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BitTorrent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BitTorrent是由布萊姆·科亨與BitTorrent公司開發,是全球第一套基於BitTorrent協議的點對點文件上傳/下載軟件(也就是BitTorrent客戶端),由於源自官方而被暱稱為「主流」(Mainline)。

歷史

2001年4月,程序員布萊姆·科恩設計了協議然後在2001年7月2日,他發布了第一個的BitTorrent的可執行版本[1]。現在是由布萊姆·科恩的公司(BitTorrent的公司)保持維護。 在6.0之前的版本,BitTorrent是用Python編寫的,而且是免費的。在2001年12月30日發布的版本被發布到公共領域而沒有執照。在3.4.2或之前的版本在MIT許可下發布。版本4.x和5.x的源代碼則在BitTorrent開源許可證下發行,(Jabber開放源代碼許可證的修改版)。版本4.0和5.3都在GPL下重新獲得許可。 版本4.20被BitTorrent公司冠以「Allegro」的名號,引用該公司加速下載性能和ISP管理開發的協議而擴展。 自版本6.0,BitTorrent便是μTorrent的更名版本。使它不再是開源軟件,並僅支持Windows與Mac OS X 10.5.x版。

介紹

BT是一個文件分發協議,它通過URL識別內容並且和網絡無縫結合[2]。是一種多點共享協議軟件,由美國加州一名叫Bram Cohen的程序員開發出來。它對比HTTP/FTP協議,MMS/RTSP流媒體協議等下載方式的優勢在於,一個文件的下載者們下載的同時也在不斷互相上傳數據,使文件源(可以是服務器源也可以是個人源,一般特指第一個做種者或種子的第一發布者)可以在增加很有限的負載之情況下支持大量下載者同時下載,這種傳輸方式也有「下載的人越多,下載的速度越快」這種說法。

BT首先在上傳者端把一個文件分成了很多部分,用戶甲隨機下載了其中的一些部分,而用戶乙則隨機下載了另外一些部分。這樣甲的BT就會根據情況(根據與不同電腦之間的網絡連接速度自動選擇最快的一端)到乙的電腦上去拿乙已經下載好的部分,同樣乙的BT就會根據情況到甲的電腦上去拿甲已經下載好的部分,這樣不但減輕了服務器端的負荷,也加快了雙方的下載速度。實際上每個用戶在下載的同時,也在作為源在上傳(別人從你的電腦上拿那個文件的某個部分)。這種情況有效地利用了上行的帶寬,也避免了傳統的FTP大家都擠到服務器上下載同一個文件的瓶頸。而加入下載的人越多,實際上傳的人也多,其他用戶下載得就越快,BT的優勢就在這裡體現出來。

與常規下載的對比

和通常的FTP、HTTP下載不同,使用BT下載不需要指定服務器,雖然在BT裡面還是有服務器的概念,但下載的人並不需要關心服務器在哪裡。只有發布原始共享文件的人才需要了解。

提供BT的服務器稱為Tracker,把文件用BT發布出來的人需要知道該使用哪個服務器來為要發布的文件提供Tracker。由於不指定服務器,BitTorrent採用BT文件來確定下載源。BT文件後綴名為torrent,容量很小,通常是幾十K的樣子,這個文件裡面存放了對應的發布文件的描述信息、該使用哪個Tracker(記錄下載用戶信息的服務器)、文件的校驗信息等。BT客戶端通過處理BT文件來找到下載源和進行相關的下載操作。

視頻

BitTorrent 相關視頻

【BT種子究竟是什麼】BitTorrent原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