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超級堡壘轟炸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B-29 Super fortress),亦稱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發動機重型螺旋槳戰略轟炸機。主要在美軍內服役的B-29,是美國陸軍航空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朝鮮戰爭等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其命名延續先前有名的B-17飛行堡壘式戰略轟炸機。
B-29不單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同時亦是當時集各種新科技的最先進的武器之一[1]。B-29的嶄新設計包括有:加壓機艙、中央火控系統、遙控機槍炮塔等等。原先B-29的設計構想是作為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機,但在戰場使用時B-29卻多數在夜間出動,在低空進行燃燒轟炸。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燃燒彈空襲的主力。向日本廣島及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任務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之稱。二次大戰結束以後,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最後在1960年代方才完全退役。B-29的總生產量為3,900架左右。其設計和製造總共耗資30億美元,大大超過曼哈頓計劃的19億美元,是戰爭期間最昂貴的項目。
它設計的架構後來繼續延伸,發展成美國空軍的B-50。而蘇聯用逆向工程複製了B-29成為圖波列夫Tu-4。
設計及生產
早在美國參戰以前,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便希望能夠發展一種長距離戰略轟炸機,應付可能需要對納粹德國作出長程轟炸。波音公司以之前非常成功的B-17空中堡壘為藍本,設計出劃時代的XB-29,擊敗對手聯合飛機(Consolidated)的B-32設計。1941年5月,戰爭陰霾日漸濃密,美國軍方決定向波音訂購250架B-29,至1942年1月訂購量又增至500架。作為各種飛機中體積最大、重量最高,翼展最寬、機體最長、以及速度最快的B-29,在接受訂單時其實只曾作過風洞實驗,尚未曾真正試飛。 美國參戰以後,波音公司被要求加快開發及生產B-29。由於B-29的規格要求亦十分嚴格,其設計在當時來說非常複雜。在時間緊迫之下,設計及生產一開始便出現嚴重問題。首先是B-29的發動機萊特R-3350在當時非常的不可靠,在作戰負載下經常過熱。首架B-29便是在出廠後兩個月的一次試飛中因為發動機起火,令機翼折斷而墜毀。發動機過熱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所有的B-29,要到戰後使用另一款發動機的的B-29D服役才徹底獲得解決。此外,飛機的中央火控及遙控火炮亦經常失靈。因為B-29經常變更設計,1944年出廠的大部分B-29不是被運往前線,而是先飛到改裝工廠進行改裝,如果不是阿諾德將軍親自過問,波音可能不會及時生產出足夠的B-29。事實上,為了應付大量訂單,B-29的生產分別由波音公司、貝爾飛機、馬丁飛機的工廠負責。此外數以千計的承包商,包括通用汽車,負責製造各種配件。其中波音公司在堪薩斯州的B-29工廠規模最大,在當地雇用了接近三萬名工人,日夜不停生產。
但是在戰場上,B-29卻表現優異。去除了經常出現的發動機故障,「超級空中堡壘」的設計,是作戰人員可以安心執行任務的關鍵,這架飛機可以在40,000英尺(約12,192米)的高空以時速350英里(約563公里)的對空速度飛行[2]。當時軸心國大部分戰鬥機都很難爬升至這種高度;就算能夠,它們亦不能追上B-29的速度。地面高射炮中只有口徑最大的才射得到B-29的飛行高度。B-29的作戰續航距離超過3,000英里(約4,828公里),可以連續飛行16小時,從大後方的機場起飛可直接飛往敵域後返回。飛機首次使用了加壓機艙,機員無須長時間戴上氧氣罩及忍受嚴寒。不過B-29並非整個機體都有加壓。轟炸艙因為要能夠在空中打開是沒有加壓的。機內只有機首部分的駕駛室、和機尾後槍手使用的部分才有加壓,兩者之間以一條小隧道連接。
視頻
B-29超級空中堡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二戰時期美軍的空中霸主,超級空中堡壘B-29轟炸機 ,搜狐,2017-09-05
- ↑ 史上最強轟炸機——波音B-29「超級空中堡壘」,科普中國網,2018-06-19