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RIM-24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IM-24 韃靼人導彈(英語:Tartar,也稱韃靼[1])是通用動力公司旗下的一款艦載中程防空導彈(SAM),也是美國海軍艦艇最早裝備的艦對空導彈之一。作為美國海軍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主力裝備,與同時期的RIM-2小獵犬導彈和RIM-8黃銅騎士導彈合稱"3 T's"。

簡介

韃靼人及其他3 T's,均發源於1944年開始的大黃蜂計劃(Operation Bumblebee),該計劃原是為了發展導彈用衝壓發動機,其結果就是後來的RIM-8塔羅斯導彈。另一方面,在這個計劃中實驗設計的固體燃料火箭,在飛行試驗中顯示出優異的性能,衍生出RIM-2小獵犬導彈[2]。這兩種均採用早期導彈系統常見的雷達照射引導方式制導,但該方式對於低空高速目標有其局限性。

韃靼人得益於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小獵犬改進計劃,比如在後者的基礎上簡化掉助推器,使用新的半主動雷達制導(SARH),並將控制翼移動到導彈末端等。由此產生了一款滿足如巡洋艦或者大型護衛艦(驅逐艦)使用需求的距離稍短的防空導彈韃靼人。

20世紀50年代中期,通用動力公司(GD)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屬應用物理實驗室(APL / JHU),將AIM-7「麻雀」空對空導彈的半主動雷達制導頭成功安裝在一個試驗彈體上。由此基礎上開發出XHW-1感應系統。結合新的雙推力火箭發動機(DTRM),組成了韃靼人的雛形(CTV: control test vehicles)。並以此演進至更高階段(HTV: homing test vehicles)驗證了韃靼人導彈的實用性。經過嚴格的測試,從1959年開始,通用動力公司開始生產的RIM-24A韃靼人導彈開始批量生產。並作為3T兄弟中最年輕的一位,在1962年開始正式裝備。 總共生產了大約2400枚。

值得一提的是,韃靼人並沒有像兩個兄長一樣獲得「SAM-N-x」的編號,因為當時這樣的命名規則已經終止,因此只被簡單命名為15型導彈(Missile Mk 15)直至1963年根據新的三軍統一命名法命名為RIM-24。

此外,韃靼人除了對空防禦的功能外,還具備對水面目標的攻擊能力。在1962年已經可以對13?18公里範圍內水面目標進行攻擊。西方國家當時並沒有一款專用的反艦導彈(北約的反艦導彈從1967年才開始發展),因此韃靼人成為當時最有效的反艦力量。

視頻

RIM-24 相關視頻

軍武次位面:法國獲得「韃靼人」艦空導彈系統,裝備在驅逐艦上!
原來防空導彈是這樣攔截巡航導彈的,看着真帶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