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EF16型電力機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EF16型電力機車日語:EF16形電気機関車)是日本鐵路的幹線貨運電力機車車型之一,是為滿足奧羽本線及上越線大坡度區段的牽引需要,在戰後初期製造的EF15型電力機車的基礎上改造而成,適用於供電制式為1500伏直流電的電氣化鐵路。EF16型電力機車可按改造時期分為「福米型」和「上越型」兩種類型[1]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立製作所、川崎車輛、三菱重工業、東京芝浦電氣、汽車製造、日本車輛製造等企業於1947年研製了EF15型幹線貨運電力機車並投入批量生產。1949年,隨着奧羽本線福島至米澤完成直流電氣化改造,EF15型電力機車亦開始投入該區段使用。然而,通過板谷嶺的路段是奧羽本線最困難的連續長大坡道區段,最大坡度達到33‰,且存在大量半徑約300米左右的小半徑曲線。當列車下坡時頻繁使用踏面制動來控制速度,閘瓦與輪箍長時間摩擦不僅造成輪箍和閘瓦的嚴重磨耗,甚至容易造成輪箍弛緩的行車事故。因此,該線的EF15型電力機車在車頂上加裝了一個水箱,當施加制動時向車輪噴水冷卻,但這種臨時性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951年至1952年間,福島機關區的12台EF15型電力機車(EF15 1~8、20~23)相繼進行加裝再生制動裝置的改造,改造後的機車因性能變化較大而改稱為EF16型電力機車(EF16 1~12)。再生制動工況時牽引電動機變為直流發電機運轉,制動電流通過勵磁機輸出的勵磁電流來調節,列車制動產生的電能可以通過受電弓反饋給架空接觸網系統。除此之外,由於奧羽本線上的列車無高速運行的需要,因此取消了對牽引電動機的磁場削弱控制,並在機車兩端加裝重聯控制用的接線插座。而前窗玻璃上方亦加裝了冰柱切割板,以防走行中的機車撞上隧道口垂落的冰柱而造成車窗損壞,同時還增設了額外的警笛、砂箱和司機室暖氣設備。

改造後的EF16型電力機車仍然配屬於福島機關區,擔當福島至米澤間所有列車的牽引任務。再生制動不僅大幅提高了列車在長大坡道上的制動可靠性,同時亦減少了因踏面制動造成的磨耗和危險。1961年10月,開行了上野至秋田的「翼號」特急列車,由於所使用的Kiha 82系柴油動車組的功率[2]不足以應付板谷嶺的長大坡道,因此「翼號」列車在福島至米澤間仍然採用EF16型電力機車牽引。

1964年至1965年間,福島機關區開始配屬新一代的EF64型電力機車,被替換下來的EF16型電力機車全部轉配屬到長岡第二機關區,並投入到上越線使用。1967年,其中10台EF16型電力機車(1~10)被重新恢復為一般的EF15型電力機車,除了取消再生制動、附加水箱和額外警笛,並恢復了磁場削弱功能,而機車編號亦恢復到最初的號碼。這些機車除了少數後來轉屬首都圈內的新鶴見、甲府機關區,其餘大部分仍繼續在上越線運用。

另一方面,仍然保有再生制動的11、12號機車後來也進行了和「上越型」相同的改造,取消了附加水箱和額外警笛。之後,兩台機車仍然配屬長岡第二機關區,繼續在上越線運用。

視頻

EF16型電力機車 相關視頻

去日本旅遊,乘坐奧羽本線的火車,拍下女司機駕駛火車過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