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讀枚公憶和平日報棖觸前塵情難自已次韻奉和》是一首現當代詩,當代詩亦稱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詩歌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 新詩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外國詩歌較大的影響。這對新詩藝術方法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
    3 KB (599 個字) - 2023年6月7日 (三) 15:40
  • ,因日本投降,政府將《掃蕩報》改名為《和平日報》。《和平日報》社派劉同繹赴上海分社工作時,劉同繹推薦王平陵出任《和平日報》副刊主編。王平陵邊寫《歸舟返舊京》邊交給其女兒王晶心,王晶心送到《掃蕩報》重慶中正路辦事處。王平陵沒留《歸舟返舊京》的底稿,修改後在和平日報印刷廠重排之後,寄往上海懷正文化社時丟
    17 KB (4,321 個字) - 2020年4月24日 (五) 20:34
  • 李中庸 (1913年2月 )男,廣東省梅州人。中醫師。1935年夏中國國際醫學院本科畢業後,歷任原和平日報醫學專刊主編,原光明日報醫事顧問,原民治法政專校,民治法學院和原南華大學等大專院校校醫。 1950年春受廣東省粵東區行政公署衛生處(直轄汕頭、梅州、惠陽三個專區)張處長委託全粵東區中醫考試
    3 KB (576 個字) - 2022年12月31日 (六) 03:22
  • 以來「對蘇聯一味遷就,在軍事政治方面均然」,致使蘇蒙軍在北塔山攻擊國軍,「決議將此事公開向蘇蒙抗議」。國民政府對這一事件表示重視:《中央日報》、《和平日報》等均在第一版用大字標題,同時一再發表社論,譴責蘇聯和外蒙的侵略行為;各知名人士譴責蘇、蒙。國民政府外交部分別向蘇聯及蒙古嚴重抗議。蘇聯駐華大使館
    5 KB (1,382 個字) - 2021年1月7日 (四) 09:50
  • 詞學功力深厚,於12月4日在《和平日報》拋出他的第一首和詞。序中矯「全民」之命,號召「天下詞家」圍殲。詞中把革命力量比作「殺吏黃巢、坑兵白起」,希望撲滅革命烈火。郭沫若和詞中有「傳聲鸚鵡翻嬌,又款擺『揚州閒話』腰」,與之針鋒相對。後易君左出川回南京,旋赴任上海《和平日報》副社長兼副刊主編,與該報羅敦
    10 KB (2,724 個字) - 2020年4月16日 (四) 23:14
  • 行雲流水的文字里漸漸沉迷。 1941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到重慶,曾主編《國民公報》和《掃蕩報》副刊。1945年回上海,任《和平日報》總編輯,後創辦懷正文化社,出版中國新文學作品。1948年來港,先後任《香港時報》、《星島周報》、《西點》等報刊雜誌編輯、主編。1952年到新加坡
    8 KB (1,758 個字) - 2020年5月13日 (三) 18:10
  • 、重慶中央大學的教職。1940年任教育部研究員。1944年主編《時與潮》副刊。1945年任國立編譯館編審。抗戰勝利隨編譯館由重慶北碚遷南京,主編《和平日報》副刊。1946年10月赴北京師範大學任副教授,並參與《時報》、《世界日報》的編務。這時主要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和文化藝術的批評。 兩歲隨家移居濟南。
    5 KB (1,209 個字) - 2023年2月19日 (日) 08:41
  • 重慶中央大學的教職。 1940年任教育部研究員。1944年主編《時與潮》副刊。1945年任國立編譯館編審。抗戰勝利隨編譯館由重慶北碚遷南京,主編《和平日報》副刊。 1946年10月赴北京師範大學任副教授,並參與《時報》、《世界日報》的編務。這時主要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和文化藝術的批評。 兩歲隨家移居
    18 KB (4,816 個字) - 2021年6月13日 (日) 15:57
  • ,於賡虞的漫遊詩作,遲至在西北期間,這些詩作才在自己主編的《和平日報》副刊《筆陣》及其他西北報刊上零散發表。 1940年代的於賡虞,他信奉更多的依然是「浪漫主義詩學」的「天才觀」、「創造觀」、「個性觀」。1947年1月,於賡虞在《和平日報》(蘭州版)的副刊《藝風》上發表了《談人論書》一文,將心慕的西
    15 KB (4,286 個字) - 2023年8月19日 (六) 10:03
  • 讀詞隨筆林書田天津《公教學志》一九四四年一二月二五日第四卷第二期 詞之話欽德上海《叔苹月刊》一九四五年一一月第一卷第一一期 讀詞憶語郝樹上海《和平日報》一九四六年八月一八日 今古一爐室談詞郝少洲上海《和平日報》一九四六年八月二三日 雙白龕詞話蒙庵上海《雄風月刊》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第二卷第二期 觀海說詞楊拱辰開封《國光月刊》一九四七年三月創刊號
    13 KB (3,792 個字) - 2023年8月21日 (一) 21:01
  • 先生中英文俱佳,專攻外交及國際關係,且因外任之便,周遊列國,採風觀政,見多識廣,故對國際問題,深具研究。自1946年迄今,所發表之論文譯著散見於南京和平日 報,南非僑聲報,台北中央日報、問題與研究月刊及國防研究院叢書,為數不下百篇。近年復撰寫海外評語,累計達八百餘篇,現正搜集整理,以便印行專集。 先生與
    7 KB (1,671 個字) - 2022年5月24日 (二) 20:30
  • 相傳,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時,就動用人工40萬個。當地流傳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民謠。就連美國首批遊客在1947年《和平日報》中也稱讚麥積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麥積山周圍還有幾個引人入勝的風景點。如麥積山後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漢末年,雄居天水自稱西州上將軍隗囂的避署宮。
    6 KB (1,582 個字) - 2020年7月20日 (一) 09:26
  • ,雲南昆明人。1926年畢業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31年4月在日本東京與王禮錫結婚。王禮錫去世後,曾主編《掃蕩報》副刊。1945年夏,作為《和平日報》特派記者赴歐洲採訪,報道聯合國大會及巴黎和會。 1948年歸國,任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財經學院教授。1993年3
    25 KB (6,350 個字) - 2020年4月24日 (五) 21:43
  • 。 1950年代,是官營報紙強勢的時期,當時屬於黨、政、軍勢力的報紙包括《台灣新生報》(台灣省政府營)、《中央日報》和《中華日報》(國民黨營)、《和平日報》(台灣外事部門)、《青年報》(三青團)等。另一方面,民營報紙亦於艱難中求生,1946年創刊於台中的《民聲日報》當時辦的有聲有色,但最後由《聯合報》及《徵信新聞》脫穎而出。
    33 KB (9,203 個字) - 2021年9月22日 (三)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