交變大論》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通於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張介賓《類經·二十四卷·運氣類十》註:「通於人氣之變化者為人事,如表里血氣、安危病治之類是也。」張志聰《素問集注》云:「人居天地氣交之中,隨四時陰陽之變化者,人事也。」
    8 KB (1,586 個字) - 2022年12月3日 (六) 07:22
  • 血映征袍(喻戰鬥激烈);血肉蹀躞(死屍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2) 指婦女的月經 [Menses] 今常見懷胎七八個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為度。--張介賓《景岳全書》 又如:血分(婦女的經血);經血;血崩(經血過多) (3) 悲痛的淚水 [Grieved tears] 老夫哭愛子,日暮千行血。--唐·
    20 KB (4,839 個字) - 2021年11月9日 (二) 17:18
  • ,如儒家"六經",老子的"道德經"以及淺顯的"三字經"等。之所以稱"內經",並非像吳昆《素問注》、王九達《內經合類》所稱"五內陰陽之謂內",也不是張介賓《類經》所說"內者,生命之道",而僅僅是與"外"相對為言。這和"韓詩內傳"、"韓詩外傳","春秋內傳"、"春秋外傳",《莊子》的《內篇》、《外篇》,
    43 KB (12,152 個字) - 2021年1月21日 (四) 20:43
  • 內傷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發出咳聲,或咳吐痰液的一種肺系疾病,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痰聲並見,故以咳嗽並稱。中醫咳嗽病名最早見於《內經》:「五氣所病……肺為咳」。明代張介賓執簡馭繁,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以余觀之,則咳嗽之要,止惟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但於二者之中當辨陰陽,當分虛實耳。
    11 KB (2,574 個字) - 2020年7月20日 (一) 10:31
  • 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劑。 證見 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結。舌苔黃干,脈滑數。 治法 清胃瀉火,養陰生津。 方藥 1.(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麥冬、生地黃、玄參各15克,石膏、天花粉各30克,黃連、梔子、知母各10克,牛膝12克。水煎服。 若大便乾結者,可合調胃承氣湯。
    19 KB (5,338 個字) - 2020年5月23日 (六) 08:13
  • 其病雖有結瘕而虛假可推移,故謂之疝瘕也。由寒邪與臟腑相搏所成。其病腹內急痛,腰背相引痛,亦引小腹痛,脈沉細而滑者,曰疝瘕;緊急而滑者,曰疝瘕。」 張介賓《類經五卷·脈色類十六》註:「瘕,積聚也。」 姚止庵《素問經注節解》云:「疝為寒凝,瘕為氣積,少腹必痛也。何者?寒則脈急也。」 李今庸《古醫書研究·
    7 KB (1,382 個字) - 2023年2月8日 (三) 14:39
  • 最會歌功頌德而且善體人意的宦官內侍,聽得聖上一聲咳嗽,趕快一個箭步竄到御前,跪下來仰頭張嘴,恭候聖上御痰啐在他的口裡,時人稱為肉痰盂。 明朝醫學家張介賓作《景岳全書》,對於痰頗有妙論。「痰,即人之津液,無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屬也。但化得其正,則形體強榮衛充。而痰涎本皆血氣,若化失
    6 KB (1,747 個字) - 2021年9月17日 (五) 23:34
  • ,如儒家「六經」,老子的「道德經」以及淺顯的「三字經」等。之所以稱「內經」,並非像吳昆《素問注》、王九達《內經合類》所稱「五內陰陽之謂內」,也不是張介賓《類經》所說「內者,生命之道」,而僅僅是與「外」相對為言。這和「韓詩內傳」、「韓詩外傳」,「春秋內傳」、「春秋外傳」,《莊子》的《內篇》、《外篇》,
    39 KB (10,303 個字) - 2020年6月11日 (四) 20:23
  • 通論》中對《易經》的評論,代表清代學者對易學的權威定論,很快就被疑古派推翻,而代之以嶄新的易學觀。唐海宗《醫易通說》(1910)繼承發展明代醫學家張介賓的醫易思想,開拓易學研究新領域,在醫易會通研究中,發揮了承先啟後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人們對易學認識不清,常把易學和封
    59 KB (16,171 個字) - 2021年9月24日 (五) 10:08
