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55型電力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EF55型電力機車日語:EF55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鐵路的幹線客運電力機車車型之一,由日立製作所、日本車輛製造、東洋電機、川崎車輛等企業聯合設計製造,適用於供制式為1500伏直流電電氣化鐵路。車頭前端的造型特別,像芬蘭作家圖葦·楊松(Tove Marika Jansson)筆下的童話小說作品角色,而被暱稱為「姆明」(ムーミン)。

研製

1936年(昭和11年),日立製作所、日本車輛製造、東洋電機、川崎車輛等企業在EF53型電力機車的基礎上,開發研製了具有流線型頭型的EF55型幹線客運電力機車,共試製了四台該型機車。在當時國際上鐵路車輛的流線化設計趨勢之下,亦影響到日本國鐵和私鐵的鐵路車輛設計理念,鐵道省首先在C53型43號蒸汽機車上進行流線型車體的改造[1]和試驗,其後並開始生產帶有流線型頭型的C55型蒸汽機車(20~40號)、52系電力動車組、Kiha 43000型柴油動車組。

運用

EF55型電力機車投入運用初期,首先配屬於沼津機關區並投入東海道本線使用,除了牽引以「富士號」和「燕號」為代表的優等旅客列車外,亦用於牽引其他普通旅客列車和行包列車。由於機車最高速度僅為95公里/小時,以流線型頭型減少空氣阻力的效果並不明顯。此外,機車僅設有單端司機室,因此必須依靠轉盤完成換向。1938年(昭和13年),機車前端的伸縮式車鈎被改成固定形式,並在第二段加裝操縱台和頭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EF55型電力機車主要擔當盟軍專用列車和特急試運轉列車的牽引任務。隨着東海道本線的旅客列車編組日漸擴大,EF55型電力機車於1952年(昭和27年)轉配屬高崎第二機關區,與EF53型電力機車共同投入高崎線運用。1955年(昭和30年),EF55型電力機車參與了EH10型電力機車在東海道本線進行的120公里/小時高速運行試驗。此後,EF55型電力機車亦被用於ED71型電力機車在信越本線碓冰嶺區段進行的牽引和空轉試驗。

1960年代,三台EF55型電力機車開始陸續報廢。1962年(昭和37年),EF55-3號機車的電氣設備被拆除,並用來試製交流、直流兩用的ED30型電力機車。其餘兩台機車亦在1964年(昭和39年)正式報廢,其中EF55-2號機車被解體;而EF55-1號機車成為了中央鐵道學園的教具,並於1978年(昭和53年)被指定為準鐵道紀念物,前端車鈎的頭蓋亦被復原。這台機車長時間靜態保存在中央鐵道學園內,後來被轉移到高崎第二機關區的機車轉盤旁邊繼續存放,由於多年以來的淋,曾經光鮮艷麗的車身已經逐漸褪色。

復原

至1985年(昭和60年),為了使EF55-1號機車能夠在機關區的機車展覽會上展出,高崎第二機關區的一些志願者對其進行修復工作,使其恢復到容許庫內運轉的工作狀態。1986年(昭和61年),為了使機車能夠擔當懷舊復活運轉的牽引任務,國鐵大宮工場對這台機車進行動態復原工作,並於同年6月24日恢復車籍。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國鐵分割民營化後該台機車東日本旅客鐵道繼承,並配屬於高崎運轉所(今高崎車輛中心)。

EF55-1號機車完成復原後,主要擔當上越線高崎至水上間開行的「EL&SL奧利根號」和「EF55奧利根號」臨時快速列車的牽引任務,在通常情況下並會以EF64型電力機車(1001)擔任補機,機車上亦安裝了ATS-P型列車自動停車裝置。2006年3月25日至4月3日期間,為紀念位於東京千代田區神田須田町的交通博物館閉館,將EF55-1號機車特別展示於博物館側的舊萬世橋車站。同年12月2日,這台機車牽引「EF55型誕生70周年紀念號」列車在上野至高崎間運轉。2007年,EF55-1號機車原定牽引上野至水上的「お座敷ゆとり水上號」團體臨時列車,但由於壓縮機故障而臨時改由EF60型電力機車牽引。此後,機車經修復後繼續擔當各種臨時快速列車和告別運轉的牽引任務。EF55-1號機車曾靜態保存於高崎車輛中心,2015年4月12日起在埼玉縣埼玉市鐵路博物館[2]保存展示。

視頻

EF55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8分鐘看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真正原因

參考文獻

  1. 檢修蒸汽機車的歲月,人民鐵道網, 2020-6-21
  2. 火車迷必到的景點!探訪京都和埼玉的鐵道博物館!,日本最新動態,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