  • 不用,肉如故也。」吳昆《素問吳注》:「不仁,麻木頑痹也。」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四十五》:「不仁,不知痛癢寒熱也;不用,不能舉動也。……榮衛俱虛,則血氣俱病,血虛故為不仁,氣虛故為不用。」《靈樞·刺節真邪》:「衛氣不行,則為不仁。」張介賓《類經十二卷·疾病類四》:「若衛氣受傷,虛而不行,則不知痛
    7 KB (992 個字) - 2023年5月4日 (四) 02:28
  • 其後或以'鼠'與'瘺'合而稱為'鼠瘺',或以'鼠'與'瘡'並而成為'鼠瘡',而遂又有'鼠瘺鼠瘡'之名矣。《靈樞·寒熱》:'此皆鼠瘺寒熱之毒氣也',張介賓《類經》雲:'其狀累然未潰者為瘰癧,已潰而膿不止者為鼠瘺',《爾雅·釋詁上》:'癙,病也',郝懿行《爾雅義疏》雲:'《淮南子·說山篇》雲:狸頭愈鼠。
    6 KB (1,350 個字) - 2022年2月24日 (四) 16:53
  • 氣脫型 證候:驟然發生面色蒼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多神疲,氣促息微,口淡不甚渴飲,小便色清量少。舌淡,脈細弱。治則:補氣固脫。 (1)主方:獨參湯(張介賓《景岳全書》)。方藥:高麗參,加水150毫升,蓋嚴燉20~30分鐘,取汁慢慢呷服,渣再加水燉服2~3次。如無高麗參,可用紅參或吉林參等代替。 若汗多
    5 KB (1,148 個字) - 2022年5月24日 (二) 15:20
  • ,竟兆天亡之徵,卒成土崩之勢。" 宋·蘇軾《江上值雪》詩:"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權柄誰執持。" 《靈樞·九針論》:"願聞身形,應九野奈何?" 明·張介賓《類經·九卷·經絡類三十五》雲:"九野,即八卦九宮之位也。" 《淮南子》何謂九野?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
    2 KB (464 個字) - 2024年4月12日 (五) 11:10
  • 《素問·五臟別論》:"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對於經文"魄門"一詞,歷代注家所云不一。 2 歷代注家解釋: 王冰注云:"謂肛之門,內通於肺,故曰魄門。" 張介賓《類經四卷·藏象類》:"魄門,肛門也。大腸與肺為表里,肺藏魄而主氣,肛門失守則氣陷而神去,故曰魄門。不獨是也,雖諸府糟粕固由其寫,而藏氣升降亦賴以調,故亦為五藏使。"
    5 KB (1,218 個字) - 2022年4月18日 (一) 15:22
  • ,如儒家「六經」,老子的「道德經」以及淺顯的「三字經」等。之所以稱「內經」,並非像吳昆《素問注》、王九達《內經合類》所稱「五內陰陽之謂內」,也不是張介賓《類經》所說「內者,生命之道」,而僅僅是與「外」相對為言。這和「韓詩內傳」、「韓詩外傳」,「春秋內傳」、「春秋外傳」,《莊子》的《內篇》、《外篇》,
    3 KB (509 個字) - 2020年1月19日 (日) 04:01
  • 不為病的?所以人體之陽,不是火有餘而是水不足,這就是王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本意。但自朱丹溪提出此說後影響醫界數百年,直至明代張介賓提出「陽非有餘,陰常不足」,才將朱丹溪的影響糾正過來。反映了蒲輔周繼承前賢學術,博學廣思,師古而不泥古的精神。對《醫林改錯》及作者,蒲輔周的評價是:
    12 KB (3,353 個字) - 2020年8月22日 (六) 22:26
  • 以展示。 2017年8月31日,雲南省騰衝市琥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展館匯聚了100餘組價值較高的騰衝及琥珀歷史相關的珍貴相片;展出了包括明代張介賓撰着記載小兒受驚、外傷骨病、安胎及治療女性婦科疾病琥珀在明代歷史上即被入藥使用的《景岳全書》;大清宣統二年記載琥珀礦產產地及成因的《雲南叢書》;大清
    3 KB (686 個字) - 2021年12月23日 (四) 22:14
  • 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1]受谷者濁,受氣者清指飲食物所化生的稠厚精氣為"濁",稀薄精氣為"清"。另外,張介賓雲"人身之氣有二日清氣,日濁氣。濁氣者谷氣也,故日受谷者濁;清氣者,天氣也,故日受氣者清。"認為濁氣指谷氣,清氣指天氣,其意也通,可參。 [2]則下行《甲乙經》作"下行於胃"可參。
    5 KB (1,422 個字) - 2020年7月2日 (四) 20:26
  • 之窠穴,塞其此而復穿其彼也,故得名。 《靈樞·寒熱》雲:"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瘺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 明·張介賓《類經·十八卷·疾病類九十》注:"瘰癧者,其狀累然而歷貫上下也,故於頸腋之間,皆能有之。因其形如鼠穴,塞其一,復穿其一,故又名為鼠瘺。" 清·莫枚士
    8 KB (2,049 個字) - 2022年11月30日 (三) 14:19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